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1348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主磁体组件,环绕形成孔腔;病床组件,能够被操作以移进或移出所述孔腔;局部体发射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孔腔的内壁上,且所述病床组件在被移进所述孔腔内时,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位于所述病床组件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适用于超高场,其通过将发射线圈设置在磁体形成的孔腔的下半部分,缩短了发射线圈距离受检者的距离,利于在更小范围内形成均匀射频场;发射线圈所发射的射频脉冲的发射效率提高,减少射频脉冲的持续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共振成像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利用生物体磁性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特性进行成像的影像技术,其能够利用在均匀主磁场(B0场)中拉莫尔进动的氢原子在射频场(B1场)激励下发生的磁共振现象,运用梯度场的空间编码来实现成像。磁共振成像所具有的无电离辐射、无损伤、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多参数以及任意方方位截面成像等特点,使其在医疗成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按照超导磁体的磁场强度(以Tesla为单位,简称T)可分为低场(0.5T以下)、高场(1.5T至3.0T)以及超高场(大于3.0T)。由于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信噪比明显提高、扫描速度明显加快、图像对比明显加强以及频谱效应突出,已经成为临床和科研的高级双重平台,将是未来磁共振市场最快速的增长点。随着主磁场(B0场)场强的不断提升,射频线圈发出的脉冲功率也随之增加。射频脉冲所负载的能量以热量形式释放出来并被人体局部吸收,将会导致体温升高,甚至会引起局部热损伤。这也造成了目前的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在比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Rate,简称SAR)上的性能体现极度不足。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若采用传统的体容积线圈(也称为容积发射线圈,VolumeTransmitCoil,VTC),将为系统带来极高的SAR,在成本上也不具有竞争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能够适用于超高场磁共振扫描,并且具有相对较低的SAR,在成本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本技术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主磁体组件,环绕形成孔腔;病床组件,能够被操作以移进或移出所述孔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局部体发射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孔腔的内壁上,且所述病床组件在被移进所述孔腔内时,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位于所述病床组件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孔腔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接收线圈和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激活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中的至少一者。进一步地,在沿所述孔腔轴向方向上,所述接收线圈的长度大于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具有相对病床组件在轴向上位置不同的至少两个扫描床位,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在不同的所述扫描床位上能够扫描患者的不同部位。进一步地,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包括发射天线,所述发射天线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发射单元,且每个线圈发射单元的脉冲幅值及/或脉冲相位能够被独立调节。进一步地,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包括调失谐单元,所述调失谐单元用于将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调节至失谐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磁共振成像系统还包括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电连接于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所述切换开关能够将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从射频发射线圈切换至射频接收线圈。进一步地,所述磁共振成像系统还包括体容积发射线圈,所述体容积发射线圈环绕所述孔腔设置;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作为射频接收线圈时,能够与所述体容积发射线圈相配适。进一步地,所述磁共振成像系统还包括梯度线圈组件,所述梯度线圈组件环绕所述孔腔设置,所述梯度线圈组件用于产生梯度磁场。进一步地,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还包括射频屏蔽装置,所述射频屏蔽装置设置在所述发射天线与所述梯度线圈组件之间。本技术提供的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适用于超高场,其通过将发射线圈设置在磁体形成的孔腔的下半部分,缩短了发射线圈距离受检者的距离,利于在更小范围内形成均匀射频场;发射线圈所发射的射频脉冲的发射效率提高,减少射频脉冲的持续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磁共振成像系统在另一视角下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局部体发射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接收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磁共振成像系统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局部体发射线圈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磁共振成像系统100、100a主磁体组件10孔腔11射频线圈组件20体容积发射线圈21a病床组件30局部体发射线圈40、40a接收线圈50心电识别装置6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磁共振成像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磁共振成像系统100在另一视角下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100(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其通过利用在均匀主磁场(B0场)中拉莫尔进动的氢原子在射频场(B1场)激励下发生的磁共振现象,并运用梯度场的空间编码来实现成像。磁共振成像系统100能够获得包含生物体多种生理信息的医学图像,从而为生物体的诊断及治疗提供辅助帮助。磁共振成像所具有的无电离辐射、无损伤、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多参数以及任意方方位截面成像等特点,使其在医疗成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实施方式中,磁共振成像系统100为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其成像孔径优选60至80厘米。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磁共振成像系统100还可以作为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此时的成像孔径优选16至40厘米。磁共振成像系统100包括主磁体组件10、梯度线圈组件(图未示)、射频线圈组件20、谱仪(图未示)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n主磁体组件,环绕形成孔腔;/n病床组件,能够被操作以移进或移出所述孔腔;/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局部体发射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孔腔的内壁上,且所述病床组件在被移进所述孔腔内时,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位于所述病床组件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
主磁体组件,环绕形成孔腔;
病床组件,能够被操作以移进或移出所述孔腔;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局部体发射线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孔腔的内壁上,且所述病床组件在被移进所述孔腔内时,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位于所述病床组件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腔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接收线圈和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激活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中的至少一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孔腔轴向方向上,所述接收线圈的长度大于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具有相对病床组件在轴向上位置不同的至少两个扫描床位,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在不同的所述扫描床位上能够扫描患者的不同部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体发射线圈包括发射天线,所述发射天线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发射单元,且每个线圈发射单元的脉冲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