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箱的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4859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箱的通风装置,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板和下底板,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安装多个出风端朝向电梯箱体内部的进风机构以及多个出风端朝向电梯箱体外部的出风机构,下底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分支布线槽以及与多个分支布线槽连通的出线槽,分支布线槽的端部与第一风机安装口和第二风机安装口连通,第一风机安装口和第二风机安装口内的进风机、出风机连接的分支电线伸入到分支布线槽内并通过快接头连接总线,总线位于出线槽内并从出线槽端部穿出,进风机、出风机的分支电线以及总线都被夹持隐藏在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对进风机、出风机的线路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线路出现风化以及松脱的问题,提高了通风系统的电路系统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箱的通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梯轿箱的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为了保证轿厢内部空气通畅,一般需要在轿厢上安装通风系统,传统轿厢顶部通风系统的风机上连接的电线都是暴露在轿厢顶部的外侧,轿厢在升降的过程中存在晃动,暴露在外的电线容易因为老化造成松脱或者破损,这样就容易造成风机接电故障以及一些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梯轿箱的通风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轿箱的通风装置,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板和下底板,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安装多个出风端朝向电梯箱体内部的进风机构以及多个出风端朝向电梯箱体外部的出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板上且贯穿上盖板的第一风机安装口,设置在下底板上且贯穿下底板的出风口,出风口和第一风机安装口连通,第一风机安装口内安装进风机,第一风机安装口的外侧安装滤网,第一风机安装口的内壁上固定环形支撑套,环形支撑套支撑进风机和滤网;所述出风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板上且贯穿上盖板的第二风机安装口,设置在下底板上且贯穿下底板的进风口,进风口和第二风机安装口连通,第二风机安装口内安装出风机,第二风机安装口的外侧安装滤网,第二风机安装口的内壁上固定环形支撑套,环形支撑套支撑出风机和滤网;所述下底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分支布线槽以及与多个分支布线槽连通的出线槽,分支布线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口和第二风机安装口连通,第一风机安装口和第二风机安装口内的进风机、出风机连接的分支电线伸入到分支布线槽内并通过快接头连接总线,总线位于出线槽内并从出线槽端部穿出。进一步,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的内壁上设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卡槽,出风口和进风口处分别设有出风罩和进风罩,出风罩和进风罩的截面呈U型,出风罩的两侧卡合在出风口内壁上的卡槽内,进风罩的两侧卡合在进风口内壁上的卡槽内,出风罩和进风罩上设有通风孔。进一步,所述分支布线槽和出线槽隐藏在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上盖板和下底板相互扣合后通过螺钉固定。进一步,所述出风罩和进风罩朝下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系统的下底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分支布线槽以及与多个分支布线槽连通的出线槽,分支布线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口和第二风机安装口连通,第一风机安装口和第二风机安装口内的进风机、出风机连接的分支电线伸入到分支布线槽内并通过快接头连接总线,总线位于出线槽内并从出线槽端部穿出,进风机、出风机的分支电线以及总线都被夹持隐藏在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对进风机、出风机的线路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线路出现风化以及松脱的问题,提高了通风系统的电路系统安全性;出风口和进风口的内壁上设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卡槽,出风口和进风口处分别设有出风罩和进风罩,出风罩和进风罩的截面呈U型,出风罩的两侧卡合在出风口内壁上的卡槽内,进风罩的两侧卡合在进风口内壁上的卡槽内,出风罩和进风罩上设有通风孔,出风罩的设计主要是方便进风机将空气通过出风罩均匀地导入到电梯轿箱内,同理,进风罩也方便电梯轿箱内的空气被均匀导出,保证电梯轿箱内的空气换气均匀,另外,出风罩和进风罩的截面呈U型,安装时,相对压缩出风罩,将变形的出风罩放置在出风口内,松开出风罩后,舒展后出风罩的两侧伸入到出风口内壁上的卡槽内被卡槽卡合固定,进风罩的安装方式与出风罩的安装方式相同,出风罩和进风罩通过卡槽卡合的方式固定,无需螺钉,拆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出风罩和进风罩前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底