固体和流体之间的传热方法及其热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5205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固体(例如金属)和流体(例如水)之间的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用含有颗粒组的糊状物和酸或碱来处理与流体接触的固体的表面,在该固体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多个纳米尺寸的孔的多孔层,所述颗粒组(例如氧化铜CuO、碳C和氧化铝Al↓[2]O↓[3])具有100nm或更小的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关于传热现象中的对流传热的全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特别高效率和低投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和流体之间的传热方法及其热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热能的传输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传输现象,即热辐射、热传导和对流传热。在工业应用中,热能的传输成为很大的主题,不仅用来节约能量,而且在当今全球环境范围中用于通过任何媒介利用显热和潜热传输或能量转换和传热到其它媒介中来提高热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该方法相对于传热现象中的对流传热(对流传热)具有特别高的效率和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基于该新方法的热交换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固体(例如金属)和流体(例如水和空气)之间的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一组颗粒处理和流体接触的固体表面,该颗粒的直径等于或小于100nm(下文称为“纳米颗粒”)。通常,以经验相关公式来提出和总结传热现象,其中,Re(Reynolds数)表示流体运动的动态特性,Pr(Prandtl数)表示工作流体的热特性,Nu(Nusselt数)表示工作流体和固体表面之间的传热,Gr(Grashof数)表示当工作流体是由于温度或密度差而引起的浮力驱动流动时的热流体特性。这些相关公式用来估计合适的热条件的传热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固体和流体之间的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一组具有100nm或更小的直径的颗粒处理与流体接触的固体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功刀资彰向胜己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伊势屋机械制作所功刀资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