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放置腔内设置有减震垫,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弹性立柱,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通过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与第三弹性支撑装置相连接,第二底座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上活动杆,上活动杆与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相连接,下活动杆与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相连接,第一弹性支撑装置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底座上的减震垫、弹性立柱和第二底座底部的第一弹性支撑装置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协同合作,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打印机产生的振动以及产生的噪音,保证了打印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打印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
本技术涉及微印相证件打印机底座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因此也产生了微信的开发运营,并且深受客户的喜欢,很多商家都喜欢让客户扫扫二维码,然后让客户发个照片为其免费打印进行促销。微印相证件打印机是移动互联网公司产品符合互联网传播形象,具有高端的设计风格;微印相证件打印机高清LED显示屏,让用户完美体验微信照片打印、线下互动、多媒体广告精彩呈现,为企业提供线下精准的品牌宣传平台;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硬件核心配置稳定,外观采用加厚外壳,为用户体验以及商家品牌展示奠定坚实基础。在日常打印机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伴随着较大的振动,一方面会对打印的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打印机的使用寿命。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设置在第二底座的上方,第一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两侧挡板与第一底座之间设置有放置腔,放置腔内设置有减震垫,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弹性立柱,弹性立柱包括上连接板、第三弹性支撑装置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通过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与第三弹性支撑装置相连接,第二底座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上活动杆,上活动杆与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相连接,上活动杆的底部设置有下活动杆,下活动杆与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相连接,第一弹性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的外侧,第一弹性支撑装置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底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弹性立柱的顶部通过上连接板与第一底座相连接,弹性立柱的底部通过下连接板与第二底座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弹性支撑装置、第二弹性支撑装置和第三弹性支撑装置均为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活动杆的底部设置有凹陷部,下活动杆的顶部设置有凸起部,下活动杆顶部的凸起部嵌设入上活动杆底部的凹陷部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减震垫通过螺纹与第一底座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减震垫为橡胶缓冲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减震垫的厚度为3~5c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弹性立柱的数量为5~10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为不锈钢板。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通过第一底座上的减震垫、弹性立柱和第二底座底部的第一弹性支撑装置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协同合作,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打印机产生的振动以及产生的噪音,保证了打印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打印机的使用寿命。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弹性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减震垫2挡板3第一底座4弹性立柱5第二底座6凹槽7上活动杆8下活动杆9第一弹性支撑装置10第二弹性支撑装置11第三底座12上连接板13第一凸块14第三弹性支撑装置15第二凸块16下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包括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5,第一底座3设置在第二底座5的上方,第一底座3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2,两侧挡板2与第一底座3之间设置有放置腔,放置腔内设置有减震垫1,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5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弹性立柱4,弹性立柱4包括上连接板12、第三弹性支撑装置14和下连接板16,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6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块13和第二凸块15,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6分别通过第一凸块13和第二凸块15与第三弹性支撑装置14相连接,第二底座5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6,凹槽6内设置有上活动杆7,上活动杆7与第一弹性支撑装置9相连接,上活动杆7的底部设置有下活动杆8,下活动杆8与第二弹性支撑装置10相连接,第一弹性支撑装置9设置在第二弹性支撑装置10的外侧,第一弹性支撑装置9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底座11。优选的,弹性立柱4的顶部通过上连接板12与第一底座3相连接,弹性立柱4的底部通过下连接板16与第二底座5相连接。优选的,第一弹性支撑装置9、第二弹性支撑装置10和第三弹性支撑装置14均为弹簧。优选的,上活动杆7的底部设置有凹陷部,下活动杆8的顶部设置有凸起部,下活动杆8顶部的凸起部嵌设入上活动杆7底部的凹陷部内。优选的,减震垫1通过螺纹与第一底座3相连接。更加优选的,减震垫1与第一底座3之间可以拆卸的连接,方便更换减震垫1。优选的,减震垫1为橡胶缓冲垫。打印机直接与减震垫1相接触。优选的,减震垫1的厚度为3~5cm。根据打印机的型号和重量的区别,可以适当性的选择减震垫1的厚度。优选的,弹性立柱4的数量为5~10个。更加优选的,弹性立柱4的数量为7个。优选的,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5均为不锈钢板。不锈钢板结构设置,保证了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5的结构强度。本技术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通过第一底座3上的减震垫1、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5之间的弹性立柱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5),所述第一底座(3)设置在第二底座(5)的上方,所述第一底座(3)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2),所述两侧挡板(2)与第一底座(3)之间设置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设置有减震垫(1),所述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5)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弹性立柱(4),所述弹性立柱(4)包括上连接板(12)、第三弹性支撑装置(14)和下连接板(16),所述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6)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块(13)和第二凸块(15),所述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6)分别通过第一凸块(13)和第二凸块(15)与第三弹性支撑装置(14)相连接,所述第二底座(5)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内设置有上活动杆(7),所述上活动杆(7)与第一弹性支撑装置(9)相连接,所述上活动杆(7)的底部设置有下活动杆(8),所述下活动杆(8)与第二弹性支撑装置(10)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装置(9)设置在第二弹性支撑装置(10)的外侧,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装置(9)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底座(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5),所述第一底座(3)设置在第二底座(5)的上方,所述第一底座(3)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2),所述两侧挡板(2)与第一底座(3)之间设置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设置有减震垫(1),所述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5)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弹性立柱(4),所述弹性立柱(4)包括上连接板(12)、第三弹性支撑装置(14)和下连接板(16),所述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6)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块(13)和第二凸块(15),所述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16)分别通过第一凸块(13)和第二凸块(15)与第三弹性支撑装置(14)相连接,所述第二底座(5)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内设置有上活动杆(7),所述上活动杆(7)与第一弹性支撑装置(9)相连接,所述上活动杆(7)的底部设置有下活动杆(8),所述下活动杆(8)与第二弹性支撑装置(10)相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装置(9)设置在第二弹性支撑装置(10)的外侧,所述第一弹性支撑装置(9)和第二弹性支撑装置(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底座(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印相证件打印机用减震缓冲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立柱(4)的顶部通过上连接板(12)与第一底座(3)相连接,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士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