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931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开挖基坑,最终开挖的基坑一个面呈台阶状;步骤二、在基坑呈台阶状面的最底端施工多根平行的灌注桩;步骤三、在多根灌注桩的上方分两次浇筑扶壁混凝土;步骤四、分层回填步骤一的基坑,最终回填形成结构的一个面也呈台阶状,步骤四的台阶状台阶数少于步骤一台阶状的台阶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呈台阶状开挖基坑,既有利于降低基坑斜面的坡度还便于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台阶状基坑的底端进行灌注桩施工,既能保护基坑坑底的承载能力又能防止基坑呈台阶状的面坍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坞墙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船坞,是指修造船用的坞式建筑物,灌水后可容船舶进出,排水后能在干底上修造船舶。船坞可分为干船坞、注水船坞和浮船坞三类。干船坞应用较多,一般所称的船坞即为干船坞。干船坞的三面接陆一面临水,构成干船坞的坞墙由桩基础、底板、墙身和廊道四大部分组成。在造船综合体项目中干船坞坞墙施工是其中一重要环节,施工工艺是否恰当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进度与效益。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坞墙施工工艺在坞墙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呈台阶状开挖基坑,既有利于降低基坑斜面的坡度还便于施工;在台阶状基坑的底端进行灌注桩施工,既能保护基坑坑底的承载能力又能防止基坑呈台阶状的面坍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开挖基坑,最终开挖的基坑一个面呈台阶状;步骤二、在基坑呈台阶状面的最底端施工多根平行的灌注桩;步骤三、在多根灌注桩的上方分两次浇筑扶壁混凝土;步骤四、分层回填步骤一的基坑,最终回填形成结构的一个面也呈台阶状,步骤四的台阶状台阶数少于步骤一台阶状的台阶数。本专利技术基坑开挖时呈阶梯状开挖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土壁塌方,确保施工安全,挖方超过5米时,边沿应放出足够的坡度,故开挖需程阶梯状开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四最终回填形成结构的上表面低于基坑开挖前的上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四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大于步骤一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四台阶状的相邻台阶高度差小于步骤一台阶状的相邻台阶高度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四中分两层回填基坑,两个回填层之间铺设有土工布。土工布,又称土工织物,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能增强两个回填层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增强回填形成结构的稳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四中下一回填层台阶状的台阶数多于步骤四台阶状的台阶数;所述步骤四中下一回填层台阶状的台阶数少于步骤一台阶状的台阶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四中下一回填层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小于步骤四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所述步骤四中下一回填层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大于步骤一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二的灌注桩施工时,从靠近步骤一台阶状的一侧向远离步骤一台阶状的一侧施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二中多根灌注桩采用隔二挖一的施工顺序。待先施工的桩基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再施工相邻的桩基。本专利技术的隔二挖一施工顺序为:打完第一个桩,跳过后面两个再打,隔二挖一施工目的主要是拉长相邻桩的施工时间,防止前面桩还没成型被后打桩破坏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呈台阶状开挖基坑,既有利于降低基坑斜面的坡度还便于施工。2、本专利技术在台阶状基坑的底端进行灌注桩施工,既能保护基坑坑底的承载能力又能防止基坑呈台阶状的面坍塌。附图说明图1是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的流程图;图2是钢管桩施工的流程图;图3是扶壁底板的模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扶壁底板的模板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扶壁墙身的模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开挖基坑,最终开挖的基坑一个面呈台阶状;步骤二、在基坑呈台阶状面的最底端施工多根平行的灌注桩;步骤三、在多根灌注桩的上方分两次浇筑扶壁混凝土;步骤四、分层回填步骤一的基坑,最终回填形成结构的一个面也呈台阶状,步骤四的台阶状台阶数少于步骤一台阶状的台阶数。