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覆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包覆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即锂离子电池)主要用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设备上,随着处理速度的提升、主存储装置容量的提高、辅助存储装置的高容量、高速化,所消耗的电量也会随之增大,因此,在机器使用时,作为电源的锂离子电池通常处于高温环境中。充电状态的二次电池在这种高温环境下使用的话,电池内部可能会产生气体,电池壳变形、电池容量低、甚至电池自身的安全性降低等问题都会出现。因此,有必要提升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即提升电解液界面的活性物质的稳定性。高温环境下二次电池内部产生气体的结构还未被研究彻底,但可以肯定是由于电解液与活性物质表面的反应造成的。现在市面上在售的智能手机用的锂离子电池,主要使用的是被包覆过的钴酸锂,如今都在追求电池的使用电压范围上限的提升。以前,钴酸锂只有50%的理论容量能被使用,为了能够提升电池电压(0.15V),需要推进电池的高容量化。这其中就有包覆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覆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将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用阴离子聚电解质和阳离子聚电解质交替进行吸附处理,得到带电正极活性材料粒子;所述带电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500mV;/n(2)将包覆材料粒子用阴离子聚电解质和阳离子聚电解质交替进行吸附处理,得到带电包覆材料粒子,所述带电包覆材料粒子的电荷与所述带电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电荷相反,且所述带电包覆材料粒子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500mV;/n(3)将所述带电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和带电包覆材料粒子在水中混合,进行复合化处理,得到包覆型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所述带电包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覆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用阴离子聚电解质和阳离子聚电解质交替进行吸附处理,得到带电正极活性材料粒子;所述带电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500mV;
(2)将包覆材料粒子用阴离子聚电解质和阳离子聚电解质交替进行吸附处理,得到带电包覆材料粒子,所述带电包覆材料粒子的电荷与所述带电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电荷相反,且所述带电包覆材料粒子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500mV;
(3)将所述带电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和带电包覆材料粒子在水中混合,进行复合化处理,得到包覆型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所述带电包覆材料粒子占带电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0.5~3wt%;
(4)将所述包覆型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进行烧结,得到包覆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
所述(1)和(2)没有时间顺序的限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摩尔百分比计,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包括Ni30~92mol%、Co8~35mol%和Mn0~35mo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平均粒径为6~20μm,比表面积为0.1~4.0m2/g。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材料粒子为Al2O3、MgO、TiO2、ZrO2、CaF2和MgF2中的至少一种,平均粒径为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平均粒径的1/200~1/50,比表面积为50~180m2/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化处理的步骤具体为在搅拌状态下,将所述带电包覆材料粒子的分散液滴加至所述带电正极活性材料粒子的分散液中,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8~12min,然后静置1~1.5h,得到包覆型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
以包覆材料粒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厚志,蔡碧博,张磊,张克歌,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