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729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由旋转驱动电机驱动的旋转盘,旋转盘的两侧的固定板上设有用于检测旋转盘上是否有壳体的对射光电传感器,固定板上还设有导杆气缸和滑轨,导杆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能够沿着滑轨滑行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上固定有高度调整杆,高度调整杆上开设有由上至下的滑槽,滑槽内卡设有能够沿着滑槽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设有用于锁死固定第二滑块在滑槽的第一锁定手柄,第二滑块上穿设有能够自由移动的滑块转接板,滑块转接板上连接有U型开口方向和高度调整杆垂直的U型感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大批量运载和装配过程,节省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线上的自动化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电机自动装配线多为大批量生产为特征,因此提高装配效率,减少操作人员是衡量成本的两个重要指标,现有的壳体从运输车手工拾取放入设备中等待后续电机装入,需要单独在本工站作配操作人员,效率较低。由于壳体外圆上部有一个通气嘴,与之同轴线的正下方有一个开口型钣金件焊接在壳体上,此壳体需要与设备中的定位块保持在同一轴线上,才可以正确的插入,因此传统的磁性感应器、对射传感器都无法满足精确的角度要求。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成本,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可以捕获通气嘴的位置,配合伺服驱动电机进行角度补偿,预先设置一个角度与设备中定位块在同一角度,可以达到精准的放置角度,满足装配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大批量运载和装配的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本技术的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由旋转驱动电机驱动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两侧的固定板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旋转盘上是否有壳体的对射光电传感器,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导杆气缸和滑轨,所述导杆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能够沿着所述滑轨滑行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有高度调整杆,所述高度调整杆上开设有由上至下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卡设有能够沿着所述滑槽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用于锁死固定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滑槽的第一锁定手柄,所述第二滑块上穿设有能够自由移动的滑块转接板,所述滑块转接板上连接有U型开口方向和所述高度调整杆垂直的U型感应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还是设有位于所述导杆气缸伸缩方向上的近缓冲装置和远缓冲装置。更进一步的,所述近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的近缓冲器安装座以及设于所述近缓冲器安装座上的近缓冲器,所述远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的远缓冲器安装座以及设于所述远缓冲器安装座上的远缓冲器。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整杆通过高度调整杆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高度调整固定座和高度调整杆之间通过第二锁定手柄锁死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若干并列排列的分别用于检测所述U型感应装置和第二滑块之间距离远近的检测光纤。进一步的,所述U型感应装置包括U型光纤感应器安装座以及位于所述U型光纤感应器安装座内的对射型光纤感应器。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对射光电传感器、导杆气缸以及U型感应装置通讯连接。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其结构紧凑,运行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劳动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1固定板2旋转驱动电机3旋转盘4壳体5对射光电传感器6导杆气缸7滑轨8第一滑块9高度调整杆10滑槽11第二滑块12第一锁定手柄13滑块转接板14U型感应装置15近缓冲装置16远缓冲装置17高度调整杆固定座18第二锁定手柄19检测光纤20通气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上设有由旋转驱动电机2驱动的旋转盘3,旋转盘3的两侧的固定板1上设有用于检测旋转盘3上是否有壳体4的对射光电传感器5,固定板1上还设有导杆气缸6和滑轨7,导杆气缸6的活动端连接有能够沿着滑轨7滑行的第一滑块8,第一滑块8上固定有高度调整杆9,高度调整杆9上开设有由上至下的滑槽10,滑槽10内卡设有能够沿着滑槽10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11,第二滑块11上设有用于锁死固定第二滑块11在滑槽10的第一锁定手柄12,第二滑块11上穿设有能够自由移动的滑块转接板13,滑块转接板13上连接有U型开口方向和高度调整杆9垂直的U型感应装置14。本技术提供的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旋转驱动电机2驱动的旋转盘3分两次作业,第一次当U型感应装置14检测到旋转盘3上有料后,旋转驱动电机2驱动旋转盘3带动壳体4做圆周运动,直到壳体4上的通气嘴20被U型感应装置14捕获后停止转动,第二次当U型感应装置14捕获到通气嘴20的位置后,旋转驱动电机2再次启动带动旋转盘3上的壳体4按固定角度进行旋转补偿。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限制第一滑块8在滑轨7上的滑动范围,固定板1上还是设有位于导杆气缸6伸缩方向上的近缓冲装置15和远缓冲装置16,近缓冲装置15包括固定在固定板1上的近缓冲器安装座以及设于近缓冲器安装座上的近缓冲器,远缓冲装置16包括固定在固定板1上的远缓冲器安装座以及设于远缓冲器安装座上的远缓冲器;这样,第一滑块8装配在滑轨7上,由导杆气缸6带动第一滑块8做左右滑行运动,导杆气缸6装配在固定板1上,导杆气缸6左右两端分别装有的近缓冲装置15和远缓冲装置16分别用于限制第一滑块8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第二滑块11进行高度的调节,高度调整杆9通过高度调整杆固定座17固定在第一滑块8上,高度调整杆固定座17和高度调整杆9之间通过第二锁定手柄18锁死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时感应U型感应装置14和壳体4之间的距离,第二滑块11上设有若干并列排列的分别用于检测U型感应装置14和第二滑块11之间距离远近的检测光纤19;这样,第二滑块11的底部有1个通孔,底部有3组光纤传感器分别用于换壳体4时用于检测第二滑块11底部的小孔,有检测到的光纤传感器可以发出信号,这样就能够得知有信号的检测光纤19和壳体4之间的距离,方便调节U型感应装置14和壳体4的远近。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感应壳体4上的通气嘴20,U型感应装置14包括U型光纤感应器安装座以及位于U型光纤感应器安装座内的对射型光纤感应器;这样,U型光纤感应器装配在U型光纤感应器安装座上,U型光纤感应器用于检测壳体4上通气嘴20的位置,用以下一步旋转盘3需旋转固定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实时连线位于不同位置的各个部件,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旋转驱动电机2、对射光电传感器5、导杆气缸6以及U型感应装置14通讯连接。现有的壳体从运输车手工拾取放入设备中等待后续电机装入,存在如下优势:1、生产效率得到提高;2、降低了人工成本;3、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比如操作人员在搬动有锐边零件时,容易使手部受伤等得到了有效避免。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由旋转驱动电机驱动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两侧的固定板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旋转盘上是否有壳体的对射光电传感器,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导杆气缸和滑轨,所述导杆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能够沿着所述滑轨滑行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有高度调整杆,所述高度调整杆上开设有由上至下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卡设有能够沿着所述滑槽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用于锁死固定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滑槽的第一锁定手柄,所述第二滑块上穿设有能够自由移动的滑块转接板,所述滑块转接板上连接有U型开口方向和所述高度调整杆垂直的U型感应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由旋转驱动电机驱动的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两侧的固定板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旋转盘上是否有壳体的对射光电传感器,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导杆气缸和滑轨,所述导杆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能够沿着所述滑轨滑行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有高度调整杆,所述高度调整杆上开设有由上至下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卡设有能够沿着所述滑槽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用于锁死固定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滑槽的第一锁定手柄,所述第二滑块上穿设有能够自由移动的滑块转接板,所述滑块转接板上连接有U型开口方向和所述高度调整杆垂直的U型感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还是设有位于所述导杆气缸伸缩方向上的近缓冲装置和远缓冲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壳体上料角度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的近缓冲器安装座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敬楠章佳发廖家宝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竹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