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2312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氨系统,包括除氨装置、第一喷淋结构、结晶装置、第二管路和第二泵体,除氨装置的至少部分的第一容纳腔形成第一反应腔,第一反应腔的腔壁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气部和第一排气部,废气由第一进气部进入第一反应腔经除氨作业后由第一排气部排出;第一喷淋结构设置在第一反应腔的顶部;结晶装置设置在除氨装置的下游,以对第一储液腔内的混合液进行结晶处理,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储液腔连通,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容纳腔连通,以将第一储液腔内的混合液导入结晶装置的第二容纳腔内;第二泵体设置在第二管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除氨方法或者除氨装置的不合理,无法达到有效去除排泄物产生的臭气中的氨气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氨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生物过滤、物理吸附或者喷洒除臭剂的方式来去除动物的排泄物中产生的臭气,其中,生物过滤是利用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将臭气中的氨氮先转换成硝氮,再经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换为氮气,但是,以生物过滤的方式去除臭气中的氨气,对微生物的生长环境的温湿度要求较高,驯化时间较长;物理吸附包括喷淋水吸收氨气和活性炭吸附氨气,而喷淋水吸收氨气的过程中容易达到饱和,导致吸收效率较低,需要频繁地更换吸收液,而活性炭在吸附氨气的过程中也容易达到饱和,且活性炭的成本较高;除臭剂仅仅是对臭气进行了气味遮掩,没有从根本上去除臭气中的氨气,无法达到有效降解氨气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氨方法或者除氨装置的不合理,无法达到有效去除排泄物产生的臭气中的氨气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氨系统,包括除氨装置和第一喷淋结构,其中,除氨装置具有第一容纳腔,至少部分的第一容纳腔形成第一反应腔,第一反应腔的腔壁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气部和第一排气部,废气由第一进气部进入第一反应腔经除氨作业后由第一排气部排出;第一喷淋结构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并位于第一反应腔的顶部,第一喷淋结构用于向第一反应腔喷洒除氨溶液;除氨系统还包括结晶装置、第二管路和第二泵体,其中,结晶装置设置在除氨装置的下游,结晶装置用于对第一储液腔内的混合液进行结晶处理,结晶装置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储液腔连通,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容纳腔连通,以将第一储液腔内的混合液导入第二容纳腔内;第二泵体设置在第二管路上。进一步地,除氨系统还包括辅助除氨元件,辅助除氨元件具有叠合交错结构,辅助除氨元件设置在第一反应腔内,以使除氨溶液与废气充分接触。进一步地,第一容纳腔包括第一反应腔、喷洒腔和第一储液腔,其中,第一容纳腔自上而下依次分为相连通的喷洒腔、第一反应腔和第一储液腔,第一喷淋结构设置在喷洒腔内,第一储液腔用于收集除氨溶液与废气反应后的混合液。进一步地,除氨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一泵体,其中,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储液腔连通,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喷淋结构连通,第一管路用于将第一储液腔中的混合液运送至第一喷淋结构,以循环利用混合液;第一泵体设置在第一管路上。进一步地,除氨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元件和第一控制模块,其中,第一检测元件具有第一探头,第一探头设置在第一储液腔的腔内,以检测混合液的PH值信息;第一控制模块根据PH值信息控制补料阀动作,以向第一储液腔内补充除氨溶液。进一步地,第二容纳腔自上而下依次分为储气腔、第二反应腔和第二储液腔,结晶装置包括第二喷淋结构、第三管路、风道管路和换热系统,其中,第二喷淋结构设置在第二反应腔内;第三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储液腔连通,第三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喷淋结构连通;风道管路的第一端与储气腔连通,风道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反应腔连通;部分的换热系统设置在风道管路上,以进行热交换作业,换热系统用于降低风道管路内的气体的温度。进一步地,第三管路与第二喷淋结构的连通位置高于风道管路与第二反应腔的连通位置。进一步地,结晶装置还包括风机和阻液通气元件,其中,风机设置在风道管路上;阻液通气元件设置在储气腔内,以防止混合液进入风道管路内。进一步地,结晶装置还包括第三泵体和第一节流阀,其中,第三泵体设置在第三管路上;第一节流阀设置在第三管路的靠近第二喷淋结构的位置处。进一步地,结晶装置还包括第四管路和固液分离元件,其中,第四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三管路连通,且第四管路的与第三管路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一节流阀和第三泵体之间,第四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储液腔连通;固液分离元件设置在第四管路上,固液分离元件用于将第二容纳腔内析出的晶体与液体分离。进一步地,结晶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元件和第二控制模块,其中,第二检测元件具有第二探头,第二探头设置在第二储液腔的腔内,以检测混合液的温度信息;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温度信息控制过滤阀动作,以连通固液分离元件与第三管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以化学方式除氨的除氨系统,大大提升了除氨效率的同时,还提升了除氨的便捷性。具体而言,通过在除氨系统的除氨装置的第一容纳腔内设置第一喷淋结构,这样,在废气由除氨装置的第一进气部进入第一反应腔内后,第一喷淋结构向第一反应腔喷洒除氨溶液,由于第一喷淋结构位于第一反应腔的上方,确保除氨溶液能够与废气中的氨气进行充分接触反应,从而使得除氨溶液能够及时与氨气发生化学反应,以达到去除废气中的氨气的目的,废气经除氨处理后由第一排气部排出除氨装置,大大提升了除氨效率的同时,还提升了除氨的便捷性;此外,通过结晶装置对由第一储液腔流入第二容纳腔内的混合液进行结晶处理,确保经结晶处理后析出的晶体能够作为废料使用,进行二次利用,使得副产物资源化,实现了零排放。