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卞吉虎专利>正文

废水热能回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735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热能回收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换热组件、废水入口、废水出口、净水入口、净水出口,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设置在壳体上侧,废水出口和净水入口设置在壳体下侧。换热组件包括多层导热板,各层导热板由并排固连的多根长管和多根短管组成。在各导热板的一端,诸长管和短管的端部对齐,形成能够阻止导热板上的水流向下流动的阻流端,各导热板的另一端形成能够让导热板上的水流向下流动的下水端。相邻两层导热板的下水端位置交叉设置,相邻两层导热板的长管的端部依次连通,形成弓字形结构。废水在导热板上流动,净水在长管中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能回收效率高、无需依赖辅助能源,可用于纺织、印染企业及桑拿浴室等。(*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废水热能回收装置。技术背景纺织、印染企业或桑拿浴室等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废 水,这些高温废水若被直接排放掉,将导致大量的热能白白浪费。为此,有不 少企业采用了废水热能回收器,通过废水热能回收器将高温废水中的热能传递 给低温净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然而,现有的废水热能回收器存在以下缺点1. 由于废水和净水的的流动路径为直线路径,流程短,换热时间少,使 得热能回收效率较低,其热能回收率一般在15% 30%左右;2. 废水中的杂质经常会堵塞管道,需要经常清洗管道,造成使用不便;3. 管道内的水压小,无法满足大型企业的水压要求;4. 需要使用其它能源辅助转换热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热能 回收效率高、无需依赖辅助能源的废水热能回收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水热能回收器,包括壳体、换热组件、 废水入口、废水出口、净水入口、净水出口,壳体罩在换热组件的外面, 换热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净水入口和净水出口相连接,其特点是废水入口 和净水出口设置在壳体的上侧,废水出口和净水入口设置在壳体的下侧; 换热组件包括多层导热板;各层导热板由并排固连在一起的多根管子组成, 多根管子包括多根长管和多根短管;在各导热板的一端,多根长管和多根短管的端部相互对齐,形成能够阻止导热板上的水流向下流动的阻流端,各导热板的另一端形成能够让导热板上的水流向下流动的下水端;相邻两 层导热板的下水端的位置交叉设置;相邻两层导热板的长管的端部依次相 连通,形成弓字形结构;废水在多根管子的外壁上流动,净水在长管中流 动。上述的废水热能回收器,其中,换热组件的管子为矩形管或方形管。 上述的废水热能回收器,其中,矩形管或方形管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上述的废水热能回收器,其中,长管和短管间隔设置。 上述的废水热能回收器,其中,废水入口和废水出口的方向与净水入 口和净水出口的方向相互垂直。上述的废水热能回收器,其中,壳体包括一顶板、 一底板及罩住换热 组件的导热板两侧的两块侧板;相邻两层导热板的所述长管的端部通过U 型连接管相互连通,各所述U型管的相对管壁侧之间以及相邻两层导热板 的U型管的相对管壁侧之间通过连接片相互连接;所述连接片与壳体的顶 板、底板及两块侧板通过连接板相互拼接,形成一将废水封闭在内的封闭 箱体,所述封闭箱体的内壁紧靠各导热板的四周。上述的废水热能回收器,其中,导热板的两侧与壳体的侧板内壁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本技术的换热组件采用了弓字形结构,废水从上部流入,从底 部流出,净水从底部流入,从上部流出,增加了流程,加大了换热面积, 同时充分利用了水的热升冷降的物理性质,从而提高了热能回收效率;2. 净水在导热板的管子内流动,在管子内几乎无杂质沉淀,废水在管 壁外部流动,便于清洗;3. 管子内的水压大,能够满足大型工厂的需求;4. 无动力,无冷煤,自然循环热交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废水热能回收装置的总体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废水热能回收装置的总体示意图,如图所示,废水 热能回收器包括壳体1、废水入口 3、废水出口 4、净水入口 5、净水出口 6。 废水入口 3和净水出口 6设置在壳体1的上侧,废水出口 4和净水入口 5 设置在壳体1的下侧。