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防撞梁总成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67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夹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夹具,包括机座、液压升降装置、机架、顶板、第一电机、旋转装置和夹持头,机座上方两侧安装有液压升降装置,液压升降装置顶部固接有机架,两侧的机架上均安装有一组轴承座,每组轴承座上贯穿设置有丝杆,丝杆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丝杆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两个螺纹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液压升降装置对机架上下高度调节,方便技术人员需要工作的高度,第一电机驱动丝杆带动螺纹块水平移动,螺纹块通过旋转装置来驱动转动调节夹具安装板和夹持头进行旋转;通过旋转装置可实现防撞梁的旋转,方便调整防撞梁的角度,有利于工作人员的焊接或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防撞梁总成夹具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夹具
,具体涉及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夹具。
技术介绍
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由主梁、吸能盒,连接汽车的安装板组成,主梁、吸能盒都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目前,在汽车遭遇事故后,对于损坏的防撞梁主梁通常由技术人员手动扶持焊接或打磨,由于人工扶持,使得防撞梁扶持不稳定,焊接或打磨效率低,维修质量差。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20614509.5,具体内容为:一种防撞梁夹持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气动夹、第二气动夹、第三气动夹和第四气动夹,四个气动夹固定在底座上,每个气动夹包括:固定座、上夹持部、下夹持部及气缸,固定座将整个气动夹固定在底座上,下夹持部固定在固定座上,气缸的缸体端连接下夹持部,升降轴端活动连接上夹持部,上夹持部通过连接板活动连接下夹持部,第一气动夹和第四气动夹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个端部,第二气动夹和第三气动夹位于底座的中部;第一气动夹和第四气动夹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该装置实现了对拱形防撞梁的稳定夹持。这种防撞梁夹持装置,虽然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四个气动夹,通过气动方式夹紧防撞梁,实现了对拱形防撞梁的稳定夹持,但是这种防撞梁夹持装置不能实现转动防撞梁,工人在焊接时,不能调整防撞梁的焊接或维修角度,不便于焊接和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夹具,机座上通过液压升降装置来安装机架,使得机架通过液压升降装置在机座上进行上下调节,方便技术人员调整最佳前防撞梁需要工作的高度,机架上安装有一组轴承座来设置有丝杆,丝杆通过第一电机驱动,在丝杆上设置螺纹块,螺纹块通过旋转装置来驱动转动调节夹具安装板和夹持头进行旋转;通过旋转装置可实现防撞梁的旋转,方便调整防撞梁的角度,有利于工作人员的焊接或维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的固定防撞梁,提高了防撞梁的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前防撞梁总成夹具,包括机座、液压升降装置、机架、顶板、第一电机、旋转装置和夹持头,机座上方两侧安装有液压升降装置,液压升降装置顶部固接有机架,机架顶部连接有顶板,两侧的机架上均安装有一组轴承座,每组轴承座上贯穿设置有丝杆,丝杆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丝杆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两个螺纹块,螺纹块上安装设置有旋转装置,旋转装置的左侧端头设置有夹具安装板,夹具安装板上安装设置有夹持头,所述夹持头包括右侧壁与夹具安装板固定连接的下夹臂,下夹臂底部安装有第三电机,下夹臂顶部安装有丝杠座,丝杠座和下夹臂之间贯穿设置有丝杠,丝杠下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丝杠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上夹臂。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二电机、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旋转轴,第二电机安装在螺纹块顶部,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螺纹块连接有驱动齿轮,旋转轴一端穿入螺纹块,且与螺纹块通过轴座相连接,另一端与夹具安装板相连接,旋转轴上套接有从动齿轮,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互齿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电源,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机座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底部安装有支撑胶垫。