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磁加雷达双重识别车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47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车检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地磁加雷达双重识别车检器,包括外顶盖、第一密封圈、内顶盖、第二密封圈、电路板、电池盒、内壳体、防挤压装置、外壳体以及支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各构件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车检器地磁和雷达双重识别的功能,提高检测精度;由于设置有所述防挤压装置,能有效缓冲车检器受到的挤压力,双层保护壳体能有效的防止水汽对电器元件的影响,提高车检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磁加雷达双重识别车检器
本技术属于车检器
,尤其涉及一种地磁加雷达双重识别车检器。
技术介绍
车辆检测器,更标准的称谓应该是:交通信息检测器。国内外在交通检测系统或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中,大量应用了电磁传感技术、超声传感技术、雷达探测技术、视频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科学技术。目前的车辆检测器,一般为单一技术的检测器,像电感环检测器(环型感应线圈)、超声波检测器、红外检测器、雷达检测器、视频检测器等,运用的检测技术比较单一,检测精度还有待提高。车检器大部分为地埋式车检器,埋在地下,渗透进车检器内部的水会损坏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过往的车辆会挤压车检器,从而影响车检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地磁加雷达双重识别车检器,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磁加雷达双重识别车检器,包括外顶盖、第一密封圈、内顶盖、第二密封圈、电路板、电池盒、内壳体、防挤压装置、外壳体以及支撑块,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固定有所述防挤压装置,所述防挤压装置上连接固定有所述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内底部固定有所述电池盒,所述内壳体内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电路板,所述内壳体上部安装固定有所述内顶盖,所述内顶盖与所述内壳体之间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圈,所述外壳体顶部安装固定有所述外顶盖,所述外顶盖与所述外壳体之间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外顶盖与所述内顶盖之间安装固定有所述支撑块,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盒电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外顶盖包括太阳能发电板以及外顶盖主体,所述外顶盖主体的几何中心处安装固定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与所述电池盒电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挤压装置包括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以及底板,所述底板的几何中心处固定有所述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底板的上部沿周向均匀固定有6个所述第二减震弹簧。更进一步地,所述内顶盖与所述内壳体上沿周向设置有6个用于螺钉连接的螺纹孔。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的基板上固定有地磁传感器电路板块以及雷达收发机电路板块,用于与外部的接收器进行信息交互,由此实现车检器的地磁加雷达双重识别的功能。更进一步地,所述外顶盖、内顶盖、内壳体、外壳体以及支撑块为加强尼龙和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所述外顶盖与所述外壳体通过振动摩擦焊连接。关于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技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中各构件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车检器地磁和雷达双重识别的功能,提高检测精度;由于设置有所述防挤压装置,能有效缓冲车检器受到的挤压力,双层保护壳体能有效的防止水汽对电器元件的影响,提高车检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图4,本技术为一种地磁加雷达双重识别车检器,包括外顶盖1、第一密封圈2、内顶盖3、第二密封圈4、电路板5、电池盒6、内壳体7、防挤压装置8、外壳体9以及支撑块10,所述外壳体9的底部固定有所述防挤压装置8,所述防挤压装置8上连接固定有所述内壳体7,所述内壳体7内底部固定有所述电池盒6,所述内壳体7内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电路板5,所述内壳体7上部安装固定有所述内顶盖3,所述内顶盖3与所述内壳体7之间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圈4,所述外壳体9顶部安装固定有所述外顶盖1,所述外顶盖1与所述外壳体9之间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2,所述外顶盖1与所述内顶盖3之间安装固定有所述支撑块10,所述电路板5与所述电池盒6电连接。