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车站与大跨度双联拱暗挖隧道的接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562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明挖车站与大跨度双联拱暗挖隧道的接口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砼支撑梁、车站主体侧墙、环框梁、洞口环梁及暗挖隧道,钻孔灌注桩靠设明挖车站基坑侧壁,砼支撑梁由上至下的方向设置,且砼支撑梁均与钻孔灌注桩连接,车站主体侧墙外侧靠设钻孔灌注桩,车站主体侧墙内设置环框梁和洞口环梁。上述明挖车站与大跨度双联拱暗挖隧道的接口结构,通过环框梁和洞口环梁共同抵抗车站明挖基坑内水土压力,也可对车站主体侧墙破洞后结构进行支撑及加强,同时洞口环梁与暗挖隧道二衬砼结构一并浇筑成整体,能减少明挖车站结构与大跨度双联拱暗挖隧道的不均匀沉降,能可靠地保证工程的结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明挖车站与大跨度双联拱暗挖隧道的接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铁建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明挖车站与大跨度双联拱暗挖隧道的接口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明挖法车站及盾构法暗挖隧道是地铁设计中最常用的结合方式。由于受到地面既有建筑物、地下密集管线以及地面繁忙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暗挖法在地下结构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工程中,地铁暗挖隧道一般采用净跨6~8m的马蹄型隧道正洞形式,其优点是跨度小、结构受力安全且车站明挖结构与暗挖隧道的接口易于处理。随着城市地铁的高速发展,多线并行的大跨度暗挖隧道将越来越多。相比于小跨度隧道正洞暗挖隧道,车站明挖结构与大跨度双洞暗挖隧道的接口设计更为复杂,两种受力模式不同的结构在接口处容易出现变形不协调和应力集中。仍采用传统的工艺会导致施工难度大,而且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性较好的明挖车站与大跨度双联拱暗挖隧道的接口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明挖车站与大跨度双联拱暗挖隧道的接口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所述钻孔灌注桩用于靠设车站基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明挖车站与大跨度双联拱暗挖隧道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钻孔灌注桩,所述钻孔灌注桩用于靠设明挖车站基坑的侧壁,所述钻孔灌注桩的一端用于插入明挖车站基坑底以下;/n砼支撑梁,所述砼支撑梁由上至下设置,且所述砼支撑梁均与所述钻孔灌注桩连接;/n车站主体侧墙,所述车站主体侧墙的外侧靠设所述钻孔灌注桩;/n车站结构柱,所述车站结构柱位于所述车站主体侧墙内;/n环框梁,所述环框梁在所述车站主体侧墙内设置;/n洞口环梁,所述洞口环梁为两个,所述洞口环梁在车站主体侧墙内设置;及/n暗挖隧道,所述暗挖隧道设有暗挖隧道初支结构和暗挖隧道二衬砼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挖车站与大跨度双联拱暗挖隧道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钻孔灌注桩,所述钻孔灌注桩用于靠设明挖车站基坑的侧壁,所述钻孔灌注桩的一端用于插入明挖车站基坑底以下;
砼支撑梁,所述砼支撑梁由上至下设置,且所述砼支撑梁均与所述钻孔灌注桩连接;
车站主体侧墙,所述车站主体侧墙的外侧靠设所述钻孔灌注桩;
车站结构柱,所述车站结构柱位于所述车站主体侧墙内;
环框梁,所述环框梁在所述车站主体侧墙内设置;
洞口环梁,所述洞口环梁为两个,所述洞口环梁在车站主体侧墙内设置;及
暗挖隧道,所述暗挖隧道设有暗挖隧道初支结构和暗挖隧道二衬砼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车站与大跨度双联拱暗挖隧道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挖车站基坑与所述暗挖隧道接口处设盾构井,所述明挖车站基坑内采用所述钻孔灌注桩与所述砼支撑梁连接的支护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挖车站与大跨度双联拱暗挖隧道的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砼支撑梁包括第一砼支撑梁、第二砼支撑梁及第三砼支撑梁,所述车站主体侧墙由上到下依次设有顶板、第一中板、第二中板及底板,所述环框梁包括第一环框梁、第二环框梁及第三环框梁,所述第一环框梁在所述顶板位置处设置并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环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玮连长江黎钜宏伍伟杰林永安牛伟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