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恢复护理用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45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一种恢复护理用助行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恢复器材技术领域;一号支柱与一号转轴之间以及两个二号支柱之间设有一号连接杆,一号连接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号支柱和一号转轴上的轴承、两侧的二号支柱上,一号支柱和后侧的二号支柱之间设有二号连接杆,该二号连接杆的左端通过合页固定在一号支柱上,其另一端旋接在二号支柱上,一号转轴的中端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有二号转轴,二号转轴两端均设有轴承,该轴承上固定有坐板,一号转轴上端固定有摇柄,其座椅通过轴承旋接在助行器的侧边,可通过摇柄旋转至人体身后,无需患者转身就可坐下休息会,避免了存在摔倒、磕碰等危险,且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恢复护理用助行器
本技术涉及恢复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恢复护理用助行器。
技术介绍
助行器就是可以让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病人等腿脚不灵活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能够自理,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外出散步,目前,下肢行动不便且在恢复阶段的患者多使用助行器进行行走和站立的锻炼,现有的助行器功能单一,要么只能站立,无休息座椅,但需要患者转身才能坐下休息,这对于下肢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摔倒、磕碰等危险,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恢复护理用助行器,其座椅通过轴承旋接在助行器的侧边,可通过摇柄旋转至人体身后,无需患者转身就可坐下休息会,避免了可能存在摔倒、磕碰等危险,且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一号支柱、二号支柱、一号连接杆、二号连接杆、坐板、一号转轴和二号转轴,所述的一号支柱与一号转轴之间以及两个二号支柱之间均设有一号连接杆,所述的一号连接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号支柱和一号转轴上的轴承、两侧的二号支柱上,该轴承的内圈与一号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支柱和后侧的二号支柱之间设有二号连接杆,该二号连接杆的左端通过合页固定在一号支柱上,其另一端通过梅花螺栓旋接在二号支柱上,一号转轴的左前侧中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固定有二号转轴,所述的二号转轴两端均套设有轴承,该轴承上固定有坐板,所述的一号转轴上端固定有摇柄。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转轴与一号支柱之间以及两个二号支柱之间的下端均设有支杆,所述的支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号转轴下端的轴承、一号支柱和两侧的二号支柱上,所述的支杆上固定有滑轨,所述的滑轨上端分别固定在一号连接杆的下端,所述的滑轨上均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所述的滑块上均固定有连接件,两个滑轨之间设有一号连杆和二号连杆,所述的一号连杆与二号连杆交叉设置后,其交叉点通过螺栓旋接,所述一号连杆和二号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滑块上的连接件旋接。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连接杆上设有橡胶层。进一步地,所述二号支柱的中端左侧上固定有垫板,且该垫板的上表面与坐板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坐板上端固定有拉绳,该拉绳绕过一号连接杆后与挂环连接,所述的挂环设置在摇柄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坐板上设有座垫。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板外侧下端设有挡板。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恢复护理用助行器,其座椅通过轴承旋接在助行器的侧边,可通过摇柄旋转至人体身后,无需患者转身就可坐下休息会,避免了可能存在摔倒、磕碰等危险,且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座垫向下旋转后的正视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座垫在使用时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一号支柱1、二号支柱2、一号连接杆3、二号连接杆4、坐板5、一号转轴6、二号转轴7、固定板8、摇柄9、支杆10、滑轨11、滑块12、连接件13、一号连杆14、二号连杆15、橡胶层16、垫板17、拉绳18、挂环19、座垫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方案是:它包含一号支柱1、二号支柱2、一号连接杆3、二号连接杆4、坐板5、一号转轴6和二号转轴7,所述的一号支柱1与一号转轴6之间以及两个二号支柱2之间均设有一号连接杆3,所述的一号连接杆3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一号支柱1和一号转轴6上的轴承、两侧的二号支柱2上,该轴承的内圈与一号转轴6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支柱1和后侧的二号支柱2之间设有二号连接杆4,该二号连接杆4的左端通过合页固定在一号支柱1上,其另一端通过梅花螺栓旋接在二号支柱上2,一号转轴6的左前侧中端焊接固定有固定板8,所述的固定板8上焊接固定有二号转轴7,所述的二号转轴7两端均套设有轴承,该轴承的内圈焊接固定在二号转轴7上,其外圈焊接固定有坐板5,所述的一号转轴6上端焊接固定有摇柄9。