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顶升支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40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顶升支腿,包括支腿主体、至少一个驱动支腿主体旋转的旋转机构、至少一个驱动支腿主体伸缩的顶升机构以及至少一个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驱动旋转机构和顶升机构完成旋转顶升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单动力源方式,驱动支腿主体从水平位置转动至竖直位置,且驱动支腿主体伸长以适应支撑高度,该支腿占用空间较小,有效行程较大,且折叠速度快,可靠性强,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顶升支腿
本技术涉及汽车辅助装置
,具体是涉及一种旋转顶升支腿。
技术介绍
房车是一种具备野外居住功能的汽车,通常应用于旅游休闲领域。在驾驶房车游览的途中停车游玩时,由于房车势能较大,因此需要支腿来帮助房车固定在原地。现在市场上的房车支腿多为传统的折弯支腿结构,采用连杆机构来实现支腿的收缩和支撑功能,但是由于部分房车或旅居车底盘较低,安装支腿的空间有限,又要求支腿支撑时的离地高度较高,所以普通的支腿不能满足用户的安装和使用要求,传统的支腿占用空间较大,而且,折弯速度慢,可靠性差,有效行程较小,急需一种新型的支腿结构来达到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旋转顶升支腿,该支腿占用空间较小,有效行程较大,且折叠速度快,可靠性强,效率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旋转顶升支腿,包括支腿主体、至少一个驱动支腿主体旋转的旋转机构、至少一个驱动支腿主体伸缩的顶升机构以及至少一个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驱动旋转机构和顶升机构完成旋转顶升动作。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采用单动力源方式,驱动支腿主体从水平位置转动至竖直位置,且驱动支腿主体伸长以适应支撑高度,省去了传统折弯支腿折弯机构占用的行程,解决了传统支腿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能满足较小的安装空间的工作环境要求,而且本技术整体支腿闭合高度减小,有效行程增大,速度快,效率高,可靠性强,更能满足需求。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主齿轮、与主齿轮齿接的副齿轮,所述主齿轮与动力源相连,所述副齿轮带动顶升机构工作,采用齿轮传动方式,以实现本技术的单动力源要求。优选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与副齿轮相连,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支腿主体相连,齿轮传动的动力转化为丝杆的螺旋转动力,结构紧凑。优选的,所述支腿主体包括外管和内管,丝杆的转动带动内管伸出外管,采用丝杆螺旋顶升方式,便捷迅速。优选的,所述动力源包括驱动电机和齿轮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组相连,所述齿轮组与主齿轮相连。优选的,所述主齿轮和副齿轮均为伞形齿轮,以实现单动力源就可将支腿从水平位置转至竖直位置。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主齿轮相连,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为手摇端,当电机断电或系统故障时可手摇收起支腿,即该支腿既可电动折叠也可手动收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支腿在水平位置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支腿在竖直位置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附图中,1、安装板;2、外管;3、内管;4、法兰;5、衬套;6、驱动电机;7、传动轴;8、齿轮组;9、主齿轮;10、副齿轮;11、丝杆;12、链接轴;13、螺母;14、球头;15、底脚固定板;16、底脚板;17、手摇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中的支腿在水平位置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支腿在竖直位置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一种旋转顶升支腿,包括支腿主体、至少一个驱动支腿主体旋转的旋转机构、至少一个驱动支腿主体伸缩的顶升机构以及至少一个动力源,动力源驱动旋转机构和顶升机构完成旋转顶升动作。