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秀翔专利>正文

一种工程基坑维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55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程基坑维护装置。所述工程基坑维护装置包括:第一维护区、第二维护区和第三维护区;所述第一维护区的内部、所述第二维护区的内部和所述第三维护区的内部相互连通,并且第一维护区的两侧、第二维护区的两侧和第三维护区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板,两侧所述防护板的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多组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基坑维护装置具有基坑开挖面积约为940m2,基坑开挖深度为4.5~6.6m,属中等深度基坑,基坑开挖深度及影响范围内土层主要为填土、粉质粘土夹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夹粉土、粉细砂,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对应于基坑工程安全等级的重要性系数分别为0.9,环境保护等级为二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基坑维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结构安全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程基坑维护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公路的建设四通八达,为了满足交通的流畅,路面的人形横道成为道路拥堵和降低交通流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人行横道也是事故发生的高发地点,有人会因为匆忙而无视行驶的车辆而造成安全隐患,影响道路的安全,为交通带来麻烦。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地下人行横道成为提高安全和道路流通量的重要通道,在开挖基坑时需要保障基坑两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施工。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程基坑维护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工程基坑维护装置,解决了基坑维护不方便施工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工程基坑维护装置包括:第一维护区、第二维护区和第三维护区;所述第一维护区的内部、所述第二维护区的内部和所述第三维护区的内部相互连通,并且第一维护区的两侧、第二维护区的两侧和第三维护区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板,两侧所述防护板的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多组连接管。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工程基坑维护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工程基坑维护装置,基坑支护设计必须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施工,本工程基坑支护本着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和优选,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及其有关资料,基坑开挖面积约为940m2,基坑开挖深度为4.5~6.6m,属中等深度基坑,基坑开挖深度及影响范围内土层主要为填土、粉质粘土夹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夹粉土、粉细砂,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对应于基坑工程安全等级的重要性系数分别为0.9,环境保护等级为二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工程基坑维护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1-1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维护区,2、第二维护区,3、第三维护区,4、防护板,5、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工程基坑维护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1-1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工程基坑维护装置包括:第一维护区1、第二维护区2和第三维护区3;所述第一维护区1的内部、所述第二维护区2的内部和所述第三维护区3的内部相互连通,并且第一维护区1的两侧、第二维护区2的两侧和第三维护区3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板4,两侧所述防护板4的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多组连接管5,第一维护区1为北侧出入口段,基坑开挖深度为4.5m,防护板4采用φ700的SMW工法桩,间隔0.5m,桩间搭接0.2m,桩长10m,采用H型钢尺寸为600×200×12×24mm,桩体与结构外边界最小净距0.5m,连接管5采用φ609×16双钢管支撑两道,布置φ609×16双钢管支撑两道,钢材均为Q235B,桩顶设800×1000mmC30钢筋砼圈梁,其间布置第一道钢支撑,间距5.215m;距离坑底1.3m处设双拼H型钢围檩,H型钢尺寸为600×200×12×24mm,围檩处设第二道钢支撑,间距5.215m,坑底采用φ700双轴搅拌桩加固,兼做永久结构地基处理,电梯井、集水坑段局部围护桩加长至13m,第二维护区2为中段箱涵,中段箱涵基坑开挖深度为6.6m,采用φ700的SMW工法桩,间隔0.5m,桩间搭接0.2m,桩长14m,采用H型钢尺寸为600×200×12×24mm,桩体与结构外边界最小净距0.5m,布置φ609×16钢管支撑两道,钢材均为Q235B,桩顶设800×1000mmC30钢筋砼圈梁,其间布置第一道钢支撑,间距3.5m;距离坑底2.3m处设双拼H型钢围檩,H型钢尺寸为600×200×12×24mm,围檩处设第二道钢支撑,间距3.5m,坑底采用φ700双轴搅拌桩加固,兼做永久结构地基处理,第三维护区3为南侧出入口段,南侧出入口段基坑围护结构同北侧出入口,在基坑内采用盲沟、集水井排除坑内地表水,其中排水沟断面尺寸为400mm×400mm;基坑内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方式降低地下水位,降水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偏于安全的地方布置集水井、布置井点系统,SMW工法桩施工完成后,应立即进行降水施工,以保证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开挖面以下0.5~1.0m,基坑支护设计必须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施工,本工程基坑支护本着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和优选,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及其有关资料,本基坑支护还具有如下特点,基坑开挖面积约为940m2,基坑开挖深度为4.5~6.6m,属中等深度基坑,基坑开挖深度及影响范围内土层主要为填土、粉质粘土夹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夹粉土、粉细砂,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对应于基坑工程安全等级的重要性系数分别为0.9,环境保护等级为二级。总体施工工序:地下障碍物探查→清障→打设降水井→SMW工法桩施工→坑内降水→土方开挖、放坡开挖→人工修土、浇筑垫层、底板→施工结构、挡墙→坑壁回填→拆除支撑。SMW工法桩工艺流程:施工放样→开挖导槽→设置导向定位型钢→桩机就位→制备水泥浆液→喷浆、喷气搅拌下沉至桩底标高→喷浆、喷气搅拌提升至桩顶标高→H型钢垂直起吊、定位(H型钢涂减摩剂)→校核H型钢垂直度→插入H型钢→固定H型钢。S1水泥土搅拌桩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即消耗水泥重量和被加固土体重量的百分比)20%,土体容重统一取18kN/m3。S2SMW工法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采用三轴搅拌设备,桩型采用Φ700@500水泥土搅拌桩,在桩体范围内必须做到水泥搅拌均匀,桩体垂直偏差不得大于1/250。S3围护桩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区域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测,如有障碍物必须对其清理及回填素土,分层夯实后方可进行围护桩施工;S4现场施工时第一批桩(不少于3根),须始终在监理人员检查下施工。检查内容:水泥投放量、浆液水灰比(宜用比重法控制)、浆液泵送时间、搅拌下沉及提升时间、桩长及垂直度控制方法;S5搅拌桩施工应有连续性,不得出现24小时施工冷缝(施工组织设计预留除外),如因特殊原因出现施工冷缝,则需补强并在图纸及现场标明位置以便最后统一考虑加强方案,超过48小时须在接头旁加桩或进行压密注浆补强;S6型钢须保持平直,若有焊接接头,接头处须确保焊接可靠;S7型钢插入左右定位误差不得大于20mm,宜插在搅拌桩靠近基坑一侧,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50,底标高误差不大于200mm;S8型钢必须在搅拌桩施工完毕后3小时内插入,施工方应有可靠措施保证型钢的插入深度;S9待主体结构施工完后拔除H型钢,拔型钢的同时,搅拌桩空隙内跟踪灌浆封孔。其中钢支撑采用φ609mm×16mm,Q235级钢。围檩采用双拼600×200×12×24的H型钢;钢支撑中心标高允许偏差为20mm;钢支撑轴线平面位置允许偏差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基坑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维护区、第二维护区和第三维护区;/n所述第一维护区的内部、所述第二维护区的内部和所述第三维护区的内部相互连通,并且第一维护区的两侧、第二维护区的两侧和第三维护区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板,两侧所述防护板的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多组连接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基坑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维护区、第二维护区和第三维护区;
所述第一维护区的内部、所述第二维护区的内部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秀翔朱宇琦吴逸
申请(专利权)人:汤秀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