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争生专利>正文

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12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热管领域,提供了一种热能传输距离长、安装时吸热段、放热段的相对高度不受限制的热管。其具体技术方案是:热管由吸热段和放热段组成,吸热段和放热段是互相分离的,另外还具有将汽化介质从吸热段送至放热段的传输管,以及将冷却后的液化介质从放热段送回吸热段的泵和传输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热管放热段必须高于吸热段的弊病,便于长距离传输热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热管
技术介绍
传统热管的结构是,同一根管子上一端是吸热段,另一端是放热段,热能传输距离受管长的限制,使用安装时,只有放热段位置高于吸热段位置,才能保证介质的循环和热管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能传输距离长、安装时吸热段、放热段的相对高度不受限制的热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热管由吸热段和放热段组成,吸热段和放热段是互相分离的,另外还具有将汽化介质从吸热段送至放热段的传输管,以及将冷却后的液化介质从放热段送回吸热段的泵和传输管。吸热段为扁平的板状结构,由金属吸热层和上面覆盖的透明玻璃组成,金属吸热层内部充以工作介质。透明玻璃与金属吸热层之间是真空。吸热段底部及四周采用保温材料保温。吸热段也可以由管状真空热管集束组成,管状真空热管上端开口与集气管连接,管状真空热管的反面衬以阳光反射板,以增加吸热面积。放热段采用弯曲、螺旋、带翅片等适于热交换的结构。所述泵的工作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池。泵的启动与停止由放热段工作介质的液位控制。将冷却后的液化介质从放热段送回吸热段的传输管上设置防止工作介质倒流的单向阀。传输管与吸热段及放热段之间通过二通阀或者三通阀连接。本技术克服了传统热管放热段必须高于吸热段的弊病,便于长距离传输热能。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中吸热段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中吸热段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热管由吸热段1和放热段2组成,吸热段1和放热段2是互相分离的,另外还具有将汽化介质从吸热段送至放热段的传输管3,以及将冷却后的液化介质从放热段送回吸热段的泵4和传输管5。热管的吸热段1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扁平的板状结构,由金属吸热层6和上面覆盖的透明玻璃7组成,金属吸热层6内部充以工作介质。透明玻璃7与金属吸热层6之间可以抽真空。吸热段1底部及四周采用保温材料保温。热管的吸热段1也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由管状真空热管9集束组成,管状真空热管9上端开口与集气管8连接,管状真空热管9的反面衬以阳光反射板,以增加吸热面积。热管的放热段2采用弯曲、螺旋、带翅片等适于热交换的结构。热管中的泵4的工作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池。热管中的泵4的启动与停止由放热段2工作介质的液位控制。热管中将冷却后的液化介质从放热段2送回吸热段1的传输管5上设置防止工作介质倒流的单向阀10。热管中的传输管3、5与吸热段1及放热段2之间通过阀门11连接,阀门11为二通阀或者三通阀。上述热管的工作原理是,吸热段吸收热量后其内部工作介质受热汽化,汽化的介质通过传输管传输到放热段,介质在放热段放出热量后冷却成液体,液态介质再通过泵和传输管送回吸热段,如此循环。该热管最典型的应用是安装在太阳能热水器上,吸热段可安装在易受光照的屋顶或朝阳面,放热段安装在保温水箱内,放热段的位置高度可以是任意的。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由吸热段和放热段组成,其特征在于吸热段和放热段是互相分离的,另外还具有将汽化介质从吸热段送至放热段的传输管,以及将冷却后的液化介质从放热段送回吸热段的泵和传输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吸热段为扁平的板状结构,由金属吸热层和上面覆盖的透明玻璃组成,金属吸热层内部充以工作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透明玻璃与金属吸热层之间是真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吸热段底部及四周采用保温材料保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吸热段由管状真空热管集束组成,管状真空热管上端开口与集气管连接,管状真空热管的反面衬以阳光反射板,以增加吸热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放热段采用弯曲、螺旋、带翅片等适于热交换的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的工作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池。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泵的启动与停止由放热段工作介质的液位控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将冷却后的液化介质从放热段送回吸热段的传输管上设置防止工作介质倒流的单向阀。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传输管、与吸热段及放热段之间通过阀门连接,阀门为二通阀或者三通阀。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热管领域,提供了一种热能传输距离长、安装时吸热段、放热段的相对高度不受限制的热管。其具体技术方案是:热管由吸热段和放热段组成,吸热段和放热段是互相分离的,另外还具有将汽化介质从吸热段送至放热段的传输管,以及将冷却后的液化介质从放热段送回吸热段的泵和传输管。本技术克服了传统热管放热段必须高于吸热段的弊病,便于长距离传输热能。文档编号F28D15/02GK2498568SQ0123463公开日2002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0日专利技术者陈争生 申请人:陈争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由吸热段[1]和放热段[2]组成,其特征在于:吸热段[1]和放热段[2]是互相分离的,另外还具有将汽化介质从吸热段送至放热段的传输管[3],以及将冷却后的液化介质从放热段送回吸热段的泵[4]和传输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争生
申请(专利权)人:陈争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