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液多级过滤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97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液多级过滤沉淀装置,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内顶部设置有过滤板,其中过滤板顶部设置有同轴设置的过滤筒I及过滤筒II,且过滤筒I位于过滤筒II内,所述过滤筒II内底部的过滤板为实心结构,所述过滤板底部的桶体内设置有漏斗状的导流罩,其中位于导流罩下方的桶体侧壁上开设有操作开口,且位于操作开口下方的桶体侧壁上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溢流管及支撑座,所述桶体底部还设置有出料管,其中出料管进口端延伸至桶体内,且位于出料管外侧的桶体底壁上设置有排渣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能对废水起到多级过滤作用的同时,还方便了过滤所得杂质的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液多级过滤沉淀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废液多级过滤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中一般会产生废水,企业需将废水进行过滤沉淀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如果直接排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也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其中现有的多级废水处理装置中,相邻的沉淀池之间的液体流通都是通过泵体抽取,这就使得成本增加;还有就是现有的多级废水过滤池内一般都是上下并列设置多组过滤网进行杂质过滤,但是在过滤完毕后过滤网上会淤积许多过滤后所得的杂质,由于被上方过滤网挡住导致人们很难从沉淀池顶部伸入并够到下方的过滤网,并对下方过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理,导致过滤网上杂质清理异常困难,需要依次将过滤网从沉淀池内拆卸下才可进行清理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废液多级过滤沉淀装置。本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废液多级过滤沉淀装置,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内顶部设置有过滤板,其中过滤板顶部设置有同轴设置的过滤筒I及过滤筒II,且过滤筒I位于过滤筒II内,所述过滤筒II内底部的过滤板为实心结构,其中过滤筒II上的过滤孔孔径大于过滤板的孔径且小于过滤筒I上过滤孔的孔径,所述过滤板底部的桶体内设置有漏斗状的导流罩,其中位于导流罩下方的桶体侧壁上开设有操作开口,且位于操作开口下方的桶体侧壁上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溢流管及支撑座,所述桶体底部还设置有出料管,其中出料管进口端延伸至桶体内,且位于出料管外侧的桶体底壁上设置有排渣管。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位于操作开口正下方处的桶体外侧壁上。优选的,所述桶体侧壁上设置有位于操作开口下方的人孔,其中人孔与支撑座之间错开设置。优选的,所述过滤筒II顶端低于桶体及过滤筒I顶端水平面。优选的,所述出料管顶端与桶体底壁之间的间距为5~10cm。本技术有如下特点:1、本技术通过过滤筒I、过滤筒II及过滤板对液体进行过滤,实现了对液体起到多级过滤作用的目的,由于液体的流动是通过其本身受重力的影响进行流动,使其无需借助外力(如泵体抽取)就能进行流通,从而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2、由于过滤筒I、过滤筒II及过滤板顶部敞开设置,那么人们则能从桶体顶部开口处将手或工具伸入至过滤筒I、过滤筒II及过滤板上以对其进行清理工作,以此达到便于清理过滤后所得杂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桶体,2、过滤板,3、过滤筒I,4、过滤筒II,5、导流罩,6、操作开口,7、溢流管,8、支撑座,9、出料管,10、排渣管,11、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一种废液多级过滤沉淀装置,包括桶体1,所述桶体1内顶部设置有过滤板2,其中过滤板2顶部设置有同轴设置的过滤筒I3及过滤筒II4,且过滤筒I3位于过滤筒II4内,而过滤筒II4内底部的过滤板2为实心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