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83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34
该充气轮胎包括:一对胎圈部;一对胎侧部,其沿着所述胎圈部的轮胎径向向外延伸;以及胎面部,其在所述胎侧部之间延伸,并且该充气轮胎设置有:胎体,其在所述胎圈部之间环状地延伸;增强橡胶层,其设置在所述胎侧部中并且具有大致月牙形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倾斜带束,其布置在所述胎面部中,并且包括由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延伸且覆盖有橡胶的多个帘线形成的至少一层倾斜带束层;以及内衬,其至少在所述胎面部中设置于轮胎主体的内周面。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所述内衬的边缘位于比所述充气轮胎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并且位于比从所述倾斜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边缘到所述轮胎主体的内周面的垂线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公开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缺气保用轮胎是一种即使在由于缺气等而导致轮胎内压降低时也能够安全地行驶一定距离而不会失去其承载能力的轮胎。已知在轮胎的胎侧部中设置有截面为月牙形的增强橡胶层的所谓侧面增强缺气保用轮胎(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通常,由高度不透气的橡胶构件制成的内衬被布置于轮胎主体(除内衬之外的轮胎部分)的内周面。用于内衬的橡胶材料的透气性极低,但作为发热性的指标的tanδ值大。因此,实现上述侧面增强缺气保用轮胎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设置在胎侧部中的增强橡胶层等实现不透气性,并且在保证了不透气性的区域中省略内衬(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3395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0372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当在轮胎主体的内周面上部分地设置内衬时,轮胎耐久性可能会根据设置内衬的位置而降低。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够通过部分地设置内衬来抑制轮胎耐久性的下降,同时改善轮胎的滚动阻力性能。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的充气轮胎包括:一对胎圈部;一对胎侧部,其沿着所述胎圈部的轮胎径向向外延伸;胎面部,其在所述胎侧部之间延伸;胎体,其在所述胎圈部之间环状地延伸;增强橡胶层,其设置在所述胎侧部中,所述增强橡胶层具有大致月牙形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倾斜带束,其设置在所述胎面部中,并且包括由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延伸且覆盖有橡胶的多个帘线形成的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以及内衬,其至少在所述胎面部中设置于轮胎主体的内周面,其中,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所述内衬的边缘位于比所述充气轮胎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并且位于比从所述倾斜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边缘到所述轮胎主体的内周面的垂线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在本公开中,内衬等的位置关系是指当轮胎被安装在轮辋上、填充至预定内压并且处于无负载状态时的位置关系。上述的“轮辋”是指适用尺寸的标准轮辋,诸如欧洲的ETRTO(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的标准手册中的测量轮辋或美国的TRA(轮胎和轮辋协会)的年鉴中的设计轮辋,其在或者将在制造和使用轮胎的地区中生效的工业标准中进行说明,诸如由日本的JATMA(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发行的JATMA年鉴、ETRTO的标准手册和TRA的年鉴。(换言之,上述的“轮辋”包括将来可能包括在上述工业标准中的尺寸以及当前尺寸。“将来将说明的尺寸”的示例是在ETRTO标准手册2013版中被记载为“未来发展(FUTUREDEVELOPMENTS)”的尺寸。)在上述工业标准中未记载的尺寸的情况中,上述“轮辋”是指宽度与轮胎的胎圈宽度相对应的轮辋。“预定内压”是指与JATMA年鉴等中记载的适用尺寸/帘布层等级的单轮的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气压(最大气压)。在上述工业标准中没有记载的尺寸的情况中,“预定内压”是指与安装有轮胎的各车辆所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气压(最大气压)。此外,本文提及的空气可以用诸如氮气等的非活性气体来代替。本说明书中的“胎面接地边缘”是指当轮胎安装于轮辋、填充至预定内压并且在施加有最大负载的情况下滚动时,与路面接触的轮胎的整个外周面上的轮胎宽度方向边缘。专利技术的效果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可以在改善轮胎的滚动阻力性能的同时抑制轮胎耐久性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图2是放大示出图1中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通过示例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以下简称为“轮胎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这里,示出了轮胎10处于被安装于轮辋R并且在无负载的情况下被填充至预定内压的状态。