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418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像素电路与解复用电路;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复位电路、第一数据写入电路与第一驱动电路;第一复位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复位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第一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解复用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二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用于接收复位信号,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用于接收第一数据信号。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提高显示分辨率或像素发光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显示领域较成熟的技术有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及主动矩阵式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的原理为通过借助电子与空穴直接的复合,激发出各种波长的光谱,从而形成图形。通过OLED技术形成的显示装置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同时可以达到对比度最大化,因此OLED显示装置有望成为下一代显示主流产品。一般地,OLE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栅极驱动装置、数据驱动器和时序控制器。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栅线以及通过它们控制的像素,通常工作方式为当栅极驱动信号被提供至栅线时某一行的像素则被提供给数据线的数据电压。像素根据数据电压的大小发出不同亮度的光。栅极驱动装置向栅极线提供栅极信号,栅极驱动装置包括单独的栅极驱动集成电路或者面板栅极驱动电路。由于单独的栅极驱动集成电路不利于窄边框、低成本,面板栅极驱动电路越来越受到关注。面板栅极电路根据工艺(如氧化物、LTPS(LowTemperaturePoly-Silicon,多晶硅)等)决定电路驱动方式,但基本原理类似。相关技术中,像素可包括像素电路。如果像素电路结构复杂时,其占用的版图面积较大,可能会影响显示分辨率或像素发光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像素电路、第一复用信号线与解复用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复位电路、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第一存储电路与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复位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复位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还与第一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存储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存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解复用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用于接收复位信号,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用于接收第一数据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像素电路与第二复用信号线,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包括第二复位电路、第二数据写入电路、第二存储电路与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复位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复位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还与第二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存储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存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解复用电路还包括第三控制电路与第四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用于接收所述复位信号;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用于接收第二数据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复位信号线与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并接后连接至所述复位信号线;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并接后连接至所述数据信号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与第三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连接,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线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四控制电路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控制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栅极。所述第三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栅极。所述第四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栅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栅线与第二栅线;所述第一复位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复位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数据写入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栅线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一补偿电路,所述第一补偿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补偿电路的第二端与电源信号线连接,所述电源信号线用于提供参考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二补偿电路,所述第二补偿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补偿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信号线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栅线;所述第一补偿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二补偿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栅线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位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复位电路的第一端,所述五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复位电路的第二端,所述五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一复位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一补偿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补偿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补偿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一补偿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电路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八晶体管,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像素电路、第一复用信号线与解复用电路;/n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复位电路、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第一存储电路与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复位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复位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还与第一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存储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存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n所述解复用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用于接收复位信号,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用于接收第一数据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像素电路、第一复用信号线与解复用电路;
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复位电路、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第一存储电路与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复位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复位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还与第一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存储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存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解复用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用于接收复位信号,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用于接收第一数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像素电路与第二复用信号线,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包括第二复位电路、第二数据写入电路、第二存储电路与第二驱动电路;
所述第二复位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复位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还与第二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数据写入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存储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存储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解复用电路还包括第三控制电路与第四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用于接收所述复位信号;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复用信号线连接,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用于接收第二数据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信号线与数据信号线;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并接后连接至所述复位信号线;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第二端并接后连接至所述数据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与第三控制信号线;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连接,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控制端;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端;
所述第三控制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三控制电路的控制端;
所述第四控制电路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第四控制电路的控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栅极;
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栅极;
所述第三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栅极;
所述第四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为源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为漏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为栅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栅线与第二栅线;
所述第一复位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复位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栅线连接;
所述第一数据写入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数据写入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栅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还包括第一补偿电路,所述第一补偿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补偿电路的第二端与电源信号线连接,所述电源信号线用于提供参考电压信号;
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志东李永谦李蒙袁粲何敏焦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卓印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