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线圈冷却系统以及磁共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1348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5
本申请提供一种梯度线圈冷却系统以及磁共振系统。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梯度线圈的内部,用以分别检测所述梯度线圈各层的温度。所述温度监控装置与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可以实时监测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监控装置电连接。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调控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介质流量,以使得所述梯度线圈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相应的增加或减少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介质流量,避免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升高过快或温度降低过快,以使得所述梯度线圈工作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梯度线圈冷却系统以及磁共振系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梯度线圈冷却系统以及磁共振系统。
技术介绍
磁共振系统中,梯度线圈是大功率部件,工作中产生巨大热量使梯度线圈温度升高。梯度线圈有X、Y、Z轴方向三种线圈,产生三个方向的梯度磁场。通常在线圈附近布置有冷却介质管层,通过外部的水冷机向梯度线圈内冷却介质管通入冷却介质,带走梯度线圈产生的热量。在磁共振系统扫描病人时,因为扫描病人的部位,需求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梯度序列,梯度线圈也因此会使用不同的功率,产生的热量不同,梯度线圈升高的温度也不同。温度变化引起磁共振系统的稳定性波动,而梯度线圈温度不同则会引起其周边铁磁性物质(如匀场片)的温度不同,从而带来不同的场漂进而影响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但是,传统的梯度线圈冷却系统一直在恒定功率进行运行,输出冷却介质为恒定流量,不随着梯度线圈的温度变化而改变。从而,当梯度线圈工作功率大,温度过高时,传统的梯度线圈冷却系统无法实时提供足够冷却介质对梯度线圈进行冷却,进而影响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当磁共振系统处于待机状态时,梯度线圈没有产生热量,传统的梯度线圈冷却系统却仍然提供大量的冷却介质对梯度线圈进行冷却,浪费了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梯度线圈冷却系统无法实时随着梯度线圈的温度变化而调节冷却介质流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时根据梯度线圈的温度变化而调节冷却介质流量的梯度线圈冷却系统以及磁共振系统。本申请提供一种梯度线圈冷却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冷却结构以及反馈控制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梯度线圈的温度。所述冷却结构靠近所述梯度线圈设置。所述反馈控制装置包括温度监控装置与冷却结构控制装置。所述温度监控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监控并获取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监控装置连接。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与所述冷却结构连接。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调控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介质流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包括功率控制装置。所述功率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监控装置连接。且所述功率控制装置与所述冷却结构连接。所述功率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调控所述冷却结构冷却介质流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循环泵以及多个冷却介质循环管路。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功率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功率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调控所述循环泵的冷却介质输出流量。每个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端连接。每个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循环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多个冷却介质循环管路靠近所述梯度线圈设置,所述多个冷却介质循环管路用于对所述梯度线圈进行冷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多个介质流量控制机构。一个所述介质流量控制机构设置于一个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且所述介质流量控制机构靠近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的进口端设置。所述介质流量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中的冷却介质流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介质流量控制机构与所述功率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功率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通过所述介质流量控制机构330控制对应的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中的冷却介质流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包括第一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与第二冷却介质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循环管路靠近所述梯度线圈中X线圈设置,用于对所述X线圈进行冷却。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循环管路靠近所述梯度线圈中Z线圈设置,用于对所述Z线圈进行冷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介质流量控制机构包括第一介质流量控制机构与第二介质流量控制机构。所述第一介质流量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循环管路。所述第二介质流量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冷却介质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三冷却介质循环管路与第四冷却介质循环管路。所述第三冷却介质循环管路靠近所述梯度线圈中X屏蔽线圈设置,用于对所述X屏蔽线圈进行冷却。所述第四冷却介质循环管路靠近所述梯度线圈中Y屏蔽线圈设置,用于对所述Y屏蔽线圈进行冷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介质流量控制机构还包括第三介质流量控制机构与第四介质流量控制机构。所述第三介质流量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冷却介质循环管路。所述第四介质流量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第四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磁共振系统,包括梯度线圈、温度传感器、冷却结构以及反馈控制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梯度线圈的内部或表面,用于测量梯度线圈的温度。所述冷却结构与所述梯度线圈热耦合。所述反馈控制装置包括温度监控装置与冷却结构控制装置。