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文聪专利>正文

座椅的椅背与座部撑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9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座椅的椅背与座部撑托装置,关于一种座椅的椅背与座部撑托装置,设于一座椅的椅背与座部外侧,该撑托装置包括一背架与一座架相互枢结而形成一夹角,且该背架与该座架的外侧设一概成L形的基座,该基座的纵向部与背架形成枢结,且该基座的横向部前端设一/复数斜向套管,该斜向套管的自由端为一开口,且该座架的底部相对应设一/复数斜向杆体,该斜向杆体由该开口插入该斜向套管内部,随该背架与该座架改变夹角时,改变其插设于斜向套管内部的伸缩状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的椅背与座部撑托装置,尤指一种提供座 椅可进行变化角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先前技术的座椅,通常包括一座部与椅背相互垂直,以及设有一组 脚架为主要的部分。较为先前的座椅通常为固定的角度,因此当使用者 保持一个坐姿许久之后,若无适当的松弛筋骨或是改变坐姿,往往会相当不舒服且不符合人因工学(efgonolnlcs),或称人体工学。而在科技发展下,已经有许多的座椅,可以针对座椅的高低进行调 整的构造,或是对于椅背提供俯仰变化的构造。但是大多数的座椅仍然 停留在一个部位的单独调整,例如针对椅背的俯仰与倾斜、座椅的高低 调整等,而缺乏一个整体的动态思维。例如人的身体后仰时,脚部也会 有相对伸展的需求可能。或者背部后仰时,同时也可能造成重量后压而 导致后倾翻的危险。虽然也有较为周延的设计,同时兼顾多种部位的调 整需求,但是大多是透过繁瑣的构造与机件来达成。因此纵使有多种构 造与功能,也不符合简易、简便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先前的问题,本技术者认为应有一种可以透过简易的构 造,来达到兼顾椅背俯仰变化时,人体腿部的伸展需求,以及透过此一 连动机构,也可以在人体的腿部伸展的过程当中,同时达到平衡背部过 度倾斜的危险。因此本于专业经验与心得,以求同时降低成本及节省空 间的一种座椅裴置的结构改良,以期改善习知的问题。而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主要设计一种座 椅的椅背与座部撑托装置,该撑托装置设于一座椅的椅背与座部外侧,且该撑托装置包括令一背架与一座架相互枢结而形成一夹角,且该背架与该座架的外侧设一概成L形的基座,该基座的纵向部与背架形成枢结, 且该基座的横向部前端设一斜向套管,该斜向套管的自由端为一开口 , 且该座架的底部相对应设一斜向杆体,该斜向杆体由该开口插入该斜向 套管内部,随该背架与该座架改变夹角时,改变其插设于斜向套管内部 的伸缩状态。藉此而达到当人体施压而导致该背架后仰时,同时该^"背也会后仰, 但同时座架也会与座部稍微向前,而藉由该座架的斜向杆体在斜向套管 内可以伸缩,因此可以使得该座架与座部可以在一个稳定的斜向套管内 稳定滑动,令本技术具有一个稳定的平衡角度变化与回复。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结合于座椅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技术与座椅的大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技术的作动示意一图; 图5为本技术的作动示意二图; 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号i兌明1. 座椅12. 座部13. 脚架.2. 撑托装置 210.第二C形弧管 212.结合组件 221.斜向杆体 223.结合组件 231.纵向部 233.斜向套管ll.椅背 121.扶手 131.顶部段21. 背架211.第一C形弧管22. 座架 222.框杆23. 基座 232.横向部 234.座块235.横杆 236.结合孔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藉由图式的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造、特点以及实施例, 俾使贵审查人员对于本技术有更进步的了解。请参阅图l、 2与图6所示,本技术设于一座椅l的椅背ll与座部 12外侧的撑托装置2,且该座椅1具有脚架13(按,并非所有座椅均有脚架, 例如常见的和式椅即无脚座),又,该撑托装置2可以与该脚架13—体组 装。而该座椅1的座部12可以为一个软垫,且两侧设有扶手121。