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02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包括箱体、取液管、分装器和搅拌装置,所述取液管的一端与装有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内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分装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分装器用于将所述锥形瓶内的液体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内,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其用于对所述锥形瓶内的液体培养基进行搅拌。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操作台,可实现液体培养基在高温下的分装工作,不仅可有效缩短液体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内的时间,也可避免实验人员与高温液体培养基的直接接触,降低实验人员被烫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实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
技术介绍
在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中,需做采用培养基来对目标微生物进行培养观察,在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需对高温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进行单个分装,而这分装过程一般都是实验人员在无菌操作台上手动进行,但由于刚灭菌后的培养基温度较高,需要冷却后才能进行分装处理,该过程耗时,且还存在液体培养基冷却时间过长以致凝固,造成药品浪费等问题。此外,在操作台内做完实验后,残留有的异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或者操作台长期未使用,也会容易积累有害气体,若操作台内的有害气体不进行及时清除,将会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包括箱体、两根第一紫外灯和LED灯,所述箱体为矩形结构,其内部中空且前侧敞口,所述箱体的前侧设有门体,所述门体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箱体具有水平设置的操作台面,两根所述第一紫外灯和所述LED灯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壁上,还包括取液管、分装器和搅拌装置,所述取液管的一端与装有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内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分装器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分装器用于将所述锥形瓶内的液体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内,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其用于对所述锥形瓶内的液体培养基进行搅拌。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磁力搅拌器和磁转子,所述磁力搅拌器水平设置在所述操作台面的上方,并与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磁转子置于所述锥形瓶内。r>进一步地,所述分装器包括持握部、按压部、两根连接管和阻隔圆片,所述持握部为矩形结构,其内设有第一条形通孔和第二条形通孔,其中,所述第一条形通孔左右贯穿所述持握部设置,所述第二条形通孔垂直所述第一条形通孔设置,其上端与所述第一条形通孔连通,其下端延伸至所述持握部的下端面,所述按压部为波纹管结构,其竖直设置在所述持握部的下端,其上端与所述持握部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其下端为封闭结构,所述按压部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条形通孔连通,两根所述连接管分别同轴固定所述第一条形通孔的左右两端,并均与所述第一条形通孔的内部连通,所述吸液管与设置在右方的所述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所述阻隔圆片同轴设置在第一条形通孔的右端,其外周的上部与第一条形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阻隔圆片用于连通和断开所述第一条形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管包括导管、软管和塞体,所述塞体与所述锥形瓶的瓶口匹配,其上设有上下贯穿其设置的第六通孔,所述导管为“L”型结构,其竖直设置,且其上部固设在所述第六通孔内,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导管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抽气单元、第二过滤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箱体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和至少一个进风孔,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抽气单元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端,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第一进气端所述通风孔连通,其第一出气端与所述抽气单元的第二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抽气单元的第二出气端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第三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第三出气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的第四进气端连通,所述加热装置的第四出气端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其中,所述抽气单元用于抽取所述箱体内部的空气,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初步过滤,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二次过滤,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加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光触媒过滤网和紫外线灯组,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在所述箱体的上端,其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并与所述通风孔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光触媒过滤网设有多层,并由下至上依次铺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上,所述紫外线灯组包括多根第二紫外灯,多根所述第二紫外灯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并前后间隔的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壁上,所述抽气单元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抽气单元为抽气泵,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后侧,所述抽气泵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连接,其出气端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活性炭过滤棉,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中空,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后方,所述抽气泵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棉填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中空,其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其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箱体的后侧板和所述罩体固定连接,其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五通孔设有两个,并通过管道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气孔对应连通,所述加热装置内设有电热管。