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8656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涉及空调领域,解决现有电控盒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包括贯穿式散热风道和盒顶风道,两条散热路径均利用风机腔的负压,在电控盒内形成强制对流,从而对电控盒进行散热。贯穿式散热风道的路径为印制板‑电控盒底部‑中隔板‑风机腔,解决散热“死区”的问题;电控盒的顶部形成盒顶风道,盒顶风道的进风口与电控盒的内腔连通,盒顶风道的出风口与电控盒背部的风机腔连通,盒顶风道将电控盒内的热空气直接抽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对电控盒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有利于维持电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是一种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空调器室外机电器盒内的电器元件发热量大。一直以来,这些热量的散播主要依靠安装于印制板背部的散热器进行。随着室外机的小型化发展,压缩机腔被不断压缩;为了合理利用空间,电控盒的安装方式也由传统的水平安置在压缩机腔顶部改成了竖直贴壁安置在中隔板上部,面向压缩机腔。这样,压缩机本体散热会对电控盒内电器元件的散热造成不利影响,散热条件变得愈加恶劣。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已有专利文献公开了在电控盒上设置散热风道结构,利用风机腔的负压作用,将电控盒内的热空气引流至风机腔并排出室外机,从而实现电控盒电器元件的降温。但是,但对于贴近印制板表面的高发热电阻元件等小型电子器件,由于其位置分散,其产生的热量并不容易排出,容易因为印制板底部散热不充分而导致热量阻滞,局部高温,从而影响整体电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解决现有电控盒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包括电控盒以及位于电控盒背部的中隔板,电控盒内安装印制板,印制板四边与电控盒内壁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底面与电控盒底面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上设置通风孔,电控盒的背面设置开孔,中隔板在与电控盒背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散热孔,散热孔与风机腔连通,电控盒和风机腔之间形成印制板-电控盒底部-中隔板-风机腔的贯穿式散热风道;电控盒的顶部设置通风体,通风体分别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通风体内部连通并形成盒顶风道,进风口与电控盒的内腔连通,出风口与电控盒背部的风机腔连通。进一步的是:印制板上的通风孔为多个,通风孔布置于贴壁布置的元器件处,以及高低元器件之间。进一步的是:电控盒上的开孔与中隔板上的散热孔错位布置。进一步的是:电控盒上的开孔和印制板上的通风孔错位布置。具体的:印制板上的通风孔的直径不超过15mm,中隔板的散热孔的孔口高度不超过6mm。进一步的是:中隔板的散热孔的出气端的孔口竖直向下和/或朝向换热器的对侧。进一步的是:通风体和电控盒为一整体,盒顶风道在通风体内呈弯折状。具体的:盒顶风道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盒顶风道与进风口相连的一段为水平段,盒顶风道与出风口相连的一段为竖直段,盒顶风道在经过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竖向剖面上呈倒L形。具体的:进风口为并列排布的多个进风孔,出风口设置格栅。更具体的:通风体的出风口处设置横筋和竖筋,横筋和竖筋形成多个行列布置的矩形出风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风机腔在空调室外机运行时形成负压,贯穿式散热风道受压差的作用,印制板底部区域的热空气顺着印制板、电控盒底部、中隔板的散热孔,层层排出,进入风机腔,最终排出室外机;电控盒和压缩腔存在装配间隙或者进气孔,可从外界补充冷空气平衡电控盒和压缩腔内的气压,维持稳定的气流。因为印制板与电控盒之间设置间隙,热空气可以顺着印制板四周的间隙进入电控盒底部的开孔,进而通过中隔板的散热孔排入风机腔,并排出室外机。印制板上设置通风孔,通风孔可覆盖印制板发热元器件,解决散热“死区”的问题。电控盒的顶部形成盒顶风道,将电控盒内的热空气直接抽出。通风体设置于电控盒的顶部,通风体可形成电控盒的顶边,故设置盒顶风道的限制小,可以将盒顶风道的宽度设置得更大,提高电控盒的散热效果。贯穿式散热风道和盒顶风道均利用风机腔的负压形成强制对流对电控盒进行散热,改善了空调室外机电控盒电器元件的散热环境,减小了高温对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影响,提高了电控盒的散热效率,利于维持电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印制板上的通风孔和中隔板上的散热孔分别与电控盒上的开孔错位布置,避免散热气流直接贯穿,优化了贯穿式散热风道的布置,利于提高散热效果。盒顶风道在通风体内呈弯折状,利于实现出风口的竖直向下布置,从而避免盒顶风道腔内的雨水、灰尘等杂质从出风口进入电控盒。出风口设置格栅,可减小出风口气流紊流,降低噪音,阻挡雨水、灰尘等杂质从出风口进入盒顶风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控盒的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控盒前侧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控盒顶部进风口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控盒顶部出风口的结构图。