将液体导入过滤筒I3内,其中液体通过过滤筒I3的孔径渗入过滤筒I3与过滤筒II4之间的桶体1内,接着液体透过过滤筒II4的孔径渗入其外侧的桶体1内,进一步此时液体受重力影响从过滤板2上的过滤孔流入其下方的桶体1内,其中过滤筒II4上的过滤孔孔径大于过滤板2的孔径且小于过滤筒I3上过滤孔的孔径,以此实现了对液体起到多级过滤作用的目的,由于液体的流动是通过其本身受重力的影响进行流动,使其无需借助外力(如泵体抽取)就能进行流通,从而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其中由于过滤筒II4内底部的过滤板2为实心结构,使得过滤筒I3及过滤筒II4内的液体不会透过其底部的过滤板2直接流入过滤板2下方的桶体1内,而是经由过滤筒I3及过滤筒II4过滤后流至过滤筒II4外侧的桶体1内并由过滤板2进行过滤后流入桶体1底部,此时由于过滤筒I3、过滤筒II4及过滤板2顶部敞开设置,那么人们则能从桶体1顶部开口处将手或工具伸入至过滤筒I3、过滤筒II4及过滤板2上以对其进行清理工作,以此达到便于清理过滤后所得杂质的目的。而在液体掉落在过滤板2下方的桶体1内后,可能有少量的杂质漂浮在液体表面上需要清理,所以本实施例中在过滤板2下方的桶体1侧壁上开设有操作开口6,人们可通过操作开口6处将身体探入或者将工具伸入的方式对桶体1内漂浮在液体表面上的杂质进行清理。并且在操作开口6下方的桶体1侧壁上设置有溢流管7,其中溢流管7与操作开口6之间的间距为5~10cm,当桶体1内液位漫过溢流管7后会经其溢出,那么此时人们则可停止过滤工作,防止桶体1内的液位继续上升从操作开口6处大量溢出,如图1所示,在操作开口6正下方的桶体1外侧壁上焊接有支撑座8,人们可通过站在支撑座8上的方式将身体探入操作开口6内或者将工具伸入操作开口6内的方式对漂浮在桶体1内底部液体表面上的杂质进行清理,防止桶体1位于高处,而人们则没有稳固的支撑平台进行支撑。同时在过滤板2底部的桶体1内焊接有位于操作开口6上方的漏斗状导流罩5,当液体从过滤板2的孔径掉落下后,液体会掉落至导流罩5内并从其底部最小开口端流至桶体1中间处,此时导流罩5能防止从过滤板2处落下的液体掉落至操作开口6处,并由操作开口6射出。如图1所示,在桶体1底部还设置有出料管9,其中出料管9进口端延伸至桶体1内,且出料管9顶端与桶体1底壁之间的间距为5~10cm,当桶体1停止过滤工作后其底部液体进行自然沉淀工作,在此过程中,液体中所含的杂质会在桶体1底部形成一层沉淀层,那么在打开出料管9将澄清液体排出时,由于出料管9进口端与桶体1底部具有较大的高低落差,导致其进口端远离桶体1底部的沉淀层,那么使得位于桶体1底部的沉淀物则不易于与澄清液体一同经出料管9排出,而在出料管9顶部液体排干后,可通过位于出料管9外侧桶体底壁上的排渣管10将桶体1底部沉淀物及残余液体一同排出,当然也可通过操作开口6将工具伸入桶体1内搅动沉淀物使其与残余液体混合形成浑浊液体一同经排渣管10排出。本实施例中桶体1侧壁上设置有位于操作开口6下方的人孔11,其中人孔11与支撑座8之间错开设置,该人孔11可用于人人打开经其进入桶体1内部进行检修维护等工作。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液多级过滤沉淀装置,包括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内顶部设置有过滤板,其中过滤板顶部设置有同轴设置的过滤筒I及过滤筒II,且过滤筒I位于过滤筒II内,所述过滤筒II内底部的过滤板为实心结构,其中过滤筒II上的过滤孔孔径大于过滤板的孔径且小于过滤筒I上过滤孔的孔径,所述过滤板底部的桶体内设置有漏斗状的导流罩,其中位于导流罩下方的桶体侧壁上开设有操作开口,且位于操作开口下方的桶体侧壁上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溢流管及支撑座,所述桶体底部还设置有出料管,其中出料管进口端延伸至桶体内,且位于出料管外侧的桶体底壁上设置有排渣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液多级过滤沉淀装置,包括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内顶部设置有过滤板,其中过滤板顶部设置有同轴设置的过滤筒I及过滤筒II,且过滤筒I位于过滤筒II内,所述过滤筒II内底部的过滤板为实心结构,其中过滤筒II上的过滤孔孔径大于过滤板的孔径且小于过滤筒I上过滤孔的孔径,所述过滤板底部的桶体内设置有漏斗状的导流罩,其中位于导流罩下方的桶体侧壁上开设有操作开口,且位于操作开口下方的桶体侧壁上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溢流管及支撑座,所述桶体底部还设置有出料管,其中出料管进口端延伸至桶体内,且位于出料管外侧的桶体底壁上设置有排渣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军红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宇盛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