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排式全地形车前轮的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448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排式全地形车前轮的制动装置,第一盖体的周面设有环状凸缘,第一盖体内设有铰接轴,第一盖体的容纳腔中设有第一安装部;两个制动蹄块的一端与铰接轴铰接,两个制动蹄块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弹性部件的两端与两个制动蹄块分别连接;凸轮轴的一端位于两个制动蹄块自由端之间,凸轮轴与两个制动蹄块的自由端配合,凸轮轴的另一端暴露在第一盖体的外部;摇臂的一端与凸轮轴的另一端连接;轴承座的一端伸入到第一盖体内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配合;轴承设置于轴承座内;安装板套在轴承座上并与轴承座固定;前刹毂与安装板和轴承座固定连接,前刹毂环绕在制动蹄块的周围,前刹毂的一端与环状凸缘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排式全地形车前轮的制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具体涉及一种并排式全地形车前轮的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全地形车是一种适用于各种路型的运动娱乐型车辆,正是车辆的休闲运动性质决定全地形车的制动系统的重要性。现有的全地形车的制动系统主要是采用手刹操作装置控制两前轮制动,脚刹装置控制两后轮的制动,其构成是通过固定于右方向手把上的制动手柄控制制动装置,完成前轮制动。在现有的刹车装置中,往往采用液压机构进行制成,在刹车装置中,液压机构不但结构复杂,而且成本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操作者更多地对后轮进行制成,因此,前轮的制成采用液压机构不但成本高,而且不经常使用从而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前轮的制动装置。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并排式全地形车前轮的制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容纳腔体的第一盖体,第一盖体的周面设有环状凸缘,第一盖体内设有铰接轴,第一盖体的容纳腔中设有第一安装部;两个制动蹄块,两个制动蹄块的一端与铰接轴铰接,两个制动蹄块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两端与两个制动蹄块分别连接;凸轮轴,凸轮轴的一端位于两个制动蹄块自由端之间,凸轮轴与两个制动蹄块的自由端配合,凸轮轴的另一端暴露在第一盖体的外部;摇臂,摇臂的一端与凸轮轴的另一端连接;前刹毂总成,前刹毂总成包括:轴承座,轴承座的一端伸入到第一盖体内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配合;轴承,轴承设置于轴承座内;安装板,安装板套在轴承座上并与轴承座固定;前刹毂,前刹毂与安装板和轴承座固定连接,前刹毂环绕在制动蹄块的周围,前刹毂的一端与环状凸缘配合。本技术工作时,通过摇臂的转动使凸轮轴转动,从而第一弧形面与制动蹄块的自由端形成挤压,使制动蹄块张开,制动蹄块在张开时与前刹毂形成接触,从而在制动蹄块与前刹毂之间产生摩擦作用力,该摩擦作用力对前刹毂形成制动的作用,前刹毂通过螺栓连接到车轮的轮毂,从而对车轮形成制动作用。当凸轮轴复位时,第一平面与制动蹄块的自由端抵顶。本技术通过几个零件装配在一起,避免了采用液压机构进行制动,因此,具有结构简单以及生产生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前轮的制动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第一盖体与制动蹄块的主视图;图3为第一盖体与制动蹄块的后视图;图4为凸轮轴的示意图;图5为摇臂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图6为前刹毂总成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1为第一盖体,2为环状凸缘,3为铰接轴,4为第一安装部,5为制动蹄块,6为弹性部件,7为凸轮,8为限位块,9为轴,7a为第一平面,7b为第一弧形面,10为摇臂,11为轴承座,12为轴承,13为安装板,14为前刹毂,14a为第一筒体,14b为第二筒体,15为第一油封,16为第二油封,17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前轮的制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容纳腔体的第一盖体1、两个制动蹄块5、弹性部件6、凸轮轴、摇臂10、前刹毂总成,下面对每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盖体1的周面设有环状凸缘2,环状凸缘2的截面呈现L形,环状凸缘2与第一盖体1结合后,在环状凸缘2与第一盖体2之间形成容纳前刹毂总成端部的容纳槽。第一盖体1内设有铰接轴3,铰接轴3的一端与第一盖体1固定连接,第一盖体1的容纳腔中设有第一安装部4;第一盖体1设有轴向的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部4位于第一盖体1的中心,在通孔的周围环绕有凸台,该凸台上设有环形槽,所述凸台和环形槽构成所述第一安装部4。如图1至图5所示,两个制动蹄块5的一端与铰接轴3铰接,两个制动蹄块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制动蹄块5呈弧形,制动蹄块5采用耐磨材料制成。