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盐废水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500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排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盐废水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通过物料传输管道依次连接的软化沉淀单元、强化自然蒸发单元、多介质过滤单元和蒸发结晶单元;软化沉淀单元包括软化沉淀池和加药装置;蒸发结晶单元包括加热装置和结晶装置,结晶装置设有与软化沉淀池入口连通的结晶母液出口。该回收系统对于高盐废水的工艺流程简单,无浓水排放,实现了高盐废水的零污水排放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盐废水回收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排放
,特别涉及一种高盐废水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中国的环保形势已有很大改观,在国内水资源缺乏的西北部地区,园区及工厂的水处理设施正在逐步向零排放过渡。废水处理零排放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对环境的危害也是最低的。但目前仍有很多蒸发塘中的高盐废水还未做到零排放处理,如常见的碟管式反渗透技术即存在浓水无法处理的问题,而常见的膜技术还存在膜元件易受损、更换频率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回收蒸发塘高盐废水的工艺流程比较长,且回收系统占地面积大,增加了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盐废水回收系统,旨在解决目前高盐废水工艺流复杂、浓水无法处理的问题,能够简化处理工艺,实现无浓水排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盐废水回收系统,所述回收系统包括通过物料传输管道依次连接的软化沉淀单元、强化自然蒸发单元、多介质过滤单元和蒸发结晶单元;所述软化沉淀单元包括软化沉淀池和加药装置;所述蒸发结晶单元包括按照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加热装置和结晶装置,所述结晶装置设有与所述软化沉淀池入口连通的结晶母液出口。进一步地,所述软化沉淀池包括按照物料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软化区、脱色区、絮凝区和沉淀区,所述加药装置对应所述软化区、脱色区和絮凝区分别设有软化剂加药装置、脱色剂加药装置和絮凝剂加药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包括清水池和位于所述清水池内的若干根倾斜设置的斜管,所述斜管的外壁与所述清水池底面嵌合,所述斜管的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55~65°,所述斜管的孔径为80~100mm,长度为1.0~1.2m;所述斜管的底端设有沉淀区物料入口;所述清水池设有沉淀区物料出口。进一步地,多根所述斜管并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与所述絮凝区之间还设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容水深度为1.0~1.5m。进一步地,所述强化自然蒸发单元包括按照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预热装置、淋水装置和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石墨烯改性塑料导热管,所述石墨烯改性塑料导热管的管径为15~20cm,管壁厚度为0.98~1.05mm。进一步地,所述预热装置为加热管盘。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盘设有加热套,所述加热装置设有与所述加热套入口连通的蒸汽出口。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蒸发预热器和蒸发室,所述蒸汽出口设置于所述蒸发室顶部。进一步地,所述多介质过滤单元包括按照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无烟煤层、石英砂层和砾石层,所述无烟煤层的厚度为400~600mm,填充粒径为1.0~1.2mm的无烟煤,所述石英砂层的厚度为400~600mm,填充粒径为1.0~1.2mm的石英砂,所述砾石层的厚度为100~120mm,填充粒径为4~8mm的砾石。本技术提供的高盐废水回收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高盐废水回收系统先通过软化沉淀单元使高盐废水在软化沉淀池内与加药装置加入的各类软化药剂充分接触反应,实现高盐废水的初步软化,使废水中的盐形成悬浮物而被初步去除,再通过强化自然蒸发单元对初步软化后的废水进行浓缩,减少废水量,然后通过多介质过滤单元对浓缩后废水中的悬浮物进行过滤,进一步减少悬浮物,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单元对所得废水进行结晶。该回收系统对于高盐废水的工艺流程简单,各单元经以上的配合可实现稳定运行,且不需使用易受损的膜元件,使投则成本降低。结晶所得母液回收至软化沉淀池,再次利用本系统进行处理,因此无浓水排放,实现了高盐废水的零污水排放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图中:1、软化沉淀单元;11、软化沉淀池;12、加药装置;111、软化区;112、脱色区;113、絮凝区;114、沉淀区;115、缓冲区;121、软化剂加药装置;122、脱色剂加药装置;123、絮凝剂加药装置;2、强化自然蒸发单元;21、预热装置;22、淋水装置;23、换热装置;3、多介质过滤单元;31、无烟煤层;32、石英砂层;33、砾石层;4、蒸发结晶单元;41、加热装置;42;结晶装置;411、蒸发预热器;412、蒸发室。