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风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67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风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基座及设于基座的运动机构和支撑机构;运动机构包括轮架、转动轮、传动轮和驱动电机;轮架固定连接在基座顶面并设有平行于基座顶面的转轴Ⅰ,转轴Ⅰ穿过转动轮的中心孔并固定连接,转动轮的左右两侧面均设有平行于转轴Ⅰ的手持柄;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轮相连并用于驱动传动轮旋转;传动轮的转轴Ⅱ与转轴Ⅰ平行设置,且转动轮与传动轮均为齿轮结构并通过齿轮副传动连接;支撑机构包括支座及柔性垫,支座的底部以可朝转动轮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方式设于基座,柔性垫连接在支座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辅助中风患者进行肩关节抬举以及腕、肘关节屈伸的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风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风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总数不断增加,关爱残疾人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脑卒中是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200/10万,随年龄的增长年发病率逐渐升高。近年来由于治疗技术的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已大为减少,但致残率仍高达70%左右,其中75%左右的患者具有上肢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给患者个人以及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中风患者常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不能进行主动的肩关节抬举以及腕、肘关节的屈伸等运动;因此,就需要一种中风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风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能够辅助中风患者进行肩关节抬举以及腕、肘关节屈伸的康复训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风后肢体康复训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风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及设于基座的运动机构和支撑机构;/n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轮架、转动轮、传动轮和驱动电机;所述轮架固定连接在基座顶面并设有平行于基座顶面的转轴Ⅰ,所述转轴Ⅰ穿过转动轮的中心孔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的左右两侧面均设有平行于转轴Ⅰ的手持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轮相连并用于驱动传动轮旋转;所述传动轮的转轴Ⅱ与转轴Ⅰ平行设置,且所述转动轮与传动轮均为齿轮结构并通过齿轮副传动连接;/n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座及柔性垫,所述支座的底部以可朝转动轮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方式设于基座,所述柔性垫连接在支座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风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及设于基座的运动机构和支撑机构;
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轮架、转动轮、传动轮和驱动电机;所述轮架固定连接在基座顶面并设有平行于基座顶面的转轴Ⅰ,所述转轴Ⅰ穿过转动轮的中心孔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的左右两侧面均设有平行于转轴Ⅰ的手持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轮相连并用于驱动传动轮旋转;所述传动轮的转轴Ⅱ与转轴Ⅰ平行设置,且所述转动轮与传动轮均为齿轮结构并通过齿轮副传动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座及柔性垫,所述支座的底部以可朝转动轮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方式设于基座,所述柔性垫连接在支座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部设有安装室,所述传动轮和驱动电机均安装于安装室中,所述基座顶部设有与安装室连通的连通槽,所述转动轮与传动轮在连通槽中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风后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包括对称设置于转动轮左右两侧的左架体和右架体,所述连通槽设在左架体与右架体之间的位置,所述手持柄对称设于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明贺美文李莹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