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性升降调节的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14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性升降调节的助行器,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和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上支撑架;一对水平部的前部之间固定有上水平连接杆;高度调节单元包括竖直支撑杆和倾斜支撑杆;竖直支撑杆竖直插设在竖直部的下部;倾斜支撑杆插设在倾斜部的下部;竖直部的中部固定有前后套杆;倾斜支撑杆的中部固定有前后插杆;前后插杆自前向后水平插设在相应侧的前后套杆内;一对前后套杆的前端固定有开口朝下设置的“凵”字形的升降连接杆;升降连接杆的一对竖直部分别竖直穿过一对中心支撑板;升降驱动装置设置在上水平连接杆和升降连接杆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性升降调节的助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助行器的
,具体涉及一种适应性升降调节的助行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助行器的四个支撑脚底部往往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升降支撑脚,升降支撑脚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进行调节和定位,这样需要调节高度时需要四个降支撑脚一同调节,这样调节比较麻烦,同时由于需要俯身,这样也不方便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针对现有的助行器的高度调节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适应性升降调节的助行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应性升降调节的助行器,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和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上支撑架;上支撑架为中空的圆管折弯而成;上支撑架由后部的竖直设置的竖直部、上部的水平设置的水平部和前部的自上而下向前倾斜的倾斜部组成;一对倾斜部的上部之间固定有前水平连接杆;一对水平部的前部之间固定有上水平连接杆;同一上支撑架的竖直部和倾斜部之间固定有中心支撑板;上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高度调节单元;高度调节单元包括竖直支撑杆和倾斜支撑杆;竖直支撑杆竖直插设在竖直部的下部;倾斜支撑杆插设在倾斜部的下部;竖直部的中部固定有前后套杆;倾斜支撑杆的中部固定有前后插杆;前后插杆自前向后水平插设在相应侧的前后套杆内;一对前后套杆的前端固定有开口朝下设置的“凵”字形的升降连接杆;升降连接杆的一对竖直部分别竖直穿过一对中心支撑板;升降驱动装置设置在上水平连接杆和升降连接杆之间;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圆环状的右驱动套;右驱动套左右移动在上水平连接杆的右部;升降连接杆随着右驱动套左右移动而升降移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升降连接杆的水平部的右端固定有圆环状的升降下连接环;升降驱动装置的右部成型有外螺纹部;右驱动套螺接在升降驱动装置的右部;右驱动套的右端枢接有圆环状的右连接环;右连接环的下端铰接有升降中心连杆;升降中心连杆的下端铰接在升降下连接环的上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升降连接杆的水平部的左端也固定有圆环状的升降下连接环;上水平连接杆的左部左右方向套设有圆环状的左驱动环;左驱动环的左端枢接有左连接环;左连接环的下端也铰接有升降中心连杆并且此升降中心连杆的下端铰接在左侧的升降下连接环上;左驱动环的右端底部穿过并且螺接有限位螺栓;限位螺栓的上端抵靠住上水平连接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竖直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后防滑块;倾斜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前防滑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一对水平部的中部分别固定有扶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前水平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成型有圆环状的前连接环;前连接环套设并且固定在倾斜部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上水平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成型有圆环状的上水平连接环;上水平连接环套设并且固定在水平部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中心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分别成型有圆环状的中心连接环;一对中心连接环分别套设并且固定在竖直部和倾斜部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前后套杆的后端成型有圆环状的后部连接环;后部连接环套设并且固定在竖直支撑杆上;前后插杆的前端成型有圆环状的前部连接环;前部连接环套设并且固定在倾斜支撑杆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升降连接杆的一对竖直部下端分别成型有圆环状的下连接环;下连接环套设并且固定在相应侧的前后套杆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一对高度调节单元同步升降,高度调节方便且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A-A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底座;100、竖直部;101、水平部;102、倾斜部;11、扶手;20、前水平连接杆;21、前连接环;30、中心支撑板;31、中心连接环;40、高度调节单元;41、竖直支撑杆;411、后防滑块;42、前后套杆;421、后部连接环;43、倾斜支撑杆;431、前防滑块;45、前后插杆;451、前部连接环;50、上水平连接杆;51、上水平连接环;60、升降驱动装置;61、右驱动套;611、右连接环;62、左驱动环;621、左连接环;622、限位螺栓;63、