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47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包括振动套管和外套管,所述振动套管插入到外套管内,所述第一外螺纹区与第一内螺纹区螺接,所述振动套管中部外侧固定设有第三外螺纹区,所述外套管底部内侧固定设有第二内螺纹区,所述第三外螺纹区与第二内螺纹区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振动套管是在普通套管外侧再套一个刚度大的外套管,该外套管内外都有螺纹,内螺纹较长,起到增加内套管的刚度的作用,外螺纹固定组件固定在轴承盖上,也就是振动套管与外套管的连接方式为外螺纹、内螺纹两段连接,避免了结构性共振的发生,振动套管两段安装更为牢固,只要任意一段螺纹无问题探头运行不会异常,避免发生钟摆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
本技术涉及汽轮机
,具体为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电厂使用的汽轮机,采用本特利TSI系统对汽轮机振动进行监测,在运行中多次出现汽轮机6、7瓦振动测量值跳变现象,跳变幅度20um左右,经过分析判断为结构性共振,即跳变由于安装引起。进一步分析得知本特利安装套管的伸出部分长度不能超过12英寸,其固有频率要在3倍的运行转速之外,6瓦、7瓦振动套管超过该长度,且频繁检修拆卸套管导致螺纹咬合部位松动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共振。汽轮机厂600MW机型6、7瓦振动使用套管固定,套管长度为65cm,振动检测采用本特利TSI系统,上述套管长度远远大于使用说明书中要求的12英寸(30.48cm)要求,以前使用的套管及外套管结构如图2所示,振动套管仅在顶部有外螺纹用于与外套管的固定,而外套管的底端无内螺纹无法对振动套管底部进行固定。这种安装方法容易导致结构性共振,若振动套管顶部外螺纹与外套管内螺纹咬合不紧则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共振的发生,类似于老式挂钟的钟摆,所以必须对振动套管底部进行固定以加强稳定性。汽轮机600MW机型6、7瓦振动套管长度为65cm,根据本特利的手册要求,套管的伸出部分长度不能超过12英寸,其固有频率要在3倍的运行转速之外,所以对于长套管,一般在其外再套一个刚度大的套管,该套管内外都有螺纹,内螺纹较长,起到增加内套管的刚度的作用,而以前的外套管与振动套管底端未固定导致了结构性振动的发生,以机组6瓦Y向振动为例曾分析跳变现象(图4所示),图中可见故障特征频率是一个结构共振频率。检查异步谱图(图3所示),发现波动的原因是因为一个频率成分约为43.125Hz(约2585cpm,0.86XRPM)的峰值,而1XRPM成分是稳定的,图中可以看到明显的次谐波频谱分量,该分量基底宽,频率和幅值变化,有共振特征。可见这个波动频率是一个不随转速变化的频率,即使在转速很低时也会存在,说明是结构共振频率,因为它离转子的工作转速很近,通常要求至少在20%的工作转速之外,所以振动幅值的放大作用明显,而结构共振往往频率带宽大,特征是不稳定,表现为幅值和频率的波动。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包括振动套管和外套管,所述振动套管顶部外侧固定设有第一外螺纹区,所述振动套管底部固定连接有探头固定端,所述外套管顶部外侧和内侧固定设有第二外螺纹区和第一内螺纹区,所述振动套管插入到外套管内,所述第一外螺纹区与第一内螺纹区螺接,所述振动套管中部外侧固定设有第三外螺纹区,所述外套管底部内侧固定设有第二内螺纹区,所述第三外螺纹区与第二内螺纹区螺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内螺纹区的长度为90mm-11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外螺纹区的长度为180mm-22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外螺纹区与振动套管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40mm-18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通过振动套管是在普通套管外侧再套一个刚度大的外套管,该外套管内外都有螺纹,内螺纹较长,起到增加内套管的刚度的作用,外螺纹固定组件固定在轴承盖上,也就是振动套管与外套管的连接方式为外螺纹、内螺纹两段连接,避免了结构性共振的发生,振动套管两段安装更为牢固,只要任意一段螺纹无问题探头运行不会异常,避免发生钟摆现象。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的现有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的稳态时的频谱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的6Y测点的级联图。图中:1、振动套管1;2、第一外螺纹区2;3、探头固定端3;4、外套管4;5、第二外螺纹区5;6、第一内螺纹区6;7、第三外螺纹区7;8、第二内螺纹区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包括振动套管1和外套管4,振动套管1顶部外侧固定设有第一外螺纹区2,振动套管1底部固定连接有探头固定端3,外套管4顶部外侧和内侧固定设有第二外螺纹区5和第一内螺纹区6,振动套管1插入到外套管4内,第一外螺纹区2与第一内螺纹区6螺接,振动套管1中部外侧固定设有第三外螺纹区7,外套管4底部内侧固定设有第二内螺纹区8,第三外螺纹区7与第二内螺纹区8螺接,该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通过振动套管1是在普通套管外侧再套一个刚度大的外套管4,该外套管4内外都有螺纹,内螺纹较长,起到增加内套管的刚度的作用,外螺纹固定组件固定在轴承盖上,也就是振动套管1与外套管4的连接方式为外螺纹、内螺纹两段连接,避免了结构性共振的发生,振动套管1两段安装更为牢固,只要任意一段螺纹无问题探头运行不会异常,避免发生钟摆现象。其中,第二内螺纹区8的长度为90mm-110mm。其中,第三外螺纹区7的长度为180mm-220mm。其中,第三外螺纹区7与振动套管1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40mm-180mm。工作原理:术语解释:共振:共振是指一物理系统在必须特定频率下,相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结构性共振:汽轮机TDM系统分析振动时对共振的一种称法。外套管4顶部第一内螺纹区6不变,底部增加长度采用100mm的第二内螺纹区8,振动套管1顶部第一外螺纹区2不变,中部增加长度采用200mm的第三外螺纹区7,安装过程中振动套管1与外套管4两点固定,第三外螺纹区7至振动套管1底部距离为160mm,远远小于本特利手册中外套管长度不能大于12英寸(304.8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包括振动套管(1)和外套管(4),所述振动套管(1)顶部外侧固定设有第一外螺纹区(2),所述振动套管(1)底部固定连接有探头固定端(3),所述外套管(4)顶部外侧和内侧固定设有第二外螺纹区(5)和第一内螺纹区(6),所述振动套管(1)插入到外套管(4)内,所述第一外螺纹区(2)与第一内螺纹区(6)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套管(1)中部外侧固定设有第三外螺纹区(7),所述外套管(4)底部内侧固定设有第二内螺纹区(8),所述第三外螺纹区(7)与第二内螺纹区(8)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抑制汽轮机结构共振振动套管,包括振动套管(1)和外套管(4),所述振动套管(1)顶部外侧固定设有第一外螺纹区(2),所述振动套管(1)底部固定连接有探头固定端(3),所述外套管(4)顶部外侧和内侧固定设有第二外螺纹区(5)和第一内螺纹区(6),所述振动套管(1)插入到外套管(4)内,所述第一外螺纹区(2)与第一内螺纹区(6)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套管(1)中部外侧固定设有第三外螺纹区(7),所述外套管(4)底部内侧固定设有第二内螺纹区(8),所述第三外螺纹区(7)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晓磊王六虎张劲松智关白伟武晓丹庞占洲白永刚杨雪峰冷玉柱孙惠宋建梁万库王桂富李欣王英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