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转轴6与一号支柱1之间以及两个二号支柱2之间的下端均设有支杆10,所述的支杆10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一号转轴6下端的轴承、一号支柱1和两侧的二号支柱2上,所述的支杆10上焊接固定有滑轨11,所述的滑轨11上端焊接固定在一号连接杆3的下端,所述的滑轨11上均滑动设置有两个滑块12,所述的滑块12上均焊接固定有连接件13,两个滑轨11之间设有一号连杆14和二号连杆15,所述的一号连杆14与二号连杆15交叉设置后,其交叉点通过螺栓旋接,该螺栓依次穿过一号连杆14、二号连杆15后与螺母连接,所述一号连杆14和二号连杆15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滑块12上的连接件13通过螺栓旋接。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连接杆3上裹设有橡胶层16。进一步地,所述二号支柱2的中端左侧上焊接固定有垫板17,且该垫板17的上表面与坐板5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坐板5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拉绳18,所述的拉绳18一端绑设在该螺栓上,该拉绳18绕过一号连接杆3后与挂环19连接,所述的挂环19设置在摇柄9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坐板5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座垫20,该螺栓穿过座垫20后固定在坐板5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板8外侧下端焊接固定有挡板2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双手分别扶着两侧的一号连接杆3,通过慢慢向前移动本装置来进行行走,行走时间长了后,比较累了之后,将圆环从摇柄9上取下,从一号连接杆3上绕出后再挂到摇柄9上,坐板5向下旋转至挡板上方,手持摇柄9逆时针转动180°,坐板5的外端垫在垫板17上,当休息完后,手持摇柄9顺时针转动180°,从一号连接杆3上取下圆环,向上拉动拉绳18,使坐板5向上旋转,再将拉绳18绕过一号连接杆3后挂到摇柄9上,长时间不使用时,将梅花螺栓拧松,二号连接杆4通过合页向下转动,再将二号支柱2往一号支柱1的方向合并,一号连杆14和二号连杆15顺着滑轨11向上向下滑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恢复护理用助行器,其座椅通过轴承旋接在助行器的侧边,可通过摇柄旋转至人体身后,无需患者转身就可坐下休息会,避免了可能存在摔倒、磕碰等危险,且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恢复护理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号支柱(1)、二号支柱(2)、一号连接杆(3)、二号连接杆(4)、坐板(5)、一号转轴(6)和二号转轴(7),所述的一号支柱(1)与一号转轴(6)之间以及两个二号支柱(2)之间均设有一号连接杆(3),所述的一号连接杆(3)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号支柱(1)和一号转轴(6)上的轴承、两侧的二号支柱(2)上,该轴承的内圈与一号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支柱(1)和后侧的二号支柱(2)之间设有二号连接杆(4),该二号连接杆(4)的左端通过合页固定在一号支柱(1)上,其另一端通过梅花螺栓旋接在二号支柱上(2),一号转轴(6)的左前侧中端固定有固定板(8),所述的固定板(8)上固定有二号转轴(7),所述的二号转轴(7)两端均套设有轴承,该轴承上固定有坐板(5),所述的一号转轴(6)上端固定有摇柄(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恢复护理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号支柱(1)、二号支柱(2)、一号连接杆(3)、二号连接杆(4)、坐板(5)、一号转轴(6)和二号转轴(7),所述的一号支柱(1)与一号转轴(6)之间以及两个二号支柱(2)之间均设有一号连接杆(3),所述的一号连接杆(3)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号支柱(1)和一号转轴(6)上的轴承、两侧的二号支柱(2)上,该轴承的内圈与一号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支柱(1)和后侧的二号支柱(2)之间设有二号连接杆(4),该二号连接杆(4)的左端通过合页固定在一号支柱(1)上,其另一端通过梅花螺栓旋接在二号支柱上(2),一号转轴(6)的左前侧中端固定有固定板(8),所述的固定板(8)上固定有二号转轴(7),所述的二号转轴(7)两端均套设有轴承,该轴承上固定有坐板(5),所述的一号转轴(6)上端固定有摇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恢复护理用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号转轴(6)与一号支柱(1)之间以及两个二号支柱(2)之间的下端均设有支杆(10),所述的支杆(10)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号转轴(6)下端的轴承、一号支柱(1)和两侧的二号支柱(2)上,所述的支杆(10)上固定有滑轨(11),所述的滑轨(11)上端固定在一号连接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红梅廖云金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