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高盐废水回收系统进行说明。该回收系统包括通过物料传输管道依次连接的软化沉淀单元1、强化自然蒸发单元2、多介质过滤单元3和蒸发结晶单元4;软化沉淀单元1包括软化沉淀池11和加药装置12;蒸发结晶单元4包括按照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加热装置41和结晶装置42,结晶装置42设有与软化沉淀池11入口连通的结晶母液出口。本技术提供的高盐废水回收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该系统中,先通过软化沉淀单元1使高盐废水在软化沉淀池11内与加药装置12加入的各类软化药剂充分接触反应,实现高盐废水的初步软化,使废水中的盐形成悬浮物而被初步去除,再通过强化自然蒸发单元2对初步软化后的废水进行浓缩,减少废水量,然后通过多介质过滤单元3对浓缩后废水中的悬浮物进行过滤,进一步减少悬浮物,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单元4对所得废水进行结晶。该回收系统对于高盐废水的工艺流程简单,各单元经以上的配合可实现稳定运行,且不需使用易受损的膜元件,使投则成本降低。结晶所得母液回收至软化沉淀池11,再次利用本系统进行处理,因此无浓水排放,实现了高盐废水的零污水排放处理。作为本技术高盐废水回收系统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软化沉淀池11包括按照物料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软化区111、脱色区112、絮凝区113和沉淀区114,加药装置12对应软化区111、脱色区112和絮凝区113分别设有软化剂加药装置121、脱色剂加药装置122和絮凝剂加药装置123。该设置先在软化区111和脱色区112内使废水进行软化和脱色,然后在絮凝区113内使废水中行成小絮体并慢慢絮凝为大絮体,且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以便于对悬浮物进行初步去除。作为本技术高盐废水回收系统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沉淀区114为清水池和位于清水池内的若干根倾斜设置的斜管,斜管的外壁与所述清水池底面嵌合,斜管的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55~65°,斜管的孔径为80~100mm,长度为1.0~1.2m;斜管的底端设有沉淀区物料入口;清水池设有沉淀区物料出口。物料中的悬浮物在斜管内沉淀至斜管底部而清水则从斜管顶端逸出至清水池,再通过沉淀区物料出口流入下一单元。作为本技术高盐废水回收系统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多根斜管并排设置,可节省设备占地空间。作为本技术高盐废水回收系统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沉淀区114与絮凝区113之间还设有缓冲区115,缓冲区115的容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盐废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物料传输管道依次连接的软化沉淀单元、强化自然蒸发单元、多介质过滤单元和蒸发结晶单元;所述软化沉淀单元包括软化沉淀池和加药装置;所述蒸发结晶单元包括按照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加热装置和结晶装置,所述结晶装置设有与所述软化沉淀池入口连通的结晶母液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盐废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物料传输管道依次连接的软化沉淀单元、强化自然蒸发单元、多介质过滤单元和蒸发结晶单元;所述软化沉淀单元包括软化沉淀池和加药装置;所述蒸发结晶单元包括按照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加热装置和结晶装置,所述结晶装置设有与所述软化沉淀池入口连通的结晶母液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盐废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沉淀池包括按照物料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软化区、脱色区、絮凝区和沉淀区,所述加药装置对应所述软化区、脱色区和絮凝区分别设有软化剂加药装置、脱色剂加药装置和絮凝剂加药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盐废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包括清水池和位于所述清水池内的若干根倾斜设置的斜管,所述斜管的外壁与所述清水池底面嵌合,所述斜管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5~65°,所述斜管的孔径为80~100mm,长度为1.0~1.2m;所述斜管的底端设有沉淀区物料入口;所述清水池设有沉淀区物料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盐废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斜管并排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盐废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与所述絮凝区之间还设有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王维张学仕鲍喜翔刘洋刘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黄骅新智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