本专利技术呈台阶状开挖基坑,既有利于降低基坑斜面的坡度还便于施工;本专利技术在台阶状基坑的底端进行灌注桩施工,既能保护基坑坑底的承载能力又能防止基坑呈台阶状的面坍塌。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开挖基坑,最终开挖的基坑一个面呈台阶状;步骤二、在基坑呈台阶状面的最底端施工多根平行的灌注桩;步骤三、在多根灌注桩的上方分两次浇筑扶壁混凝土;步骤四、分层回填步骤一的基坑,最终回填形成结构的一个面也呈台阶状,步骤四的台阶状台阶数少于步骤一台阶状的台阶数。具体地,步骤四最终回填形成结构的上表面低于基坑开挖前的上表面。步骤四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大于步骤一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步骤四台阶状的相邻台阶高度差小于步骤一台阶状的相邻台阶高度差。步骤四中分两层回填基坑,两个回填层之间铺设有土工布。土工布,又称土工织物,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能增强两个回填层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增强回填形成结构的稳定性。具体地,步骤四中下一回填层台阶状的台阶数多于步骤四台阶状的台阶数;步骤四中下一回填层台阶状的台阶数少于步骤一台阶状的台阶数。步骤四中下一回填层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小于步骤四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步骤四中下一回填层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大于步骤一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具体地,步骤二的灌注桩施工时,从靠近步骤一台阶状的一侧向远离步骤一台阶状的一侧施工。灌注桩从靠近台阶的一侧向远离台阶的另一侧施工,更有利于保护基坑呈台阶状面坍塌。步骤二中多根灌注桩采用隔二挖一的施工顺序。待先施工的桩基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再施工相邻的桩基。本实施方式的隔二挖一施工顺序为:打完第一个桩,跳过后面两个再打,隔二挖一施工目的主要是拉长相邻桩的施工时间,防止前面桩还没成型被后打桩破坏了。本实施方式呈台阶状开挖基坑,既有利于降低基坑斜面的坡度还便于施工;本实施方式在台阶状基坑的底端进行灌注桩施工,既能保护基坑坑底的承载能力又能防止基坑呈台阶状的面坍塌。实施方式二:在实施方式一公开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方式公开了步骤二的灌注桩施工详细过程。灌注桩施工采用旋挖钻机结合钢套筒跟进的工艺,采用SR360Ⅲ入岩旋挖钻机施工。因围护桩桩距离较近,拟采用隔二挖一的施工顺序,待先施工的桩基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再施工相邻的桩基。钢筋笼采用自动滚焊机制作,吊车安放钢筋笼、导管灌注混凝土。钢套管内径为设计桩径,壁厚为20mm,底管长度4m,标准管节长度为3m,并配比长度2m的调整管节。底管配有刀筒,刀筒上装有切削钻进的刀具。钢套管底口穿过流塑性、软塑性壤土、砂尘,到达岩层顶部为宜。优选钢筋笼主筋采用丝扣连接,纵向钢筋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相邻两列钢筋的搭接头均应错开35d,纵向受力钢筋与横向加强筋相交全部采用点焊。钢筋笼安放采用50T履带吊起吊就位。在钢筋笼上设两个吊点,第一吊点设在钢筋笼下部,第二吊点设在钢筋笼顶部。起吊时,先两个吊点同时起吊,待钢筋笼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止起吊,继续提升第二吊点。随着第二吊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开挖基坑,最终开挖的基坑一个面呈台阶状;/n步骤二、在基坑呈台阶状面的最底端施工多根平行的灌注桩;/n步骤三、在多根灌注桩的上方分两次浇筑扶壁混凝土;/n步骤四、分层回填步骤一的基坑,最终回填形成结构的一个面也呈台阶状,步骤四的台阶状台阶数少于步骤一台阶状的台阶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基坑,最终开挖的基坑一个面呈台阶状;
步骤二、在基坑呈台阶状面的最底端施工多根平行的灌注桩;
步骤三、在多根灌注桩的上方分两次浇筑扶壁混凝土;
步骤四、分层回填步骤一的基坑,最终回填形成结构的一个面也呈台阶状,步骤四的台阶状台阶数少于步骤一台阶状的台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最终回填形成结构的上表面低于基坑开挖前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大于步骤一台阶状的每个台阶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干船坞坞墙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台阶状的相邻台阶高度差小于步骤一台阶状的相邻台阶高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云柴浩姜荣华苗艳遂韩金林王斌王柳胡威海赵家旺黄攀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