图6是图1中印制板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中隔板的结构图。附图标记:电控盒1、开孔11、通风体12、进风口13、出风口14、散热器15、中隔板2、散热孔21、印制板3、通风孔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包括电控盒1以及位于电控盒1背部的中隔板2,电控盒1内安装印制板3。印制板3四边与电控盒1内壁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3底面与电控盒1底面之间设置间隙,这些间隙保证电控盒1和印制板3之间的气体可以流动。印制板3上设置通风孔31,如图1和图6所示。通风孔31位于贴壁布置的元器件附件,尤其是布置于周围存在较多“高个”元器件包围的“矮个”高发热元器件附近。其中,“高个”和“矮个”指的是元器件的高度。通风孔31的形状和数量不限,具体根据印制板3上元器件的布置情况确定。通风孔31一般为多个,通风孔31的直径≤15mm。电控盒1的背面设置开孔11,参考图2和图3。开孔11的形状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例如开孔11呈矩形。为增加通风效果,开孔11可适当地做大。电控盒1底部的开孔11的形状、数量、分布方式根据空间和结构余量具体调整。电控盒1的背部设置散热器15,如图3所示,散热器15用于对电控盒1进行辅助散热。电控盒1的开孔11的位置与印制板3上的通风孔31最好不一一对应。中隔板2在与电控盒1背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散热孔21,散热孔21与风机腔连通。电控盒1和风机腔之间形成印制板3-电控盒1背面-中隔板2-风机腔的贯穿式散热风道。散热孔21的个数、孔口宽度、开孔排布方式不限,根据空间和结构余量具体调整。散热孔21最好与电控盒1上的开孔11错位布置,散热孔21的孔口高度最好不超过6mm。散热孔21的出气端的孔口可以有三种种方式:第一、开口方向朝向换热器端的对侧;第二、开口方向竖直向下;第三、同时存在前两种开口朝向,如图7所示。散热孔21采用上述尺寸及结构,能有效避免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散热风道进入电控盒1。上述贯穿式散热风道解决的是电控盒存在散热“死区”的问题。为增强电控盒1的散热能力,电控盒1的顶部还设置盒顶风道。参考图2~5,电控盒1的顶部设置通风体12,通风体12分别设置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在通风体12内部连通并形成盒顶风道。其中,进风口13与电控盒1的内腔连通,出风口14与电控盒1背部的风机腔连通。通风体12可为独立的零部件,直接连接于电控盒1的顶部;或者通风体12和电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包括电控盒(1)以及位于电控盒(1)背部的中隔板(2),电控盒(1)内安装印制板(3),其特征在于:印制板(3)四边与电控盒(1)内壁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3)底面与电控盒(1)底面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3)上设置通风孔(31),电控盒(1)的背面设置开孔(11),中隔板(2)在与电控盒(1)背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散热孔(21),散热孔(21)与风机腔连通,电控盒(1)和风机腔之间形成印制板(3)-电控盒(1)底部-中隔板(2)-风机腔的贯穿式散热风道;电控盒(1)的顶部设置通风体(12),通风体(12)分别设置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在通风体(12)内部连通并形成盒顶风道,进风口(13)与电控盒(1)的内腔连通,出风口(14)与电控盒(1)背部的风机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包括电控盒(1)以及位于电控盒(1)背部的中隔板(2),电控盒(1)内安装印制板(3),其特征在于:印制板(3)四边与电控盒(1)内壁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3)底面与电控盒(1)底面之间设置间隙,印制板(3)上设置通风孔(31),电控盒(1)的背面设置开孔(11),中隔板(2)在与电控盒(1)背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散热孔(21),散热孔(21)与风机腔连通,电控盒(1)和风机腔之间形成印制板(3)-电控盒(1)底部-中隔板(2)-风机腔的贯穿式散热风道;电控盒(1)的顶部设置通风体(12),通风体(12)分别设置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在通风体(12)内部连通并形成盒顶风道,进风口(13)与电控盒(1)的内腔连通,出风口(14)与电控盒(1)背部的风机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印制板(3)上的通风孔(31)为多个,通风孔(31)布置于贴壁布置的元器件处,以及高低元器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控盒(1)上的开孔(11)与中隔板(2)上的散热孔(21)错位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电控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控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志超邱名友周奇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