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轮毂生产用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380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轮毂生产用打磨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壁四侧设有定子,且机壳的内壁通过定子连接有转子,所述转子的端部连接有机头,且机头的内壁设有传动组件,所述机头通过传动组件固定有连接轴套,且连接轴套的底端外壁卡接有调节磨钻,所述连接轴套的内壁中部卡接有稳定调节架,所述调节磨钻包括两组连杆、调节球套、转动球和磨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杆和磨壳组成打磨头,连杆之间调节通过转动球和调节球套连接,可传动连杆之间的轴向转动,也能保证调节呈一定角度的连杆可延轴向同转打磨,稳定调节架的四侧铰链杆,配合上磁片压合吸盘,可通过磁性吸附或者吸盘固定轮毂,减少偏移,提高打磨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用车轮毂生产用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轮毂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乘用车轮毂生产用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乘用车(passengervehicle)是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轮毂成型后很多边缘和毛刺都需要进行打磨,在一些检测时,返工需要人工进行打磨,但是现在的打磨都是通过磨片形式呈现,很多的边角都不易处理,而且在操作时容易偏移,造成其他部分受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乘用车轮毂生产用打磨装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乘用车轮毂生产用打磨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壁四侧设有定子,且机壳的内壁通过定子连接有转子,所述转子的端部连接有机头,且机头的内壁设有传动组件,所述机头通过传动组件固定有连接轴套,且连接轴套的底端外壁卡接有调节磨钻,所述连接轴套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轮毂生产用打磨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壁四侧设有定子,且机壳(1)的内壁通过定子连接有转子,所述转子的端部连接有机头(3),且机头(3)的内壁设有传动组件,所述机头(3)通过传动组件固定有连接轴套(4),且连接轴套(4)的底端外壁卡接有调节磨钻(6),所述连接轴套(4)的内壁中部卡接有稳定调节架(5),所述调节磨钻(6)包括两组连杆(16)、调节球套(17)、转动球(18)和磨壳(19),所述转动球(18)的两侧外壁均开有球型凹槽,且球型凹槽的内壁和两组连杆的端部相连接,所述转动球(18)的外壁和调节球套(17)的内壁之间形成滚动配合,且两组连杆(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轮毂生产用打磨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壁四侧设有定子,且机壳(1)的内壁通过定子连接有转子,所述转子的端部连接有机头(3),且机头(3)的内壁设有传动组件,所述机头(3)通过传动组件固定有连接轴套(4),且连接轴套(4)的底端外壁卡接有调节磨钻(6),所述连接轴套(4)的内壁中部卡接有稳定调节架(5),所述调节磨钻(6)包括两组连杆(16)、调节球套(17)、转动球(18)和磨壳(19),所述转动球(18)的两侧外壁均开有球型凹槽,且球型凹槽的内壁和两组连杆的端部相连接,所述转动球(18)的外壁和调节球套(17)的内壁之间形成滚动配合,且两组连杆(16)的外壁均和磨壳(19)相卡接,所述调节球套(17)的两端内壁均和两侧的磨壳(19)的外壁形成滚动配合,所述稳定调节架(5)包括四个铰链杆(14)、轴套(15)和磁片压合吸盘(13),且四个铰链杆(14)对称分布在轴套(15)的四侧外壁上,所述磁片压合吸盘(13)的顶部内壁卡接在铰链杆(14)的底端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轮毂生产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3)和机壳(1)的连接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提手(2),所述机壳(1)的另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散热座(8),且散热座(8)的外壁一体连接有握把(1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金华彭桂云王飞茆文夏程强张彤黄宁宁彭亚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珀然车轮智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