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及无人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85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及无人机,其包括:上减震板,且所述上减震板上设有连接无人机机体的安装位;下减震板;中减震板,其位于所述上减震板、下减震板之间;上减震球,其连接所述中减震板与下减震板;托板以及下减震球,所述托板一端连接所述上减震板,另一端通过所述下减震球连接所述下减震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不同种类的减震球来消除不同频率的震动,以实现两级减震,且上述减震结构安全稳定,易于生产,安装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及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及无人机。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云台大多通过减震装置固定于机体底部,以通过减震装置减轻震动,避免大幅度冲击造成云台与机体之间连接断裂的风险。如申请号201821765666.6(“小型多旋翼无人机云台通用减震装置”)即公开了一种小型多旋翼无人机云台通用减震装置,其通过减震板、减震球和减震架三者的连接组合减轻对无人机造成的震动。但上述减震装置只是一级减震方式,无法对无人机执行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多种频率的震动进行有效减震,从而导致减震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及无人机,其通过使用不同种类的减震球来消除不同频率的震动,以实现两级减震,且上述减震结构安全稳定,易于生产,安装和维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其包括:上减震板,且所述上减震板上设有连接无人机机体的安装位;下减震板,其用于连接任务载荷;中减震板,其位于所述上减震板、下减震板之间;上减震球,其连接所述中减震板与下减震板;托板以及下减震球,所述托板一端连接所述上减震板,另一端通过所述下减震球连接所述下减震板。优选的,所述上减震球与下减震球的种类不同。优选的,所述上减震球的竖直中心轴线与下减震球的竖直中心轴线相互错开。优选的,所述托板整体呈“[”型,其包括:直立部;第一连接部,其设置有上连接位,且通过所述上连接位与所述上减震板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其位于所述下减震板下方,且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下减震球的下减震球安装位。优选的,所述直立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均大体与所述直立部垂直;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托板有2个,且两个托板的第一连接部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上减震板的两端,两个托板的第二连接部的自由端相对设置。优选的,所述直立部朝向中减震板的一侧设有加强肋。优选的,所述上减震板、下减震板、中减震板、托板中的一项或几项上开设有通孔。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其包括无人机机体、任务载荷以及上述无人机减震装置,且所述无人机机体与所述无人机减震装置的上减震板连接,所述任务载荷与所述无人机减震装置的下减震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使用不同种类的减震球来消除不同频率的震动,以实现两级减震,且上述减震结构安全稳定,易于生产,安装和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无人机减震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无人机减震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无人机减震装置的局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托板的整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无人机的整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中的无人机减震装置包括:上减震板1,且所述上减震板1上设有连接无人机机体的安装位101;下减震板3,其用于与云台等具体的任务载荷连接;中减震板2,其位于所述上减震板3、下减震板1之间;上减震球5,其连接所述中减震板2与下减震板5;托板4以及下减震球6,所述托板4一端连接所述上减震板1,另一端通过所述下减震球6连接所述下减震板5。本实施例中,无人机减震装置整体采用上下结构形式,节省整体外形尺寸;所述上减震球5、下减震球6的种类不同,且上减震球5以及下减震球6的数量均可为多个,由此可用来消除不同频率的震动,以获得最佳的减震效果。同时,优选的,所述上减震球5的竖直中心轴线Y1与下减震球6的竖直中心轴线Y2相互错开,使得两种减震球上下错位叠加,进一步减小结构整体的上下高度尺寸。进一步的,所述上减震板1、中减震板2以及下减震板3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上减震板1、下减震板2、中减震板3中的一项或几项上开设有通孔102,且通孔102的形状不限,大小只要能保证结构强度需求即可,由此可通过开设通孔102减轻结构整体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以及增加机体的续航能力。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2,4所示,所述托板4整体呈“[”型,其包括:直立部41;第一连接部42,其设置有上连接位421(如螺孔等),且通过所述上连接位421与所述上减震板1可拆卸的连接(如通过螺钉/螺栓连接等);以及第二连接部43,其位于所述下减震板3下方,且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下减震球6的下减震球安装位431。由此,上述托板4为上托式结构形式,通过第二连接部43、下减震球6稳定承托上部部件的整体重量,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其中,所述直立部41、第一连接部42以及第二连接部43可一体成型,便于加工制造,增加结构强度,同时,所述第一连接部42以及第二连接部43均大体与所述直立部41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部42以及第二连接部43相互平行,以保证结构重心稳定。进一步的,为进一步在增强托板4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轻减震装置整体的重量,所述直立部41朝向中减震板2的一侧设有加强肋44,同时,托板4的直立部41上同样开设有通孔102。进一步的,为满足多个下减震球6的安装需求,本实施例中的托板4有2个,且沿所述上减震板1的竖直中心轴线Y设置,使得两个托板4的第一连接部41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上减震板1的两端,两个托板4的第二连接部43的自由端432相对设置。由此,中减震板2、下减震板3以及上减震球5构成一级减震系统,下减震板3、托板4以及下减震球6构成一级减震系统,整体形成两级减震系统,并且搭配不同类型的上减震球5、下减震球6,通过上减震球5进行第一级减震,然后再通过下减震球6进行第二级减震,使得上述减震装置能消除不同频率的震动,实现多种频率震动的减震需求。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高了一种无人机,如图1,5所示,其包括无人机机体100,任务载荷(如云台等)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一或二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装置200,且所述无人机机体100与所述无人机减震装置200通过上减震板1的安装位101可拆卸的连接,同时,所述任务载荷与所述下减震板3可拆卸的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减震装置整体形成两级减震系统,并且搭配不同类型的上减震球、下减震球使用,使得上述减震装置能消除不同频率的震动,实现多种频率震动的减震需求;同时,上述减震装置结构安全稳定,易于生产、安装和维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减震板,且所述上减震板上设有连接无人机机体的安装位;下减震板,其用于连接任务载荷;中减震板,其位于所述上减震板、下减震板之间;上减震球,其连接所述中减震板与下减震板;托板以及下减震球,所述托板一端连接所述上减震板,另一端通过所述下减震球连接所述下减震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减震板,且所述上减震板上设有连接无人机机体的安装位;下减震板,其用于连接任务载荷;中减震板,其位于所述上减震板、下减震板之间;上减震球,其连接所述中减震板与下减震板;托板以及下减震球,所述托板一端连接所述上减震板,另一端通过所述下减震球连接所述下减震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球与下减震球的种类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球的竖直中心轴线与下减震球的竖直中心轴线相互错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整体呈“[”型,其包括:直立部;第一连接部,其设置有上连接位,且通过所述上连接位与所述上减震板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其位于所述下减震板下方,且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下减震球的下减震球安装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熊巍林新贵薛源顾兴刘华斌王效杰
申请(专利权)人:普宙飞行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