所述温度监控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监控并获取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监控装置连接。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与所述冷却结构连接,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调控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介质流量。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述梯度线圈冷却系统以及磁共振系统。所述梯度线圈包括三个产生X、Y、Z轴方向梯度磁场的线圈和三个X、Y、Z轴方向的屏蔽线圈组成。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梯度线圈的内部,用以分别检测所述梯度线圈各层的温度。所述温度监控装置与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可以实时监测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监控装置电连接。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调控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介质流量,以使得所述梯度线圈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当所述温度监控装置监测到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升高时,所述温度监控装置将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相应的增加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介质流量,以降低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避免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升高过快或过高。当所述温度监控装置检测到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降低时,所述温度监控装置将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信息,相应的减少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介质流量,以避免所述梯度线圈的温度降低过快。根据所述梯度线圈冷却系统的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和所述温度监控装置可以调控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介质流量,以使得所述梯度线圈工作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内。从而,通过所述梯度线圈冷却系统可以调控所述梯度线圈工作在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减少了由于梯度线圈温度变化造成匀场片温度变化引起的场漂,避免了场漂对扫描图像造成影响。并且,当磁共振系统在待机运行状态时,磁共振系统处在低功率运行状态。通过所述梯度线圈冷却系统可以控制所述冷却结构的冷却介质流量处于最小冷却输出,进而降低磁共振系统的能耗,节省能源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梯度线圈冷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梯度线圈冷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梯度线圈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梯度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温度传感器(10),用于测量梯度线圈(20)的温度;/n冷却结构(30),所述冷却结构(30)靠近所述梯度线圈(20)设置;/n反馈控制装置(40),所述反馈控制装置(40)包括温度监控装置(410)与冷却结构控制装置(420);/n所述温度监控装置(410)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0)连接,用于监控并获取所述梯度线圈(20)的温度信息;/n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420)与所述温度监控装置(410)连接;/n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420)与所述冷却结构(30)连接,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420)用于根据所述梯度线圈(20)的温度信息调控所述冷却结构(30)的冷却介质流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度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传感器(10),用于测量梯度线圈(20)的温度;
冷却结构(30),所述冷却结构(30)靠近所述梯度线圈(20)设置;
反馈控制装置(40),所述反馈控制装置(40)包括温度监控装置(410)与冷却结构控制装置(420);
所述温度监控装置(410)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0)连接,用于监控并获取所述梯度线圈(20)的温度信息;
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420)与所述温度监控装置(410)连接;
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420)与所述冷却结构(30)连接,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420)用于根据所述梯度线圈(20)的温度信息调控所述冷却结构(30)的冷却介质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控制装置(420)包括:
功率控制装置(421),与所述温度监控装置(410)连接,且所述功率控制装置(421)与所述冷却结构(30)连接,所述功率控制装置(421)用于根据所述梯度线圈(20)的温度信息调控所述冷却结构(30)冷却介质流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度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30)包括:
循环泵(310),与所述功率控制装置(421)连接,所述功率控制装置(421)用于根据所述梯度线圈(20)的温度信息调控所述循环泵(310)的冷却介质输出流量;
多个冷却介质循环管路(320),每个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320)的进口端与所述循环泵(310)的出口端连接,每个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320)的出口端与所述循环泵(310)的进口端连接;
所述多个冷却介质循环管路(320)靠近所述梯度线圈(20)设置,所述多个冷却介质循环管路(320)用于对所述梯度线圈(20)进行冷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度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30)还包括:
多个介质流量控制机构(330),一个所述介质流量控制机构(330)设置于一个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320),且所述介质流量控制机构(330)靠近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320)的进口端设置,所述介质流量控制机构(330)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320)中的冷却介质流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梯度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介质流量控制机构(330)与所述功率控制装置(421)连接,所述功率控制装置(421)根据所述梯度线圈(20)的温度信息通过所述介质流量控制机构(330)控制对应的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320)中的冷却介质流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锋刘曙光汪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