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84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均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氧化物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端相连,以在发光元件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一信号端输入的电平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的电压大于驱动管的第二端的电压,因此,可以使得第一晶体管中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的漏电流与第二晶体管中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的漏电流相抵消,从而相对减小了第一晶体管第二端的电位即N1节点的电位的下降,进而避免了因第一晶体管第二端的电位下降而导致的显示画面亮度上升以及出现低频闪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OLED显示面板是较常用的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通过驱动电路驱动OLED发光元件发光,来实现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但是,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会出现低频闪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OLED显示面板显示画面会出现低频闪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均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氧化物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端相连,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控制端相连,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端相连,以在所述发光元件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的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的电压大于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的电压。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应用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第一时段,控制第一晶体管导通,并向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低电平信号,通过所述低电平信号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进行复位;在第二时段和第三时段,控制第一晶体管断开,并向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高电平信号,以使所述发光元件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的电压大于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的电压。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由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端相连,在所述发光元件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的电平信号可以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的电压大于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的电压,因此,可以使得第一晶体管中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的漏电流与第二晶体管中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的漏电流相抵消,从而相对减小了第一晶体管第二端的电位即N1节点的电位的下降,进而避免了因第一晶体管第二端的电位下降而导致的显示画面亮度上升以及出现低频闪烁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时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时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正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会出现低频闪烁的问题。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由于晶体管K4和K5为低温多晶硅氧化物晶体管,其漏电流较小,因此,对于可穿戴电子设备而言,在显示面板的空闲状态下,驱动电路适用于低频驱动发光元件发光,如频率低于1Hz。但是,在低频驱动下,由于驱动电路中晶体管K4第一端的VREF的电位和N3节点的电位都比N1节点的电位低,因此,晶体管K4中会存在从第二端即N1节点流向第一端VREF的漏电流,晶体管K5中会存在从第一端即N1节点流向第二端即N3节点的漏电流,这两个晶体管中的漏电流会逐渐拉低N1节点的电位,使得显示面板的亮度逐渐上升,出现低频闪烁问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显示面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均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氧化物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端相连,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控制端相连,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端相连,以在所述发光元件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的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的电压大于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的电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由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端相连,可以在所述发光元件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的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的电压大于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的电压,因此,可以使得第一晶体管中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的漏电流与第二晶体管中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的漏电流相抵消,从而相对减小了第一晶体管第二端的电位即N1节点的电位的下降,进而减弱或避免了因第一晶体管第二端的电位下降而导致的显示画面亮度上升以及出现低频闪烁的问题。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位于显示区AA周边的非显示区AA’,其中,显示区AA包括多条栅极线10、多条数据线11以及由多条栅极线10和多条数据线11围成的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12,当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AA’的栅极驱动电路13以及驱动芯片14等,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单元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均包括驱动电路;/n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氧化物晶体管;/n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端相连,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控制端相连,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电压端相连;/n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端相连,以在所述发光元件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的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的电压大于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的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均包括驱动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氧化物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端相连,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控制端相连,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电压端相连;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端相连,以在所述发光元件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的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的电压大于所述驱动管的第二端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输入的电平信号为可变电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四控制端相连,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控制端相连;
任一列像素单元包括第1个像素单元至第n个像素单元,第i个像素单元中的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i+1个像素单元中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相连,n为大于1的整数,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i+1小于或等于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端相连,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控制端相连;
任一列像素单元包括第1个像素单元至第n个像素单元,第i个像素单元中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i+1个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信号端相连,n为大于1的整数,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i+1小于或等于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一列像素单元中,第1个像素单元中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虚拟走线相连,所述虚拟走线与第五控制端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蒙蒙曾冉冉周星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