该废水热能回收装置还包括一换热组件,该换热组 件设置在壳体1内,换热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净水入口 5和净水出口 6相连 接。图2为本技术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热 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换热组件2包括多层导热板21。各导热板21 由并排固连在一起的多根管子组成。在一种优选方式中,通过焊接将多根 管子并排固连在一起。这些管子包括多根长管211和多根短管212。长管 211和短管212间隔设置。在导热板21的一端,长管211和短管212的端 部相互对齐,形成了能够阻止导热板上的水流向下流动的阻流端21A;在 导热板21的另一端,由于长管211和短管212的端部是不对齐的,形成了 能够让导热板上的水流向下流动的下水端21B。相邻两层导热板的下水端 的位置交叉设置。也就是说,最上层的导热板的下水端若设在该导热板的 右端,阻流端设在左端,则其下一层的导热板的下水端设在导热板的左端, 而阻流端设在右端;以后依次交叉设置。相邻两层导热板的长管211的端 部通过U型连接管22依次相连通,形成弓字形结构。U型连接管22的端 部与长管211的端部采用焊接连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包 括一顶板、 一底板及罩住换热组件的导热板两侧的两块侧板。各U型连接 管的相对管壁侧之间以及相邻两层导热板的U型管的相对管壁侧之间通过 连接片221焊连在一起,连接片221能够起到防止焊接变形的作用D这些 连接片与壳体的顶板、底板及两块侧板再通过图中未示的连接板相互拼接,形成一将废水封闭在内的封闭箱体;并且,该封闭箱体的内壁紧靠各导热 板的四周。也就是说,封闭箱体的内壁与导热板四周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地 小,以免在上层导热板上流动的水流从这些间隙中流到下一层导热板上去。 较佳的是,各导热板的两侧与壳体1的侧板内壁焊接在一起。应注意的是, 图2因受到平面图的限制,所能示出的仅仅是一根长管的弓字形连接。而 实际中,是多根管子的并接。另外,图2所示的废水入口、废水出口方向 仅仅是为了便于图示,在本技术中的废水入口和废水出口的方向与净 水入口和净水出口的方向是垂直的,如图1所示,但并不局限于此。在一种优选方式中,上述的长管211和短管212为矩形管或方形管。 从净水入口 5流入的净水在各层导热板的长管211内从下向上流动, 直到从净水出口6流出,其流动方向如图2中的空心箭头A所示。而从废 水入口 3中流入的废水沿着导热板上诸管子的外壁流动,由于导热板一端 的管子的端部都是对齐的,形成阻流端,并且该阻流端紧靠封闭箱体的内 壁,因此,废水的水流难以从阻流端流到下一层的导热板上;而导热板的 另一端的管子的端部不对齐,在导热板和封闭箱体的内壁之间产生了空隙, 形成了下水端,废水水流能很容易地从该下水端流到下一层导热板上去。 废水的流动方向如图2中的黑色箭头C所示。在本技术的废水热能回收器中,废水从上部流入,从底部流出, 净水从底部流入,从上部流出,污水和净水的流动方向形成了对流,此外, 本技术的换热组件采用了弓字形结构,增加了流程,加大了换热面积, 同时充分利用了水的热升冷降的物理性质,从而提高了热能回收效率。在 本技术的废水热能回收器中,废水与传热板的接触距离可达到100 400 米。以不锈钢材料制造导热板的管子,还能进一步降低热损失。经实验,在导 热板采用不锈钢材料时,本技术的热能回收效率可达到90% 99%。由于只 有净水在导热板的管子内流动,在管子内几乎无杂质沉淀,而废水在管壁 外部流动,便于清洗管理。如图1所示,在壳体1上还设置了 一扇小门11, 从而使得清洗壳体内的换热组件更加方便。本技术的导热板的管子内 的水压达到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水热能回收器,包括壳体、换热组件、废水入口、废水出口、净水入口、净水出口,所述壳体罩在所述换热组件的外面,所述换热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净水入口和净水出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侧,所述废水出口和所述净水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侧;    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层导热板;所述各层导热板由并排固连在一起的多根管子组成,所述多根管子包括多根长管和多根短管;在各导热板的一端,所述多根长管和所述多根短管的端部相互对齐,形成能够阻止导热板上的水流向下流动的阻流端,各导热板的另一端形成能够让导热板上的水流向下流动的下水端;相邻两层导热板的下水端的位置交叉设置;相邻两层导热板的长管的端部依次相连通,形成弓字形结构;    所述废水在所述多根管子的外壁上流动,所述净水在所述长管中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吉虎
申请(专利权)人:卞吉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