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14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顶部分别与壳体内部连通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下方的壳体内部固定安装有防冲击装置,防冲击装置包括固定在壳体内壁的连接杆,连接杆的自由端连接在圆环的端面上,圆环的外壁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转动套接有转动环,转动环的外壁设有叶片,且环形槽内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凹槽,凹槽内固定设有短轴,短轴的外壁转动插接在滑轮的内圈,滑轮的外表面与转动环的内圈转动贴合,冷却液通过进液口进入到壳体内部时,首先冲击到防冲击装置上,避免了冷却液直接与壳体内部的管道直接冲击,对进入的冷却液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避免管道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列管式冷却器
,具体为一种列管式冷却器。
技术介绍
列管式冷却器作为一种冷却设备在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比如空气压缩机冷却系统、液压站冷却系统、润滑站冷却系统、暖气换热系统等。列管式冷却器一般都选用循环的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用冷却水将热量从系统中带出去,它具有制造难度较低、结构简单、易于检修等优点,但是列管式冷却器在使用过程中,从进液口进入冷却液时,会对壳体内部的管道造成一定的冲击,在长时间的直接冲击下,管道很容易造成松动或者断裂,导致冷却器损坏,影响工作效率,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列管式冷却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管式冷却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顶部分别与壳体内部连通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下方的壳体内部固定安装有防冲击装置,所述防冲击装置包括固定在壳体内壁的若干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圆环的端面上,所述圆环的外壁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转动套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外壁固定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叶片,且环形槽内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设有短轴,所述短轴的外壁转动插接在滑轮的内圈,所述滑轮的外表面与转动环的内圈转动贴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为两组、每一组的数量为两个,且连接杆为L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口为圆形口,且进液口的外径小于圆环的厚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环的两面断面固定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凸起,所述环形槽内与凸起配合设有环形滑轨,所述环形滑轨内转动卡接有凸起。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相邻所述叶片之间的间距为三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冷却液通过进液口进入到壳体内部时,首先冲击到防冲击装置上,避免了冷却液直接与壳体内部的管道直接冲击,对进入的冷却液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避免管道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冲击到防冲击装置上时,在叶片的带动下,转动环实现转动,再一次降低冷却液的冲击力,转动环转动时,在滑轮的配合辅助下,使转动更加的顺畅。2.转动环的两面断面固定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凸起,环形槽内与凸起配合设有环形滑轨,环形滑轨内转动卡接有凸起,对转动环进行一定的限位,防止在环形槽内晃动。3.进液口为圆形口,且进液口的外径小于圆环的厚度,对壳体内部管道保护的更加全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防冲击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圆环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进液口、12出液口、2防冲击装置、21连接杆、22圆环、23环形槽、24转动环、25凹槽、26短轴、27滑轮、28叶片、29凸起、210环形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端顶部分别与壳体1内部连通设有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进液口11下方的壳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防冲击装置2,防冲击装置2包括固定在壳体1内壁的若干个连接杆21,连接杆21为两组、每一组的数量为两个,且连接杆21为L形,连接杆2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圆环22的端面上,圆环22的外壁设有环形槽23,环形槽23内转动套接有转动环24,转动环24的外壁固定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叶片28,相邻叶片28之间的间距为三厘米,且环形槽23内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凹槽25,凹槽25内固定设有短轴26,短轴26的外壁转动插接在滑轮27的内圈,滑轮27的外表面与转动环24的内圈转动贴合,在日常使用时,当冷却液通过进液口11进入到壳体1内部时,首先冲击到防冲击装置2上,避免了冷却液直接与壳体1内部的管道直接冲击,对进入的冷却液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避免管道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冲击到防冲击装置2上时,在叶片28的带动下,转动环24实现转动,再一次降低冷却液的冲击力,转动环24转动时,在滑轮27的配合辅助下,使转动更加的顺畅。进液口11为圆形口,且进液口11的外径小于圆环22的厚度,对壳体1内部管道保护的更加全面。转动环24的两面断面固定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凸起29,环形槽23内与凸起29配合设有环形滑轨210,环形滑轨210内转动卡接有凸起29,对转动环24进行一定的限位,防止在环形槽23内晃动。工作原理:本技术在日常使用时,当冷却液通过进液口11进入到壳体1内部时,首先冲击到防冲击装置2上,避免了冷却液直接与壳体1内部的管道直接冲击,对进入的冷却液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避免管道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冲击到防冲击装置2上时,在叶片28的带动下,转动环24实现转动,再一次降低冷却液的冲击力,转动环24转动时,在滑轮27的配合辅助下,使转动更加的顺畅。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端顶部分别与壳体(1)内部连通设有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1)下方的壳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防冲击装置(2),所述防冲击装置(2)包括固定在壳体(1)内壁的若干个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圆环(22)的端面上,所述圆环(22)的外壁设有环形槽(23),所述环形槽(23)内转动套接有转动环(24),所述转动环(24)的外壁固定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叶片(28),且环形槽(23)内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凹槽(25),所述凹槽(25)内固定设有短轴(26),所述短轴(26)的外壁转动插接在滑轮(27)的内圈,所述滑轮(27)的外表面与转动环(24)的内圈转动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端顶部分别与壳体(1)内部连通设有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1)下方的壳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防冲击装置(2),所述防冲击装置(2)包括固定在壳体(1)内壁的若干个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圆环(22)的端面上,所述圆环(22)的外壁设有环形槽(23),所述环形槽(23)内转动套接有转动环(24),所述转动环(24)的外壁固定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叶片(28),且环形槽(23)内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分布的凹槽(25),所述凹槽(25)内固定设有短轴(26),所述短轴(26)的外壁转动插接在滑轮(27)的内圈,所述滑轮(27)的外表面与转动环(24)的内圈转动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学刚任宏昌史国军储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沁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