升降连接杆;631、升降下连接环;632、下连接环;64、升降中心连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适应性升降调节的助行器,包括升降驱动装置60和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上支撑架10;上支撑架10为中空的圆管折弯而成;上支撑架10由后部的竖直设置的竖直部100、上部的水平设置的水平部101和前部的自上而下向前倾斜的倾斜部102组成;一对倾斜部102的上部之间固定有前水平连接杆20;一对水平部101的前部之间固定有上水平连接杆50;同一上支撑架10的竖直部100和倾斜部102之间固定有中心支撑板30;上支撑架10的下端设置有高度调节单元40;高度调节单元40包括竖直支撑杆41和倾斜支撑杆43;竖直支撑杆41竖直插设在竖直部100的下部;倾斜支撑杆43插设在倾斜部102的下部;竖直部100的中部固定有前后套杆42;倾斜支撑杆43的中部固定有前后插杆45;前后插杆45自前向后水平插设在相应侧的前后套杆42内;一对前后套杆42的前端固定有开口朝下设置的“凵”字形的升降连接杆63;升降连接杆63的一对竖直部分别竖直穿过一对中心支撑30板;升降驱动装置60设置在上水平连接杆50和升降连接杆63之间;升降驱动装置60包括圆环状的右驱动套61;右驱动套61左右移动在上水平连接杆50的右部;升降连接杆63随着右驱动套61左右移动而升降移动。如图1、图2所示,升降连接杆63的水平部的右端固定有圆环状的升降下连接环631;升降驱动装置60的右部成型有外螺纹部;右驱动套61螺接在升降驱动装置60的右部;右驱动套61的右端枢接有圆环状的右连接环611;右连接环611的下端铰接有升降中心连杆64;升降中心连杆64的下端铰接在升降下连接环631的上端。如图1、图2所示,升降连接杆63的水平部的左端也固定有圆环状的升降下连接环631;上水平连接杆50的左部左右方向套设有圆环状的左驱动环62;左驱动环62的左端枢接有左连接环621;左连接环621的下端也铰接有升降中心连杆64并且此升降中心连杆64的下端铰接在左侧的升降下连接环631上;左驱动环62的右端底部穿过并且螺接有限位螺栓622;限位螺栓622的上端抵靠住上水平连接杆50。如图1、图2所示,竖直支撑杆41的底部设置有后防滑块411;倾斜支撑杆43的底部设置有前防滑块431。如图1、图2所示,一对水平部101的中部分别固定有扶手11。如图1、图2所示,前水平连接杆20的左右两端分别成型有圆环状的前连接环21;前连接环21套设并且固定在倾斜部102上。如图1、图2所示,上水平连接杆50的左右两端分别成型有圆环状的上水平连接环51;上水平连接环51套设并且固定在水平部101上。如图1、图2所示,中心支撑板30的前后两端分别成型有圆环状的中心连接环31;一对中心连接环31分别套设并且固定在竖直部100和倾斜部102上。如图1、图2所示,前后套杆42的后端成型有圆环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性升降调节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驱动装置(60)和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上支撑架(10);上支撑架(10)为中空的圆管折弯而成;上支撑架(10)由后部的竖直设置的竖直部(100)、上部的水平设置的水平部(101)和前部的自上而下向前倾斜的倾斜部(102)组成;一对倾斜部(102)的上部之间固定有前水平连接杆(20);一对水平部(101)的前部之间固定有上水平连接杆(50);同一上支撑架(10)的竖直部(100)和倾斜部(102)之间固定有中心支撑板(30);上支撑架(10)的下端设置有高度调节单元(40);高度调节单元(40)包括竖直支撑杆(41)和倾斜支撑杆(43);竖直支撑杆(41)竖直插设在竖直部(100)的下部;倾斜支撑杆(43)插设在倾斜部(102)的下部;竖直部(100)的中部固定有前后套杆(42);倾斜支撑杆(43)的中部固定有前后插杆(45);前后插杆(45)自前向后水平插设在相应侧的前后套杆(42)内;一对前后套杆(42)的前端固定有开口朝下设置的“凵”字形的升降连接杆(63);升降连接杆(63)的一对竖直部分别竖直穿过一对中心支撑(30)板;升降驱动装置(60)设置在上水平连接杆(50)和升降连接杆(63)之间;升降驱动装置(60)包括圆环状的右驱动套(61);右驱动套(61)左右移动在上水平连接杆(50)的右部;升降连接杆(63)随着右驱动套(61)左右移动而升降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性升降调节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驱动装置(60)和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上支撑架(10);上支撑架(10)为中空的圆管折弯而成;上支撑架(10)由后部的竖直设置的竖直部(100)、上部的水平设置的水平部(101)和前部的自上而下向前倾斜的倾斜部(102)组成;一对倾斜部(102)的上部之间固定有前水平连接杆(20);一对水平部(101)的前部之间固定有上水平连接杆(50);同一上支撑架(10)的竖直部(100)和倾斜部(102)之间固定有中心支撑板(30);上支撑架(10)的下端设置有高度调节单元(40);高度调节单元(40)包括竖直支撑杆(41)和倾斜支撑杆(43);竖直支撑杆(41)竖直插设在竖直部(100)的下部;倾斜支撑杆(43)插设在倾斜部(102)的下部;竖直部(100)的中部固定有前后套杆(42);倾斜支撑杆(43)的中部固定有前后插杆(45);前后插杆(45)自前向后水平插设在相应侧的前后套杆(42)内;一对前后套杆(42)的前端固定有开口朝下设置的“凵”字形的升降连接杆(63);升降连接杆(63)的一对竖直部分别竖直穿过一对中心支撑(30)板;升降驱动装置(60)设置在上水平连接杆(50)和升降连接杆(63)之间;升降驱动装置(60)包括圆环状的右驱动套(61);右驱动套(61)左右移动在上水平连接杆(50)的右部;升降连接杆(63)随着右驱动套(61)左右移动而升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升降调节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升降连接杆(63)的水平部的右端固定有圆环状的升降下连接环(631);升降驱动装置(60)的右部成型有外螺纹部;右驱动套(61)螺接在升降驱动装置(60)的右部;右驱动套(61)的右端枢接有圆环状的右连接环(611);右连接环(611)的下端铰接有升降中心连杆(64);升降中心连杆(64)的下端铰接在升降下连接环(631)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升降调节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升降连接杆(63)的水平部的左端也固定有圆环状的升降下连接环(631);上水平连接杆(50)的左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尚诚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