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浮头式水一水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68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浮头式水-水换热器,它由管箱、壳体、换热管束、浮头和管板所构成,其管箱与壳体内分别安装有分程隔板,将管程与壳程均分为两程。另外,换热管束各管内放置有螺旋状扰流纽带,管板是浮动形式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换热系数大,热应力小,不易泄漏。与同类其它设备相比,传热系数提高1.3~1.5倍。(*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设备,适于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和其它传热系统中使用。目前普遍使用的水-水换热器,是固定管板式单程换热器,它不仅换热系数小,而且易产生热应力,导致泄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效浮头式水-水换热器,它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不仅换热系数大,而且产生的热应力小,不易泄漏。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高效浮头式水-水换热器,由管箱、壳体、换热管束、浮头和管板所构成。换热器管箱及壳体内分别安装有一分程隔板,将换热器的换热壳程及管程均分为两行程。换热器的换热管束各管内放置有螺旋状扰流纽带。另外,换热器的管板是浮动形式的。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具有局部剖视的主视图,其中,1是管箱,2是壳体,3是换热管束,4是浮头,5是浮动管板,6是管箱分程隔板,7是壳体分程隔板,8是扰流纽带。分程隔板(6)、(7)将换热器的换热管程及壳程均分为两行程。这样,当冷热介质进入管箱(1)或壳体(2)后,在分程隔板(6)与(7)的作用下形成两程往返流动,增加了流速,加长了流程,以全逆流的换热形式,使换热系数大大提高。在换热管束(3)各管中装有螺旋状扰流纽带(8),改变了管束(3)内流体的流动形式,使管内流体与管壁间产生较大的放热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换热系数。另外,管板(5)是浮动形式的,从而使换热器箱体与管束,在受热或冷却时,可自由膨胀或收缩,大大减小了热应力。本技术的换热管束可采用四种不同的型式1.普通铜管;2.普通铜管内加扰流纽带;3.普通钢管;4.普通钢管内加扰流纽带。扰流纽带为螺旋形状,也可以做成波浪形状或其它非直线形状的。总之,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换热系数高,K值在正常流速下可达2545W/K.m2,在高流速时(2.88m/s)可达4931W/K.m2,与其它换热设备相比,传热系数提高1.3~1.5倍。热应力小,不易泄漏。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浮头式水-水换热器,由管箱(1)、壳体(2)、换热管束(3)、浮头(4)和管板(5)所构成,其特征在于,管箱(1)和壳体(2)内分别安装有一分程隔板(6)和(7),将换热器的换热壳程及管程均分为两行程。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浮头式水-水换热器,其特征是,换热管束(3)各管内放置螺旋状扰流纽带(8)。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浮头式水-水换热器,其特征是,管板(5)是浮动形式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浮头式水-水换热器,它由管箱、壳体、换热管束、浮头和管板所构成,其管箱与壳体内分别安装有分程隔板,将管程与壳程均分为两程。另外,换热管束各管内放置有螺旋状扰流纽带,管板是浮动形式的。本技术克服了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换热系数大,热应力小,不易泄漏。与同类其它设备相比,传热系数提高1.3~1.5倍。文档编号F28D7/00GK2136971SQ9221973公开日1993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4日专利技术者孙云凤, 李本运 申请人:济南市压力容器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浮头式水-水换热器,由管箱(1)、壳体(2)、换热管束(3)、浮头(4)和管板(5)所构成,其特征在于,管箱(1)和壳体(2)内分别安装有一分程隔板(6)和(7),将换热器的换热壳程及管程均分为两行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云凤李本运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压力容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