所述外顶盖1包括太阳能发电板11以及外顶盖主体12,所述外顶盖主体12的几何中心处安装固定有太阳能发电板11,所述太阳能发电板11与所述电池盒6电连接。利用太阳能面板发电供电,代替传统的电池供电,能有效延长车检器的使用时间。所述防挤压装置8包括第一减震弹簧81、第二减震弹簧82以及底板83,所述底板83的几何中心处固定有所述第一减震弹簧81,所述底板83的上部沿周向均匀固定有6个所述第二减震弹簧82。利用弹簧的减震作用,缓冲车检器内部构件受到的挤压力,有利于提高车检器内部构件的使用寿命。所述内顶盖3与所述内壳体7上沿周向设置有6个用于螺钉连接的螺纹孔31。便于安装与拆卸。所述电路板5的基板上固定有地磁传感器电路板块51以及雷达收发机电路板块52,用于与外部的接收器进行信息交互,由此实现车检器的地磁加雷达双重识别的功能。地磁和雷达双重识别的功能的运用,提高车检器的检测精度。所述外顶盖1、内顶盖3、内壳体7、外壳体9以及支撑块10为加强尼龙和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所述外顶盖1与所述外壳体9通过振动摩擦焊连接。复合材料在不干扰车检器工作的前提下,提高了构件的强度。通过振动摩擦焊连接实现内部空间的密封,防止水分渗透进本技术内部。在实际运用中,在需要安装车检器的位置,用打孔机钻取一个深度略大于本技术高度,直径略大于本技术直径的圆洞,打孔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料可以使用砂和水泥按比例配备、环氧树脂等。如果安装位置(车位中间)有铁磁性物体(例如井盖),要重新选择安装位置。检测器放入孔内,正面(有标识的一面)朝上。检测器正面建议与路面相平,不要用填料覆盖检测器正面。然后在空隙处用填料填实,完成后清洁路面,然后调试地磁,调试完成后就可正常使用。关于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技术通过以上实施方案中各构件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车检器地磁和雷达双重识别的功能,提高检测精度;由于设置有所述防挤压装置,能有效缓冲车检器受到的挤压力,双层保护壳体能有效的防止水汽对电器元件的影响,提高车检器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磁加雷达双重识别车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顶盖(1)、第一密封圈(2)、内顶盖(3)、第二密封圈(4)、电路板(5)、电池盒(6)、内壳体(7)、防挤压装置(8)、外壳体(9)以及支撑块(10),所述外壳体(9)的底部固定有所述防挤压装置(8),所述防挤压装置(8)上连接固定有所述内壳体(7),所述内壳体(7)内底部固定有所述电池盒(6),所述内壳体(7)内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电路板(5),所述内壳体(7)上部安装固定有所述内顶盖(3),所述内顶盖(3)与所述内壳体(7)之间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圈(4),所述外壳体(9)顶部安装固定有所述外顶盖(1),所述外顶盖(1)与所述外壳体(9)之间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2),所述外顶盖(1)与所述内顶盖(3)之间安装固定有所述支撑块(10),所述电路板(5)与所述电池盒(6)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磁加雷达双重识别车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顶盖(1)、第一密封圈(2)、内顶盖(3)、第二密封圈(4)、电路板(5)、电池盒(6)、内壳体(7)、防挤压装置(8)、外壳体(9)以及支撑块(10),所述外壳体(9)的底部固定有所述防挤压装置(8),所述防挤压装置(8)上连接固定有所述内壳体(7),所述内壳体(7)内底部固定有所述电池盒(6),所述内壳体(7)内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电路板(5),所述内壳体(7)上部安装固定有所述内顶盖(3),所述内顶盖(3)与所述内壳体(7)之间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圈(4),所述外壳体(9)顶部安装固定有所述外顶盖(1),所述外顶盖(1)与所述外壳体(9)之间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2),所述外顶盖(1)与所述内顶盖(3)之间安装固定有所述支撑块(10),所述电路板(5)与所述电池盒(6)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磁加雷达双重识别车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顶盖(1)包括太阳能发电板(11)以及外顶盖主体(12),所述外顶盖主体(12)的几何中心处安装固定有所述太阳能发电板(11),所述太阳能发电板(11)与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思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