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底板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梯轿箱的通风装置,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板1和下底板2,上盖板1和下底板2之间安装多个出风端朝向电梯箱体内部的进风机构以及多个出风端朝向电梯箱体外部的出风机构,进风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板1上且贯穿上盖板的第一风机安装口3,设置在下底板2上且贯穿下底板的出风口4,出风口4和第一风机安装口3连通,第一风机安装口3内安装进风机5,第一风机安装口3的外侧安装滤网6,第一风机安装口3的内壁上固定环形支撑套7,环形支撑套7支撑进风机5和滤网6;出风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板1上且贯穿上盖板1的第二风机安装口8,设置在下底板2上且贯穿下底板的进风口9,进风口9和第二风机安装口8连通,第二风机安装口8内安装出风机10,第二风机安装口8的外侧安装滤网6,第二风机安装口8的内壁上固定环形支撑套7,环形支撑套7支撑出风机10和滤网6;进一步,下底板2的表面设有多个分支布线槽11以及与多个分支布线槽11连通的出线槽12,分支布线槽11的端部与第一风机安装口3和第二风机安装口8连通,第一风机安装口3和第二风机安装口8内的进风机、出风机连接的分支电线伸入到分支布线槽11内并通过快接头连接总线,总线位于出线槽12内并从出线槽12端部穿出。进风机5、出风机10的分支电线以及总线都被夹持隐藏在上盖板1和下底板2之间,对进风机5、出风机10的线路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线路出现风化以及松脱的问题,提高了通风系统的电路系统安全性。分支布线槽11和出线槽12隐藏在上盖板1和下底板2之间,上盖板1和下底板2相互扣合后通过螺钉13固定,上盖板1和下底板2分体设计的好处在于,螺钉13拧松后,上盖板1和下底板2可以相对打开,方便在分支布线槽11和出线槽12内布线,操作方便。进一步,出风口4和进风口9的内壁上设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卡槽14,出风口4和进风口9处分别设有出风罩15和进风罩16,出风罩15和进风罩16的截面呈U型,出风罩15的两侧卡合在出风口4内壁上的卡槽14内,进风罩16的两侧卡合在进风口9内壁上的卡槽14内,出风罩15和进风罩16上设有通风孔17。出风罩15和进风罩16朝下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出风罩15的设计主要是方便进风机将空气通过出风罩15均匀地导入到电梯轿箱内,同理,进风罩16也方便电梯轿箱内的空气被均匀导出,保证电梯轿箱内的空气换气均匀,另外,出风罩15和进风罩16的截面呈U型,安装时,相对压缩出风罩15,将变形的出风罩15放置在出风口4内,松开出风罩15后,舒展后出风罩15的两侧伸入到出风口4内壁上的卡槽14内被卡槽14卡合固定,进风罩16的安装方式与出风罩15的安装方式相同,出风罩15和进风罩16通过卡槽14卡合的方式固定,无需螺钉,拆装方便。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箱的通风装置,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板和下底板,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安装多个出风端朝向电梯箱体内部的进风机构以及多个出风端朝向电梯箱体外部的出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板上且贯穿上盖板的第一风机安装口,设置在下底板上且贯穿下底板的出风口,出风口和第一风机安装口连通,第一风机安装口内安装进风机,第一风机安装口的外侧安装滤网,第一风机安装口的内壁上固定环形支撑套,环形支撑套支撑进风机和滤网;/n所述出风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板上且贯穿上盖板的第二风机安装口,设置在下底板上且贯穿下底板的进风口,进风口和第二风机安装口连通,第二风机安装口内安装出风机,第二风机安装口的外侧安装滤网,第二风机安装口的内壁上固定环形支撑套,环形支撑套支撑出风机和滤网;/n所述下底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分支布线槽以及与多个分支布线槽连通的出线槽,分支布线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口和第二风机安装口连通,第一风机安装口和第二风机安装口内的进风机、出风机连接的分支电线伸入到分支布线槽内并通过快接头连接总线,总线位于出线槽内并从出线槽端部穿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箱的通风装置,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板和下底板,上盖板和下底板之间安装多个出风端朝向电梯箱体内部的进风机构以及多个出风端朝向电梯箱体外部的出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板上且贯穿上盖板的第一风机安装口,设置在下底板上且贯穿下底板的出风口,出风口和第一风机安装口连通,第一风机安装口内安装进风机,第一风机安装口的外侧安装滤网,第一风机安装口的内壁上固定环形支撑套,环形支撑套支撑进风机和滤网;
所述出风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盖板上且贯穿上盖板的第二风机安装口,设置在下底板上且贯穿下底板的进风口,进风口和第二风机安装口连通,第二风机安装口内安装出风机,第二风机安装口的外侧安装滤网,第二风机安装口的内壁上固定环形支撑套,环形支撑套支撑出风机和滤网;
所述下底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分支布线槽以及与多个分支布线槽连通的出线槽,分支布线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震维叶有政郑俊青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吉时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