本技术更进一步说明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该撑托装置2包 括一支撑椅背11的背架21,与一支撑座部12连接的座架22,该背架21与 该座架22相互枢结(按,本说明所谓的"枢结",指两组件相互结合,但 仍然可以相对以另外一个组件为轴而环向运动,而该相对环向运动,即 本说明书所谓的"枢转")而形成一夹角(如图2的组装所示)。而椅背ll 与背架21之间可以透过一个以上的结合组件212予以结合。而座部12与座 架22之间可以透过一个以上的结合组件223予以结合。本技术的该背架21与该座架22之所以可以形成相互的枢结,其 实施例该背架21的前缘下部设一第一 C形弧管211,且该座架22为 一框 体,且框体的一框杆222纳于该第一C形弧管211内部,可令该背架21与 座架22相互可以形成枢转。该背架21与该座架22的相互的枢结并不拘泥 于此一构造,亦可以活页扣件或是铰链等具有枢转特性的连结件为之。再回视图3所示,该背架21与该座架22的外侧设一概成L形的基座 23,该L形的基座23既然称为"L形",即具有一纵向部231与一^f黄向部232。 而该基座23的纵向部231可以与背架21形成枢结与枢转。而其枢结乃是透 过该基座23的纵向部231设一横杆235,该背架21设有一第二 C形弧管 210,容许该纵向部231的该横杆235纳于该第二C形弧管210内部形成枢 结以及枢转。该相互的枢结并不拘泥于此一构造,亦可以活页扣件或是 铰链等具有枢转特性的连结件为之。本技术于该基座23的横向部232前端设一/复数(图式仅以 一个为例)斜向套管233,由于设于前端,因此该斜向套管233可以丰支为平均而不 至于偏颇,该斜向套管233的自由端为一开口,且该座架22的底部相对应 设一/复数(图式仅以一个为例)斜向杆体221,该斜向杆体221容许于该斜 向套管233内部,随该背架21与该座架22改变夹角时,改变其插设于斜向 套管233内部的伸缩状态。又,本技术的该基座23的横向部232设有一座块234,请参阅图2 所示,该座块234底部开设一开口向下的结合孔道236,可以容许该脚架 13的顶部段131插设入该开口而与另脚架13与该座块234相互结合。且该 斜向套管233设由该座块234的前端面斜上延伸。由于由前端面斜上延伸, 因此可以较为平均支撑。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由于椅背11与背架21之间相互结合,且座部 12与座架22之间也形成结合。因此本技术的背架21与座架22活动时, 实际上因为连动,而显示该椅背11与座部12也在此一运动中相互依附。因此,当有使用者背部压制该背架21时,由于该背架21与该座架22 相互枢结,因此该背架21可以连带椅背11形成如图5的后仰状态。而在同时,该座架22也会相对如图5所示,因此该斜向杆体221于该 斜向套管233内部,可以顺应该背架21与该座架22改变夹角时,改变其插 设于斜向套管233内部的伸缩状态。'因此使得无论在背部或是座部都可以 获得一个轻松的舒展。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具备实用效果,且未见于刊物或公开使 用,符合专利要件,于是依法提出专利申请。然而,上述所陈,为本技术产业上一较佳实施例,举凡依本实 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专利范围之列。权利要求1. 一种座椅的椅背与座部撑托装置,设于一座椅的椅背与座部外侧,其特征在于,该撑托装置包括一背架与一座架相互枢结而形成一夹角,且该背架与该座架的外侧设一概成L形的基座,该基座的纵向部与背架形成枢结,且该基座的横向部前端设斜向套管,该斜向套管的自由端为一开口,且该座架的底部相对应设斜向杆体,该斜向杆体由该开口插入该斜向套管内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椅背与座部撑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背架的前缘下部设一第一C形弧管,且该座架为一框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的椅背与座部撑托装置,设于一座椅的椅背与座部外侧,其特征在于,该撑托装置包括:一背架与一座架相互枢结而形成一夹角,且该背架与该座架的外侧设一概成L形的基座,该基座的纵向部与背架形成枢结,且该基座的横向部前端设斜向套管,该斜向套管的自由端为一开口,且该座架的底部相对应设斜向杆体,该斜向杆体由该开口插入该斜向套管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聪
申请(专利权)人:罗文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