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扫雪机,包括:扫雪桨,包括用于扫雪的扫雪桨叶,扫雪桨能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壳体,包括内表面和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内表面围绕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扫雪桨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一照明组件,用于朝向扫雪机的前方发射照明光线。第一照明组件包括:灯基板;照明灯,安装至灯基板;安装座,支撑灯基板;其中,安装座连接至壳体的外表面;在沿平行于第一轴线方向上,第一照明组件基本设置于壳体的中间部位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照明结构更简单且照明效果更好的扫雪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雪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园林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扫雪机。
技术介绍
扫雪机作为一种手推式的动力工具,其能作为冬季除雪的重要设备,它有着高效、经济、环保等重大优势,随着经济日益增强、社会不断进步,扫雪机也在国内外逐步推广使用。根据动力来源可以将扫雪机分为引擎驱动和电机驱动两大类。目前市面上的扫雪机的照明装置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其结构不够简洁且照明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结构更加简单、照明效果更好的扫雪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扫雪机,包括:扫雪桨,包括用于扫雪的扫雪桨叶,扫雪桨能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壳体,包括内表面和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内表面围绕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扫雪桨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一照明组件,用于朝向扫雪机的前方发射照明光线;第一照明组件包括:灯基板;照明灯,安装至灯基板;安装座,支撑灯基板;其中,安装座连接至壳体的外表面;在沿平行于第一轴线方向上,第一照明组件基本设置于壳体的中间部位处。进一步地,壳体的外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安装槽,第一照明组件安装至安装槽。进一步地,扫雪机还包括:用于给第一照明组件供电的供电导线;供电导线与第一照明组件电连接,供电导线至少部分沿着壳体的外表面排布。进一步地,扫雪机还包括:导线罩,至少部分贴合至壳体的外表面;在导线罩安装至壳体的外表面时,导线罩与外表面之间形成供导线穿过的通道。进一步地,扫雪机还包括:操作把手,供用户操作;操作台,安装至操作把手,操作台上设置有用于供用户操作以启动第一照明组件的操作开关;第二照明组件,设置于操作台。进一步地,扫雪机包括两个第二照明组件,两个第二照明组件分别设置于操作台的两侧。进一步地,操作开关与第二照明组件构成电连接以控制第二照明组件是否启动。进一步地,在第一照明组件和第二照明组件均未被点亮时,第一次触发操作开关,操作开关控制第一照明组件和第二照明组件均被点亮,第二次触发操作开关,操作开关控制第二照明组件熄灭,第三次触发操作开关,第二照明组件控制第一照明组件熄灭。进一步地,扫雪机还包括:抛雪桨,能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抛雪桨转动的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相互垂直。进一步地,行走轮组,包括至少两个行走轮;第一电机,驱动行走轮转动;第二电机,驱动扫雪桨和抛雪桨转动。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中的扫雪机由于具有集成式的照明组件且其安装位置合理,从而使得照明结构更加简单、照明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扫雪机的正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扫雪机的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扫雪机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能源系统的爆炸图;图5是图1中的电池包壳体以及偏压件的立体图;图6图1的扫雪机的扫雪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扫雪系统的爆炸图;图8是图1中的扫雪系统和传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扫雪桨和第一驱动轴的平面图;图10是图1中的抛雪桨的立体图;图11是图1中的抛雪桨和抛雪桨壳体的平面图;图12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行走轮组的立体图;图13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14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的平面图;图15是图14中的第二电机以及第一减速组件和第二减速组件拆去箱壳后的示意图;图16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17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壳体的立体图;图18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抛雪桨壳体、凸起部以及第二驱动轴的立体图;图19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扫雪桨壳体、连接件以及部分第一驱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操作组件的俯视图;图21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操作组件的侧视图;图22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操作组件的侧视立体图;图23是图1中扫雪机的抛雪系统的立体图;图24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电池包壳体、第一电机壳体、第二电机壳体以及电路板壳体的立体图;图25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电池包壳体、第一电机壳体、第二电机壳体以及电路板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26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电路板组件和电路板壳体的立体图;图27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第一电机壳体和第二电机壳体立体图;图28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壳体、第一照明组件和导线罩的立体图;图29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第一照明组件拆除部分壳体后的后视图;图30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第一照明组件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扫雪机100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扫雪机100包括主机10和操作组件20,主机10至少包括用于使扫雪机100在地面上行走的行走轮组16,操作组件20与主机10连接。主机10还包括主机壳体11和能源系统12、动力系统13、传动系统14和扫雪系统15。传动系统14用于将动能从动力系统13传递至扫雪系统15。为方便说明,根据一般工况下扫雪机100的行进方向,设定如图1所示的前后、上下方向。操作组件20包括上连接杆,主机10包括下连接杆,上连接杆至少部分位于下连接杆的上方。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通过螺钉螺母等紧固件连接从而实现主机10和操作组件20的连接,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构成可伸缩连接以调节操作组件20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通过U形槽构成滑动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能源系统12包括电池包121,电池包121可以是单电池包121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包121,本实施例中能源系统12包括双电池包且优选直流锂电池。主机壳体11包括用于容纳电池包121的电池包壳体111,电池包壳体111包括电池仓盖111a和电池仓体111b,电池仓盖111a和电池仓体111b围绕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包121的电池仓,电池仓包括两个被电池仓体111b分割的第一腔体111c和第二腔体111d,两个电池包121分别安装至第一腔体111c和第二腔体111d中。图4中的电池仓盖111a处于打开状态。能源系统12还包括用于固定电池包121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偏压件122a和锁定件122b。电池包121安转至电池仓中时,克服偏压件122a的压力,锁定件122b将电池包121固定至电池仓体111b;在将电池包121从电池仓中取出时,只需解开锁定件122b,偏压件122a所产生的偏压力自动将电池包121弹出。电池仓盖111a和电池仓体111b之间构成转动连接,电池仓盖111a可相对于电池仓体111b转动的角度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180度。另外,电池仓盖111a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锁扣等元件与电池仓体111b构成固定连接。电池包121包括显示电池包121电量的电量显示灯121a,电量显示灯121a设置于电池包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雪机,包括:/n扫雪桨,包括用于扫雪的扫雪桨叶,所述扫雪桨能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n壳体,包括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围绕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扫雪桨的第一容纳空间;/n第一照明组件,用于朝向所述扫雪机的前方发射照明光线;/n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照明组件包括:/n灯基板;/n照明灯,安装至所述灯基板;/n安装座,支撑所述灯基板;/n其中,所述安装座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照明组件基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中间部位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2 CN 20181095873681.一种扫雪机,包括:
扫雪桨,包括用于扫雪的扫雪桨叶,所述扫雪桨能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
壳体,包括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围绕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扫雪桨的第一容纳空间;
第一照明组件,用于朝向所述扫雪机的前方发射照明光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照明组件包括:
灯基板;
照明灯,安装至所述灯基板;
安装座,支撑所述灯基板;
其中,所述安装座连接至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在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照明组件基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中间部位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第一照明组件安装至所述安装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雪机还包括:
用于给所述第一照明组件供电的供电导线;
所述供电导线与所述第一照明组件电连接,所述供电导线至少部分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雪机还包括:
导线罩,至少部分贴合至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在所述导线罩安装至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时,所述导线罩与所述外表面之间形成供导线穿过的通道。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方杰,孔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