该支腿通过安装板1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启动动力源,旋转机构驱动支腿主体从水平位置旋转90度至竖直位置,此时顶升机构工作,支腿主体伸长,支腿对汽车起到支撑作用,支腿不工作时,支腿主体收缩,从竖直位置转至水平位置固定即可。具体的结构如下:动力源包括驱动电机6和齿轮组8,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与齿轮组8相连,齿轮组8与旋转机构相连。旋转机构包括主齿轮9、与主齿轮9齿接的副齿轮10,该主齿轮9与动力源中的齿轮组8相连,齿轮组8将动力传递给主齿轮9,驱动主齿轮9转动,主齿轮9带动副齿轮10转动。本技术中的主齿轮9和副齿轮10均为伞形齿轮。副齿轮10带动顶升机构工作。顶升机构包括丝杆11,丝杆11的一端与副齿轮10相连,丝杆11的另一端与支腿主体相连。副齿轮10的转动带动丝杆11螺旋转动。支腿主体包括外管2和内管3,外管2与内管3通过法兰4及衬套5相互套接,内管3与丝杆11连接,实现在外管2内滑动伸缩以伸长或收缩支腿主体。具体的,丝杆11设置在外管2内,且丝杆11的一端通过链接轴12与副齿轮10连接,丝杆11的另一端通过螺母13与内管3连接,当副齿轮10转动时,可带动丝杆11转动,从而带动内管3在外管2中实现伸缩运动。工作时,驱动电机6输出的动力经齿轮组8传动,驱动主齿轮9转动,主齿轮9与副齿轮10相连,即可带动副齿轮10转动,副齿轮10的转动可将支腿主体从原来的水平位置旋转90度至竖直位置,此时,副齿轮10继续转动,驱动内管3伸出外管2,使得支腿的长度变长,以适应支腿对房车的支撑高度。当支腿旋转至竖直位置时,支腿被限位件卡住,保持在竖直状态,防止支腿继续旋转,偏离竖直位置,造成支腿的支撑力扭曲,支撑力不足。收拢支腿时,只需将驱动电机6反转,即可收缩支腿且转至水平位置固定。进一步的,旋转机构还包括传动轴7,传动轴7与主齿轮9相连,传动轴7的一端为手摇端,当电机断电或系统故障时可手摇收起支腿,即该支腿既可电动折叠也可手动收缩。为适应在具有坡度的地面上支撑房车,在内管3的底部设有球头14、底脚固定板15和底脚板16,球头14通过底脚固定板15活动设置在底脚板16中,底脚板16可在球头14的调节下沿一定角度转动,以适应不同坡度的底面,使得支腿始终处于竖直位置,以保证支腿的支撑强度,而底脚板16与支腿主体之间可具有一定角度。工作原理:初始状态为支腿水平安装在汽车底盘上,当车载固定抱死装置放开,支腿在重力和电机驱动下,支腿由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直状态,转动到机械限位后,电机的驱动力传动到丝杆11上,行程顶升,内管3伸出外管2,对汽车实现支撑。收缩时,电机反转,支腿从竖直状态旋转至水平状态,达到限位块限位后,车载固定抱死装置工作,内管3收缩进外管2,完成收缩。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折弯支腿结构,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采用单动力源自动折叠、齿轮传动的结构,省去了传统折弯支腿折弯机构占用的行程,解决了传统支腿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能满足较小的安装空间的工作环境要求,而且本技术整体支腿闭合高度减小,有效行程增大,速度快,效率高,可靠性强,更能满足需求。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顶升支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腿主体、至少一个驱动支腿主体旋转的旋转机构、至少一个驱动支腿主体伸缩的顶升机构以及至少一个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驱动旋转机构和顶升机构完成旋转顶升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顶升支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腿主体、至少一个驱动支腿主体旋转的旋转机构、至少一个驱动支腿主体伸缩的顶升机构以及至少一个动力源,所述动力源驱动旋转机构和顶升机构完成旋转顶升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顶升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主齿轮(9)、与主齿轮(9)齿接的副齿轮(10),所述主齿轮(9)与动力源相连,所述副齿轮(10)带动顶升机构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顶升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丝杆(11),所述丝杆(11)的一端与副齿轮(10)相连,所述丝杆(11)的另一端与支腿主体相连。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来明王国忠从文豪赵星星刘维军陈国军何莹朱泉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恒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