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力锚前锚室顶板悬臂施工支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重力锚前锚室顶板悬臂施工支架。
技术介绍
重力式锚碇前锚室为薄壁箱型结构,前端底面与散索鞍支墩相连,后端侧面与锚块相连。每个前锚室分为6个部分,按所在位置称为斜底板、平底板、顶板、前墙和左右侧墙。目前顶板国内大多数采用落地式满堂钢管支架进行施工,即采用Φ48×3.5mm焊管进行搭设,搭设原则按照先下后上,先边后中顺序进行。先搭设侧墙边,兼作侧墙施工脚手架使用,在侧墙施工完成后,作为支架受力的一部分,然后搭设中间部分。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满堂支架法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现有的满堂支架法需要用到大量的钢管支架,与前锚室内部主缆索股干扰大,危险性大,且施工工期长,费用高,施工管理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力锚前锚室顶板悬臂施工支架,以改善现有的满堂支架法需要用到大量的钢管支架,与前锚室内部主缆索股干扰大,危险性大,且施工工期长,费用高,施工管理复杂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力锚前锚室顶板悬臂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承重梁,所述上承重梁上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n下承重梁,所述下承重梁与所述上承重梁相对设置,所述下承重梁与所述上承重梁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组件;/n系梁,所述系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承重梁和所述下承重梁连接,所述上承重梁能够沿所述系梁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系梁移动;以及/n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能够沿垂直于所述上承重梁的长度的方向相对于所述上承重梁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锚前锚室顶板悬臂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承重梁,所述上承重梁上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
下承重梁,所述下承重梁与所述上承重梁相对设置,所述下承重梁与所述上承重梁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组件;
系梁,所述系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承重梁和所述下承重梁连接,所述上承重梁能够沿所述系梁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系梁移动;以及
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能够沿垂直于所述上承重梁的长度的方向相对于所述上承重梁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锚前锚室顶板悬臂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锚前锚室顶板悬臂施工支架还包括:
吊杆,所述吊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承重梁和所述下承重梁连接,所述吊杆与所述系梁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锚前锚室顶板悬臂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锚前锚室顶板悬臂施工支架还包括:
反力架,所述反力架安装于所述上承重梁,且所述反力架位于所述上承重梁与所述下承重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锚前锚室顶板悬臂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上承重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上承重梁滑动的方向与所述上承重梁的长度方向垂直;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安装于所述上承重梁,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上承重梁朝向所述下承重梁的一侧;以及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安装于所述滑动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上承重梁与所述下承重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力锚前锚室顶板悬臂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滑动件的滑动路径上,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力锚前锚室顶板悬臂施工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欢,尚敏,李旺,胡维东,王晓峰,扆飞,王培根,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