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键位可切换的防误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4412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键位可切换的防误插装置,包括插头壳体、插座壳体、弹簧、螺帽、键位孔及键位销;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在插头壳体及插座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键位座,将键位孔及键位销成对设置,在插头壳体及插座壳体两侧的键位座各设置一对,通过调整键位孔及键位销在第一六方沉孔及第二六方沉孔的相对标识位置,可简单快捷地调出多种插接键位,以实现同种外壳不同规格接触件的连接器的防误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同种外壳下不同规格接触件的连接器的正确配对,避免出现错插的问题,降低了连接器的制作成本,具有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及调整快捷简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键位可切换的防误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用于同种外壳下多规格接触件的连接器,尤其是一种键位可切换的防误插装置。
技术介绍
防误插键位是连接器领域常用的一种防止同种外壳不同芯数或同芯数不同功能连接器错误对接的结构设计。而该结构一般是采用不同角度键位配合的连接器外壳来实现少数种类的防误插键位,即出厂前采用专用的外壳来实现是不可改变的。因此该种结构需要大量的专用定制零件成本高且一经生产不可改变,导致灵活性差而且防误插键位重复率高。典型案例为各类圆形连接器头、座壳体上的五键、三键防误插结构,矩形壳体锁紧卡爪上的凹槽防误插结构,其防误插功能的实现均由定制尺寸、角度的防误插零件实现且能够实现不同防误插键位的种类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键位可切换的防误插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在插头壳体及插座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键位座,将键位孔及键位销成对设置,在插头壳体及插座壳体两侧的键位座各设置一对,通过调整键位孔及键位销在第一六方沉孔及第二六方沉孔的相对标识位置,可简单快捷地调出多种插接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键位可切换的防误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插头壳体(1)、插座壳体(2)、弹簧(3)、螺帽(4)、键位孔(5)及键位销(6);/n所述插头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键位座,所述第一键位座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六方沉孔(11)及第一轴孔(12),第一轴孔(12)与第一六方沉孔(11)之间设有第一台阶(13);/n所述键位孔(5)为一端设有销孔(51)及第一外六方(52)、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的轴类件,所述销孔(51)上设有与外壁贯通的键槽(511);/n所述键位孔(5)设有外螺纹的一端设于插头壳体(1)的第一轴孔(12),键位孔(5)的第一外六方(52)与插头壳体(1)的第一六方沉孔(11)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键位可切换的防误插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插头壳体(1)、插座壳体(2)、弹簧(3)、螺帽(4)、键位孔(5)及键位销(6);
所述插头壳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键位座,所述第一键位座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六方沉孔(11)及第一轴孔(12),第一轴孔(12)与第一六方沉孔(11)之间设有第一台阶(13);
所述键位孔(5)为一端设有销孔(51)及第一外六方(52)、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的轴类件,所述销孔(51)上设有与外壁贯通的键槽(511);
所述键位孔(5)设有外螺纹的一端设于插头壳体(1)的第一轴孔(12),键位孔(5)的第一外六方(52)与插头壳体(1)的第一六方沉孔(11)啮合,螺帽(4)设于第一轴孔(12)与键位孔(5)的外螺纹啮合;
所述弹簧(3)绕于键位孔(5)上,其一端与插头壳体(1)的第一台阶(13)触及,另一端与螺帽(4)触及;
所述插座壳体(2)的两侧与插头壳体(1)对应分别设有第二键位座,所述第二键位座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二六方沉孔(21)及第二轴孔(22),第二轴孔(22)与第二六方沉孔(21)之间设有第二台阶(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禹顾晶丁晟叶留芳卞如民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航宇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