轮胎1包括:一对胎圈部10;一对胎侧部20,其沿着胎圈部10的轮胎径向向外延伸;胎面部30,其在胎侧部20之间延伸;胎体2,其在胎圈部10之间呈环状地延伸;增强橡胶层3,其设置在胎侧部20中,并且增强橡胶层3具有大致月牙形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倾斜带束4,其设置在胎面部30中,并且包括由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延伸且覆盖有橡胶的多个帘线形成的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倾斜带束层41、42);以及内衬5,其设置在至少胎面部30中的轮胎主体的内周面1A上。在本示例中,两个倾斜带束层41、42由覆盖有橡胶的多个金属(钢)帘线形成,并且布置成倾斜带束41、42的帘线彼此相交。然而,在本公开的轮胎中,倾斜带束层可以由覆盖有橡胶的除了钢以外的金属帘线或者有机纤维帘线形成。该轮胎1在倾斜带束4的轮胎径向外侧还包括周向带束6,该周向带束6包括由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且覆盖有橡胶的帘线形成的至少一个周向带束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周向带束层61、62)。在本示例中,两个周向带束层61、62由覆盖有橡胶的多个有机纤维帘线形成。周向带束6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比倾斜带束4宽,并且布置成覆盖倾斜带束4的轮胎宽度方向两端部。在本示例中,倾斜带束4和周向带束6两者均比胎面接地边缘TE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向外延伸得更远。在该轮胎1中,胎体2包括在嵌入胎圈部10中的胎圈芯10a之间环状地延伸的胎体主体2a,以及在胎圈芯10a处沿轮胎宽度方向从内侧朝向外侧折返的胎体折返部2b。在本示例中,胎体折返部2b终止于比轮胎1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1max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处。此外,该轮胎1包括至少在胎圈部10中设置在轮胎主体的内周面1A的帆布胎圈包布7。帆布胎圈包布7围绕胎圈芯10a延伸以覆盖胎体2,从而形成胎趾10E。帆布胎圈包布7终止于比轮胎1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1max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图2是图1中的轮胎1的从轮胎最大宽度位置1max附近到胎面接地边缘TE附近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轮胎1中的内衬5的边缘5E位于比轮胎1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1max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并且位于比从倾斜带束4的轮胎宽度方向边缘4E到轮胎主体的内周面1A的垂线PL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处。更详细地,内衬5的边缘5E位于内周面10A上的点P1和P2之间。P1是轮胎主体的内周面1A上的在轮胎1的最大宽度位置1max处的轮胎宽度方向线ML与轮胎主体的内周面10A相交的点,并且P2是轮胎主体的内周面1A上的从倾斜带束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点4E到轮胎主体的内周面1A的垂线PL与轮胎主体的内周面10A相交的点。因此,该轮胎1中的内衬5的边缘5E位于设置在胎侧部中的增强橡胶层3。在该轮胎1中,增强橡胶层3的沿轮胎径向向外的一部分被内衬5覆盖,但增强橡胶层3的大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增强橡胶层3的在轮胎内腔侧的轮廓的60%以上)暴露于轮胎内腔。在该轮胎1中,内衬由具有极低透气性但具有大的tanδ值(作为发热性的指标)的橡胶制成,并且内衬的设置量比在轮胎主体的整个内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一对胎圈部;一对胎侧部,其沿着所述胎圈部的轮胎径向向外延伸;胎面部,其在所述胎侧部之间延伸;胎体,其在所述胎圈部之间环状地延伸;增强橡胶层,其设置在所述胎侧部中,所述增强橡胶层具有大致月牙形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倾斜带束,其设置在所述胎面部中,并且包括由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延伸且覆盖有橡胶的多个帘线形成的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以及内衬,其至少在所述胎面部中设置于轮胎主体的内周面,/n其中,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所述内衬的边缘位于比所述充气轮胎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并且位于比从所述倾斜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边缘到所述轮胎主体的内周面的垂线靠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处。/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18 JP 2017-2421711.一种充气轮胎,其包括:一对胎圈部;一对胎侧部,其沿着所述胎圈部的轮胎径向向外延伸;胎面部,其在所述胎侧部之间延伸;胎体,其在所述胎圈部之间环状地延伸;增强橡胶层,其设置在所述胎侧部中,所述增强橡胶层具有大致月牙形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倾斜带束,其设置在所述胎面部中,并且包括由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延伸且覆盖有橡胶的多个帘线形成的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以及内衬,其至少在所述胎面部中设置于轮胎主体的内周面,
其中,在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所述内衬的边缘位于比所述充气轮胎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并且位于比从所述倾斜带束的轮胎宽度方向边缘到所述轮胎主体的内周面的垂线靠轮胎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弓井庆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