作为优选,所述上夹臂和下夹臂上设置有夹持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机座上通过液压升降装置来安装机架,使得机架通过液压升降装置在机座上进行上下调节,方便技术人员调整最佳前防撞梁需要工作的高度,机架上安装有一组轴承座来设置有丝杆,丝杆通过第一电机驱动,在丝杆上设置螺纹块,螺纹块通过旋转装置来驱动转动调节夹具安装板和夹持头进行旋转;通过旋转装置可实现防撞梁的旋转,方便调整防撞梁的角度,有利于工作人员的焊接或维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的固定防撞梁,提高了防撞梁的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夹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夹具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夹具中旋转装置与螺纹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夹具中夹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座;2、支撑柱;3、液压升降装置;4、机架;5、顶板;6、第一电机;7、轴承座;8、丝杆;9、螺纹块;10、旋转装置;11、夹具安装板;12、夹持头;13、二电机;14、驱动齿轮;15、从动齿轮;16、旋转轴;21、支撑胶垫;121、第三电机;122、上夹臂;123、下夹臂;124、丝杠;125、夹持垫;126、丝杠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前防撞梁总成夹具,包括机座1、液压升降装置3、机架4、顶板5、第一电机6、旋转装置10和夹持头12,机座1上方两侧安装有液压升降装置3,液压升降装置3顶部固接有机架4,机架4顶部连接有顶板5,两侧的机架4上均安装有一组轴承座7,每组轴承座7上贯穿设置有丝杆8,丝杆8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机架4上的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丝杆8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两个螺纹块9,螺纹块9上安装设置有旋转装置10,旋转装置10的左侧端头设置有夹具安装板11,夹具安装板11上安装设置有夹持头12,所述夹持头12包括右侧壁与夹具安装板11固定连接的下夹臂123,下夹臂123底部安装有第三电机121,下夹臂123顶部安装有丝杠座126,丝杠座126和下夹臂123之间贯穿设置有丝杠124,丝杠124下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电机121的输出端相连接,丝杠124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上夹臂122。具体的,所述旋转装置10包括第二电机13、驱动齿轮14、从动齿轮15和旋转轴16,第二电机13安装在螺纹块9顶部,且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贯穿螺纹块9连接有驱动齿轮14,旋转轴16一端穿入螺纹块9,且与螺纹块9通过轴座相连接,另一端与夹具安装板11相连接,旋转轴16上套接有从动齿轮15,驱动齿轮14和从动齿轮15相互齿合连接。具体的,所述机座1上设置有电源,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13和第三电机121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具体的,所述机座1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支撑柱2底部安装有支撑胶垫21。具体的,所述上夹臂122和下夹臂123上设置有夹持垫125。本技术的工作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前防撞梁总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液压升降装置(3)、机架(4)、顶板(5)、第一电机(6)、旋转装置(10)和夹持头(12),机座(1)上方两侧安装有液压升降装置(3),液压升降装置(3)顶部固接有机架(4),机架(4)顶部连接有顶板(5),两侧的机架(4)上均安装有一组轴承座(7),每组轴承座(7)上贯穿设置有丝杆(8),丝杆(8)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机架(4)上的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丝杆(8)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两个螺纹块(9),螺纹块(9)上安装设置有旋转装置(10),旋转装置(10)的左侧端头设置有夹具安装板(11),夹具安装板(11)上安装设置有夹持头(12),所述夹持头(12)包括右侧壁与夹具安装板(11)固定连接的下夹臂(123),下夹臂(123)底部安装有第三电机(121),下夹臂(123)顶部安装有丝杠座(126),丝杠座(126)和下夹臂(123)之间贯穿设置有丝杠(124),丝杠(124)下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电机(121)的输出端相连接,丝杠(124)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上夹臂(122)。/n

【技术特征摘要】
1.前防撞梁总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液压升降装置(3)、机架(4)、顶板(5)、第一电机(6)、旋转装置(10)和夹持头(12),机座(1)上方两侧安装有液压升降装置(3),液压升降装置(3)顶部固接有机架(4),机架(4)顶部连接有顶板(5),两侧的机架(4)上均安装有一组轴承座(7),每组轴承座(7)上贯穿设置有丝杆(8),丝杆(8)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机架(4)上的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丝杆(8)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两个螺纹块(9),螺纹块(9)上安装设置有旋转装置(10),旋转装置(10)的左侧端头设置有夹具安装板(11),夹具安装板(11)上安装设置有夹持头(12),所述夹持头(12)包括右侧壁与夹具安装板(11)固定连接的下夹臂(123),下夹臂(123)底部安装有第三电机(121),下夹臂(123)顶部安装有丝杠座(126),丝杠座(126)和下夹臂(123)之间贯穿设置有丝杠(124),丝杠(124)下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电机(121)的输出端相连接,丝杠(124)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上夹臂(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翔宇检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