如图1至图5所示,弹性部件6的两端与两个制动蹄块5分别连接,弹性部件6采用拉簧,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弹性部件,在靠近制动蹄块5两端的位置,将弹性部件6分别与制动蹄块5进行连接。当制动蹄块5挤凸轮轴的挤压张开时,弹性部件6被拉伸,当凸轮轴复位时,制动蹄块5在弹性部件6的回复作用力下复位,因此,在弹性部件6的作用下,使制动蹄块5的自由端始终与弹性部件6保持接触。如图1至图5所示,凸轮轴的一端位于两个制动蹄块5自由端之间,凸轮轴与两个制动蹄块5的自由端配合,凸轮轴的另一端暴露在第一盖体1的外部;凸轮轴包括:与制动蹄块5自由端配合的凸轮7、限位块8、轴9,限位块8的一端与凸轮7的一端连接后;限位块8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凸轮7的外侧,限位块8与制动蹄块5的表面抵顶,因此,限位块8对制动蹄块5形成了轴向限位。轴9与凸轮7的另一端连接,轴9用于延伸到第一壳体1的外部。所述凸轮7的周面由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平面7a以及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弧形面7b围成,两个第一平面7a通过第一弧形面7b连接。如图1至图5所示,摇臂10的一端与凸轮轴的另一端连接,摇臂10与轴9延伸到第一壳体1的外部连接。摇臂10用于连接制动操控机构,例如,制动手柄安装在方向把上,制动手柄连接拉索的一端,拉索的另一端与摇臂10连接。如图1至图6所示,前刹毂总成包括:轴承座11、轴承12、安装板13、前刹毂14,轴承座11的一端伸入到第一盖体1内与所述第一安装部4配合,轴承12设置于轴承座11内;在第一安装部4上的环形槽中设有第一油封15,第一油封15用于密封轴承座11与第一安装部4之间的间隙。在轴承座1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油封16,通过第一油封15和第二油封16的作用,将轴承座11内的润滑油进行密封。安装板13套在轴承座11上并与轴承座11固定;所述前刹毂14内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第一筒体14a以及第二筒体14b,第二筒体14b呈锥形,所述第一筒体14a与安装板13固定,优先采焊接使第一筒体14a与安装板13固定,第二筒体14b与轴承座11固定,优先采焊接使第二筒体14b与轴承座11固定,通过第二筒体可以增加前刹毂14与轴承座11的连接强度。前刹毂14与安装板13和轴承座11固定连接,前刹毂14环绕在制动蹄块5的周围,前刹毂14的一端与环状凸缘2配合。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工作时,通过摇臂10的转动使凸轮轴转动,从而第一弧形面7b与制动蹄块5的自由端形成挤压,使制动蹄块5张开,制动蹄块5在张开时与前刹毂14形成接触,从而在制动蹄块5与前刹毂14之间产生摩擦作用力,该摩擦作用力对前刹毂14形成制动的作用,前刹毂14通过螺栓17连接到车轮的轮毂,从而对车轮形成制动作用。当凸轮轴复位时,第一平面7a与制动蹄块5的自由端抵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并排式全地形车前轮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第一容纳腔体的第一盖体,第一盖体的周面设有环状凸缘,第一盖体内设有铰接轴,第一盖体的容纳腔中设有第一安装部;/n两个制动蹄块,两个制动蹄块的一端与铰接轴铰接,两个制动蹄块的另一端为自由端;/n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两端与两个制动蹄块分别连接;/n凸轮轴,凸轮轴的一端位于两个制动蹄块自由端之间,凸轮轴与两个制动蹄块的自由端配合,凸轮轴的另一端暴露在第一盖体的外部;/n摇臂,摇臂的一端与凸轮轴的另一端连接;/n前刹毂总成,前刹毂总成包括:/n轴承座,轴承座的一端伸入到第一盖体内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配合;/n轴承,轴承设置于轴承座内;/n安装板,安装板套在轴承座上并与轴承座固定;/n前刹毂,前刹毂与安装板和轴承座固定连接,前刹毂环绕在制动蹄块的周围,前刹毂的一端与环状凸缘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并排式全地形车前轮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第一容纳腔体的第一盖体,第一盖体的周面设有环状凸缘,第一盖体内设有铰接轴,第一盖体的容纳腔中设有第一安装部;
两个制动蹄块,两个制动蹄块的一端与铰接轴铰接,两个制动蹄块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两端与两个制动蹄块分别连接;
凸轮轴,凸轮轴的一端位于两个制动蹄块自由端之间,凸轮轴与两个制动蹄块的自由端配合,凸轮轴的另一端暴露在第一盖体的外部;
摇臂,摇臂的一端与凸轮轴的另一端连接;
前刹毂总成,前刹毂总成包括:
轴承座,轴承座的一端伸入到第一盖体内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配合;
轴承,轴承设置于轴承座内;
安装板,安装板套在轴承座上并与轴承座固定;
前刹毂,前刹毂与安装板和轴承座固定连接,前刹毂环绕在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原施冬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劲达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