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厌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009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循环流厌氧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和进水管,所述发生器本体的一侧设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过滤箱内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过滤箱远离所述发生器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沉积箱,所述沉积箱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滤网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箱内并与所述过滤箱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排污孔,两个所述排污孔均与所述沉积箱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污水进入到发生器前进行过滤,将较大的颗粒过滤出来,避免发生器的进液管被堵塞,有利于发生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流厌氧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循环流厌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是有荷兰PAQUE公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发出来的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根据统计这种类型的反应器所占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34%。从宏观上来看IC反应器就是一个完全混合态的厌氧反应器(第一反应区)和一个以推流状态工作的厌氧反应器(第二反应区)沿着纵向串联工作所构成的一个复合型反应器。从应用的情况来看这种反应器具有以下优点:(1)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IC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而且存在内循环使得质量传递效果非常好。进水有机负荷可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的3倍以上。这就意味着在处理效果相当的前提下其体积相当于普通反应器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投资。而且IC反应器高度和直径的比值一般为4~8之间,反应器沿着纵向空间进行布置,所以占地面积小。(2)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第一反应区的内循环流量随着进水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面临冲击负荷的情况下原水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得到充分稀释,大大降低了毒物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3)对进水pH的适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循环流厌氧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1)和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本体(1)的一侧设有过滤箱(3),所述过滤箱(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污管(4),所述第一排污管(4)与所述进水管(2)相连通,所述过滤箱(3)内固定安装有滤网(5),所述过滤箱(3)远离所述发生器本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沉积箱(6),所述沉积箱(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靠近所述滤网(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箱(3)内并与所述过滤箱(3)相连通,所述连接管(7)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排污孔(8),两个所述排污孔(8)均与所述沉积箱(6)相连通,所述连接管(7)内设有连杆(9),所述连杆...

【技术特征摘要】
1.循环流厌氧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1)和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本体(1)的一侧设有过滤箱(3),所述过滤箱(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排污管(4),所述第一排污管(4)与所述进水管(2)相连通,所述过滤箱(3)内固定安装有滤网(5),所述过滤箱(3)远离所述发生器本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沉积箱(6),所述沉积箱(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靠近所述滤网(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箱(3)内并与所述过滤箱(3)相连通,所述连接管(7)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排污孔(8),两个所述排污孔(8)均与所述沉积箱(6)相连通,所述连接管(7)内设有连杆(9),所述连杆(9)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0),所述沉积箱(6)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螺纹套筒(12),所述螺纹套筒(12)与所述沉积箱(6)相连通,所述螺纹套筒(12)内螺纹安装有丝杆(13),所述丝杆(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管(7)内并与相应的滑块(1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厌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块(10)上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圈,两个所述密封圈均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清段军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鹏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