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除氨系统的布局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741、固体排出口;742、液体排出口;771、蒸发器;772、冷凝器;10、除氨装置;11、第一反应腔;20、第一喷淋结构;30、辅助除氨元件;12、喷洒腔;13、第一储液腔;40、第一管路;50、第一泵体;60、第一检测元件;61、补料阀;70、结晶装置;80、第二管路;90、第二泵体;71、储气腔;72、第二反应腔;73、第二储液腔;74、第二喷淋结构;75、第三管路;76、风道管路;77、换热系统;78、风机;79、阻液通气元件;710、第三泵体;720、第一节流阀;730、第四管路;740、固液分离元件;750、第二检测元件;760、过滤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氨方法或者除氨装置的不合理,无法达到有效去除排泄物产生的臭气中的氨气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氨系统。如图1所示,除氨系统包括除氨装置10和第一喷淋结构20,其中,除氨装置10具有第一容纳腔,至少部分的第一容纳腔形成第一反应腔11,第一反应腔11的腔壁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气部和第一排气部,废气由第一进气部进入第一反应腔11经除氨作业后由第一排气部排出;第一喷淋结构20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并位于第一反应腔11的顶部,第一喷淋结构20用于向第一反应腔11喷洒除氨溶液。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以化学方式除氨的除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除氨装置(10),所述除氨装置(10)具有第一容纳腔,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容纳腔形成第一反应腔(11),所述第一反应腔(11)的腔壁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气部和第一排气部,废气由所述第一进气部进入所述第一反应腔(11)经除氨作业后由所述第一排气部排出;/n第一喷淋结构(20),所述第一喷淋结构(2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反应腔(11)的顶部,所述第一喷淋结构(20)用于向所述第一反应腔(11)喷洒除氨溶液;/n结晶装置(70),所述结晶装置(70)设置在所述除氨装置(10)的下游,所述结晶装置(70)用于对所述第一储液腔(13)内的混合液进行结晶处理,所述结晶装置(70)具有第二容纳腔;/n第二管路(80),所述第二管路(8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腔(13)连通,所述第二管路(8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以将所述第一储液腔(13)内的混合液导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内;/n第二泵体(90),所述第二泵体(90)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8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除氨装置(10),所述除氨装置(10)具有第一容纳腔,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容纳腔形成第一反应腔(11),所述第一反应腔(11)的腔壁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气部和第一排气部,废气由所述第一进气部进入所述第一反应腔(11)经除氨作业后由所述第一排气部排出;
第一喷淋结构(20),所述第一喷淋结构(2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反应腔(11)的顶部,所述第一喷淋结构(20)用于向所述第一反应腔(11)喷洒除氨溶液;
结晶装置(70),所述结晶装置(70)设置在所述除氨装置(10)的下游,所述结晶装置(70)用于对所述第一储液腔(13)内的混合液进行结晶处理,所述结晶装置(70)具有第二容纳腔;
第二管路(80),所述第二管路(8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腔(13)连通,所述第二管路(8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以将所述第一储液腔(13)内的混合液导入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第二泵体(90),所述第二泵体(90)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8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氨系统还包括:
辅助除氨元件(30),所述辅助除氨元件(30)具有叠合交错结构,所述辅助除氨元件(30)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腔(11)内,以使所述除氨溶液与所述废气充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包括第一反应腔(11)、喷洒腔(12)和第一储液腔(13),其中,所述第一容纳腔自上而下依次分为相连通的喷洒腔(12)、第一反应腔(11)和第一储液腔(13),所述第一喷淋结构(20)设置在所述喷洒腔(12)内,所述第一储液腔(13)用于收集所述除氨溶液与所述废气反应后的混合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氨系统还包括:
第一管路(40),所述第一管路(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腔(13)连通,所述第一管路(4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喷淋结构(20)连通,所述第一管路(40)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液腔(13)中的混合液运送至所述第一喷淋结构(20),以循环利用所述混合液;
第一泵体(50),所述第一泵体(50)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4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氨系统还包括:
第一检测元件(60),所述第一检测元件(60)具有第一探头,所述第一探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腔(13)的腔内,以检测所述混合液的PH值信息;
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PH值信息控制补料阀(61)动作,以向所述第一储液腔(13)内补充所述除氨溶液。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亮刘亭亭李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华创瑞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