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输出超速比减速大扭矩电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速电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前输出超速比减速大扭矩电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减速器与电机的组合可以实现一定范围的变速,不但可实现变速的效果,而且电机的功率不会受到影响,输出轴扭矩增加几倍至几十倍。在现有技术中,减速器与电机的组合较为普遍,为了增大扭矩必须单独设计减速机箱体,这种组合外观看就是减速机,实现变速时滑差比例极大,大速比无法实现。采用现有的电机标准进行设计带有减速装置的电机一般都是采用行星减速机构与电机进行配合,但是大多存在以下不足,A.一般减速比较低,只能几倍减速,不能满足速比要求,B.由于受行星减速结构的限制,输出扭矩达不到要求,C.受行星减速结构的影响,结构比较复杂,不便于维护,行星减速结构都是采用电机轴和动力输出轴同心套轴方式,制作成本高,易损坏,同时由于采用套轴方式影响了电机轴和动力输出轴的大扭矩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输出超速比减速大扭矩电机,通过本技术方案,利用悬挂力矩法兰的前支承壁和后支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输出超速比减速大扭矩电机,包括有电机外壳、电机定子、电机转子、电机轴、主动轮和后端盖,所述电机外壳内壁中间设置有与电机外壳连接一体的止口凸环,电机定子固定在电机外壳后部内,电机转子设置在电机定子内,电机轴穿装固定在电机转子中,主动轮设置在电机轴前端上,后端盖固定在电机外壳后端上,电机轴后支承设置在后端盖中心位置上,电机轴的后部设置在电机轴后支承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挂力矩法兰、动力输出法兰、动力输出轴、从动轮和多轴联动器,所述动力输出法兰固定在电机外壳前端面上,动力输出法兰中心部位设置有动力输出轴外支承,动力输出法兰中心部位下方设置有多轴联动器前支承,所述悬挂力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前输出超速比减速大扭矩电机,包括有电机外壳、电机定子、电机转子、电机轴、主动轮和后端盖,所述电机外壳内壁中间设置有与电机外壳连接一体的止口凸环,电机定子固定在电机外壳后部内,电机转子设置在电机定子内,电机轴穿装固定在电机转子中,主动轮设置在电机轴前端上,后端盖固定在电机外壳后端上,电机轴后支承设置在后端盖中心位置上,电机轴的后部设置在电机轴后支承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挂力矩法兰、动力输出法兰、动力输出轴、从动轮和多轴联动器,所述动力输出法兰固定在电机外壳前端面上,动力输出法兰中心部位设置有动力输出轴外支承,动力输出法兰中心部位下方设置有多轴联动器前支承,所述悬挂力矩法兰设置在电机外壳前部内,悬挂力矩法兰从侧面看呈∏字型,设置有前支承壁和后支承壁,在前支承壁和后支承壁之间一侧下方设置呈透空,电机轴前支承设置在后支承壁的中心位置上,动力输出轴内支承设置在前支承壁中心位置上,多轴联动器后支承分别设置在前支承壁和后支承壁中心部位下方,动力输出轴设置在动力输出轴外支承和动力输出轴内支承上,从动轮固定设置在动力输出轴外支承和动力输出轴内支承之间的动力输出轴上,主动轮设置在位于前支承壁和后支承壁之间的悬挂力矩法兰中空位置上,多轴联动器两端分别设置在多轴联动器前支承和多轴联动器后支承上,主动轮通过前支承壁和后支承壁之间的透空与多轴联动器输入端相连,从动轮与多轴联动器输出端相连。
技术研发人员:余新正,柯一杭,余成东,项裕福,谷享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耐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