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台面的上方设有两块置物板,两块所述置物板均水平设置,并上下间隔分布,其左侧均延伸至与所述箱体的左侧内壁贴合,所述置物板的后侧与所述箱体的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置物板可绕其后侧旋转至与所述箱体的后侧板垂直或贴合,所述箱体的左侧内壁上设有与两块所述置物板一一对应的托物条,所述托物条沿前后方向设置,当所述置物板转动至与所述箱体的后侧板垂直时,所述托物条的上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置物板的下端面贴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台,区别于传统的操作台,其可实现液体培养基在高温下的分装工作,不仅可有效缩短液体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内的时间,也可避免实验人员与高温液体培养基的直接接触,降低实验人员被烫伤的风险,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此外,还能防止液体培养基的凝固,避免药品的浪费;(2)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台,能对箱体内部的异味气体和有害气体进行过滤分解,提高操作台的安全性能,还能对过滤后的气体进行加热和循环使用,避免箱体内外温差影响实验结果,还能提高操作台的环保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的侧视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分装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考图1-4,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包括箱体10、取液管、分装器300、搅拌装置和置物板20,所述箱体10为矩形结构,其内部中空且前侧敞口,所述箱体10的前侧设有门体,所述门体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箱体10的内部,所述箱体10的下端设有多个支脚(图中未示出),所述箱体10具有水平设置的操作台面11,所述取液管的一端与装有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100内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分装器300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分装器300用于将取液管内的液体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101内,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磁力搅拌器30和磁转子31,所述磁力搅拌器30水平设置在所述操作台面11的上方,其与所述箱体10的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磁转子31置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包括箱体(10)、两根第一紫外灯(15)和LED灯(16),所述箱体(10)为矩形结构,其内部中空且前侧敞口,所述箱体(10)的前侧设有门体,所述门体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箱体(10)的内部,所述箱体(10)具有水平设置的操作台面(11),两根所述第一紫外灯(15)和所述LED灯(16)均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顶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的取液管、分装器(300)和搅拌装置,所述取液管的一端与装有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100)内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分装器(300)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分装器(300)用于将所述锥形瓶(100)内的液体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101)内,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其用于对所述锥形瓶(100)内的液体培养基进行搅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包括箱体(10)、两根第一紫外灯(15)和LED灯(16),所述箱体(10)为矩形结构,其内部中空且前侧敞口,所述箱体(10)的前侧设有门体,所述门体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箱体(10)的内部,所述箱体(10)具有水平设置的操作台面(11),两根所述第一紫外灯(15)和所述LED灯(16)均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顶壁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的取液管、分装器(300)和搅拌装置,所述取液管的一端与装有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100)内部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分装器(300)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分装器(300)用于将所述锥形瓶(100)内的液体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101)内,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其用于对所述锥形瓶(100)内的液体培养基进行搅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磁力搅拌器(30)和磁转子(31),所述磁力搅拌器(30)水平设置在所述操作台面(11)的上方,并与所述箱体(1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磁转子(31)置于所述锥形瓶(10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装器(300)包括持握部(301)、按压部(302)、两根连接管(307)和阻隔圆片(306),所述持握部(301)为矩形结构,其内设有第一条形通孔(303)和第二条形通孔(304),其中,所述第一条形通孔(303)左右贯穿所述持握部(301)设置,所述第二条形通孔(304)垂直所述第一条形通孔(303)设置,其上端与所述第一条形通孔(303)连通,其下端延伸至所述持握部(301)的下端面,所述按压部(302)为波纹管结构,其竖直设置在所述持握部(301)的下端,其上端与所述持握部(30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其下端为封闭结构,所述按压部(302)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条形通孔(304)连通,两根所述连接管(307)分别同轴固定所述第一条形通孔(303)的左右两端,并均与所述第一条形通孔(303)的内部连通,所述吸液管与设置在右方的所述连接管(307)可拆卸连接,所述阻隔圆片(306)同轴设置在第一条形通孔(303)的右端,其外周的上部与第一条形通孔(303)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阻隔圆片(306)用于连通和断开所述第一条形通孔(3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包括导管(40)、软管(41)和塞体(42),所述塞体(42)与所述锥形瓶(100)的瓶口匹配,其上设有上下贯穿其设置的第六通孔,所述导管(40)为“L”型结构,其竖直设置,且其上部固设在所述第六通孔内,所述软管(41)的一端与所述导管(40)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307)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培养基分装操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滤装置、抽气单元(70)、第二过滤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箱体(10)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和至少一个进风孔,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抽气单元(70)均设置在所述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诚杨亚飞陈彦欢张蒙蒙冷雅丽王睿凝归梓成李想刘曼丽宋小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