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孝专利>正文

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669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包括脚部托板(1)、小腿托板(2)和大腿托板(3),脚部托板(1)与小腿托板(2)活动连接,小腿托板(2)与大腿托板(3)活动连接,所述脚部托板(1)对应的脚尖处连接有第一牵引绳,脚部托板(1)或小腿托板(2)对应的踝关节处连接有第二牵引绳,小腿托板(2)或大腿托板(3)对应的膝关节处连接有第三牵引绳,且大腿托板(3)端部连接有第四牵引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帮助卧床的患者或老人进行日常下肢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预防下肢关节僵硬,促进肢体循环,降低静脉血栓、骨质疏松、肌少症、压疮等并发症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越来越多,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全身各系统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特别是视力、听力、注意力、记忆力、反应力、肌力等下降,其适应能力降低、活动乏力使卧床的老年人人数不断增长;而且受脊髓损伤、脑卒中、心血管病、外伤、肿瘤等疾病的影响,使青壮年卧床的人数也不断增加。然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卧床对呼吸、泌尿、消化、循环等多个系统均造成不利影响。此外,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骨科专家Salte经过大量实验提出了CPM(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即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对关节粘连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并且可通过增加关节液的代谢保护关节面,促进关节软骨修复,能尽早的促进关节术后患者肢体的功能恢复。然而,现有的下肢多关节活动器仍以CPM机及其类似的改进设备为主导,其主要在于进行腿部肌肉和人体协调性的康复训练,要求患者有一定的主动活动能力,且关节活动范围较小,而不适用于肌力低下不能完成主动活动的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包括脚部托板、小腿托板和大腿托板,脚部托板与小腿托板活动连接,小腿托板与大腿托板活动连接,所述脚部托板对应的脚尖处连接有第一牵引绳,脚部托板或小腿托板对应的踝关节处连接有第二牵引绳,小腿托板或大腿托板对应的膝关节处连接有第三牵引绳,且大腿托板端部连接有第四牵引绳。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撑箱体、支撑竖杆和支撑横杆,支撑竖杆与支撑箱体连接,支撑横杆与支撑竖杆连接,支撑横杆和支撑竖杆均设置有滑轮,所述的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第三牵引绳和第四牵引绳依次经过支撑横杆上的滑轮和支撑竖杆的滑轮分别与一个绕绳装置连接,且各绕绳装置均设置在支撑箱体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的绕绳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前端连接有工字轮。进一步地,还包括高度调节杆,高度调节杆上设有螺纹,且高度调节杆安装于设置在支撑横杆上的螺纹孔内,高度调节杆转动连接有导向轮,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第三牵引绳和第四牵引绳均经过所述导向轮。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向轮设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固定架上,固定架与高度调节杆转动连接,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第三牵引绳和第四牵引绳均从两个导向轮之间的空隙经过。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度调节杆下部设有防滑套。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箱体底部设置有可锁定的万向轮。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控制绕绳装置的控制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的小腿托板和大腿托板均设置有固定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康复器帮助在医院、康养中心、养老院及家庭中长期卧床的患者或老人进行日常下肢关节的持续被动活动,预防下肢关节僵硬,促进肢体循环,降低静脉血栓、骨质疏松、肌少症、压疮等并发症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三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牵引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脚部托板、2-小腿托板、3-大腿托板、4-支撑箱体、5-支撑竖杆、6-支撑横杆、7-滑轮、8-高度调节杆、9-导向轮、10-固定架、11-主绳、12-第一固定绳、13-第二固定绳、14-活动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前”、“后”、“左”、“右”、“底”、“侧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包括下肢关节可活动长支具,下肢关节可活动长支具包括脚部托板1、小腿托板2和大腿托板3,所述小腿托板2和大腿托板3的截面呈U形,脚部托板1与人体脚部外形相吻合,其对应的脚背处设有开口,便于将人体下肢放置在下肢关节可活动长支具上,脚部托板1与小腿托板2活动连接,小腿托板2与大腿托板3活动连接,所述脚部托板1对应的脚尖处连接有第一牵引绳,脚部托板1或小腿托板2对应的踝关节处连接有第二牵引绳,小腿托板2或大腿托板3对应的膝关节处连接有第三牵引绳,且大腿托板3端部(对应人体大腿中部位置)连接有第四牵引绳。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牵引绳的前端呈“Y”字形,包括主绳11、与主绳11连接的第一固定绳12和第二固定绳13,第一固定绳12和第二固定绳13分别固定在脚部托板1的两侧,有效避免了下肢关节可活动长支具发生倾斜。且第一牵引绳上设置有活动扣14,通过调节活动扣14的位置,调节第一固定绳12和第二固定绳13的长度,更有利于将下肢固定在下肢关节可活动长支具上。第二牵引绳、第三牵引绳、第四牵引绳和第一牵引绳的结构相同,第二牵引绳、第三牵引绳和第四牵引绳前端的两条固定绳分别固定在下肢关节可活动长支具的两侧。本技术包括以下模式:模式A(髋关节被动活动):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第三牵引绳和第四牵引绳同时牵引时,下肢逐渐抬高,进行髋关节的前屈被动活动,活动范围0-90°,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置实际活动度。模式B(膝关节被动活动):第三牵引绳和第四牵引绳牵引悬空,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牵引、放松交替进行,小腿抬高或在重力下降低,从而进行膝关节屈曲的被动活动,活动范围0-90°,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置实际活动度。模式C(踝关节被动活动):第二牵引绳、第三牵引绳和第四牵引绳牵引悬空,第一牵引绳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脚部托板(1)、小腿托板(2)和大腿托板(3),脚部托板(1)与小腿托板(2)活动连接,小腿托板(2)与大腿托板(3)活动连接,所述脚部托板(1)对应的脚尖处连接有第一牵引绳,脚部托板(1)或小腿托板(2)对应的踝关节处连接有第二牵引绳,小腿托板(2)或大腿托板(3)对应的膝关节处连接有第三牵引绳,且大腿托板(3)端部连接有第四牵引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脚部托板(1)、小腿托板(2)和大腿托板(3),脚部托板(1)与小腿托板(2)活动连接,小腿托板(2)与大腿托板(3)活动连接,所述脚部托板(1)对应的脚尖处连接有第一牵引绳,脚部托板(1)或小腿托板(2)对应的踝关节处连接有第二牵引绳,小腿托板(2)或大腿托板(3)对应的膝关节处连接有第三牵引绳,且大腿托板(3)端部连接有第四牵引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撑箱体(4)、支撑竖杆(5)和支撑横杆(6),支撑竖杆(5)与支撑箱体(4)连接,支撑横杆(6)与支撑竖杆(5)连接,支撑横杆(6)和支撑竖杆(5)均设置有滑轮(7),所述的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第三牵引绳和第四牵引绳依次经过支撑横杆(6)上的滑轮(7)和支撑竖杆(5)的滑轮(7)分别与一个绕绳装置连接,且各绕绳装置均设置在支撑箱体(4)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绳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前端连接有工字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牵引式下肢关节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孝李敏王文春庞日朝周龙甫杨学知
申请(专利权)人:杨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