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防撞梁总成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670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夹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夹具,包括机座、液压升降装置、机架、顶板、第一电机、旋转装置和夹持头,机座上方两侧安装有液压升降装置,液压升降装置顶部固接有机架,两侧的机架上均安装有一组轴承座,每组轴承座上贯穿设置有丝杆,丝杆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丝杆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两个螺纹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液压升降装置对机架上下高度调节,方便技术人员需要工作的高度,第一电机驱动丝杆带动螺纹块水平移动,螺纹块通过旋转装置来驱动转动调节夹具安装板和夹持头进行旋转;通过旋转装置可实现防撞梁的旋转,方便调整防撞梁的角度,有利于工作人员的焊接或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防撞梁总成夹具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夹具
,具体涉及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夹具。
技术介绍
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由主梁、吸能盒,连接汽车的安装板组成,主梁、吸能盒都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目前,在汽车遭遇事故后,对于损坏的防撞梁主梁通常由技术人员手动扶持焊接或打磨,由于人工扶持,使得防撞梁扶持不稳定,焊接或打磨效率低,维修质量差。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20614509.5,具体内容为:一种防撞梁夹持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气动夹、第二气动夹、第三气动夹和第四气动夹,四个气动夹固定在底座上,每个气动夹包括:固定座、上夹持部、下夹持部及气缸,固定座将整个气动夹固定在底座上,下夹持部固定在固定座上,气缸的缸体端连接下夹持部,升降轴端活动连接上夹持部,上夹持部通过连接板活动连接下夹持部,第一气动夹和第四气动夹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个端部,第二气动夹和第三气动夹位于底座的中部;第一气动夹和第四气动夹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前防撞梁总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液压升降装置(3)、机架(4)、顶板(5)、第一电机(6)、旋转装置(10)和夹持头(12),机座(1)上方两侧安装有液压升降装置(3),液压升降装置(3)顶部固接有机架(4),机架(4)顶部连接有顶板(5),两侧的机架(4)上均安装有一组轴承座(7),每组轴承座(7)上贯穿设置有丝杆(8),丝杆(8)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机架(4)上的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丝杆(8)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两个螺纹块(9),螺纹块(9)上安装设置有旋转装置(10),旋转装置(10)的左侧端头设置有夹具安装板(11),夹具安装板(11)上安装设置有夹持头(12...

【技术特征摘要】
1.前防撞梁总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液压升降装置(3)、机架(4)、顶板(5)、第一电机(6)、旋转装置(10)和夹持头(12),机座(1)上方两侧安装有液压升降装置(3),液压升降装置(3)顶部固接有机架(4),机架(4)顶部连接有顶板(5),两侧的机架(4)上均安装有一组轴承座(7),每组轴承座(7)上贯穿设置有丝杆(8),丝杆(8)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安装在机架(4)上的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丝杆(8)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两个螺纹块(9),螺纹块(9)上安装设置有旋转装置(10),旋转装置(10)的左侧端头设置有夹具安装板(11),夹具安装板(11)上安装设置有夹持头(12),所述夹持头(12)包括右侧壁与夹具安装板(11)固定连接的下夹臂(123),下夹臂(123)底部安装有第三电机(121),下夹臂(123)顶部安装有丝杠座(126),丝杠座(126)和下夹臂(123)之间贯穿设置有丝杠(124),丝杠(124)下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电机(121)的输出端相连接,丝杠(124)的圆周外壁上螺接有上夹臂(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翔宇检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