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539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包括:坡面;坡面上沿竖直方向打入有排桩,坡面上通过木板构筑有种植格室,种植格室安装在排桩上;种植格室的底部填充有填料层,上部填充有种植土层,种植土层内种植有绿色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构建排桩和木板种植格室,并填充填料层和种植土层形成具有侧向限制和刚度的结构,前期由排桩和木板种植格室发挥固坡护坡作用;植物丰茂后,通过根系把木板种植格室、上下层土壤螯合成一个整体的多层防护结构,这种结构能够适应坡体基础沉降和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公路施工中经常需要进行边坡开挖,为了防止开挖后的土质边坡形成滑坡或垮塌,需要采取相应的边坡防护措施。常用的边坡防护工程措施有:混凝土挡土墙、抗滑桩、浆砌护面墙、锚索框架梁等。在生态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单纯的工程防护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绿色公路的发展要求,各类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或工程结合生物防护措施应运而生,如撒播植草、湿法喷播植草、三维网植草、拱形骨架植草、框架梁码砌生态袋等。在生态敏感区(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内,公路边坡的防护要求更高,要求绿色、生态、自然,倡导全生物防护措施,无论材料还是工艺都主张自然化、绿色化、无人工痕迹化,尽量不采用外来人工材料或难降解材料。因此在各类生态敏感区内,公路边坡的防护措施既要解决传统生物防护(如撒播植草、湿法喷播植草)存在的前期固坡稳坡能力差、种植土流失等问题,又要解决传统工程结合生物防护措施中大量使用人工非生物材料(如水泥、钢筋)的不足,真正做到材料天然化、工程无痕化、生态循环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包括:坡面;所述坡面上沿竖直方向打入有排桩,所述坡面上通过木板构筑有种植格室,所述种植格室安装在所述排桩上;所述种植格室的底部填充有填料层,上部填充有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内种植有绿色植物。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桩由多个按预设水平桩距和预设坡面行距排布的圆木桩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设水平桩距为1.5m,所述预设坡面行距为2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木桩直径10~15cm,桩长1.75m,入土端呈尖头状,打入深度1.5m,地表以上保留长度0.25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植格室的水平向木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排桩上,所述种植格室的纵向木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水平向木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植格室内用水平向木板和纵向木板分成四个格室。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坡面顶部设有排水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构建排桩和木板种植格室,并填充填料层和种植土层形成具有侧向限制和刚度的结构,前期由排桩和木板种植格室发挥固坡护坡作用;植物丰茂后,通过根系把木板种植格室、上下层土壤螯合成一个整体的多层防护结构,这种结构能够适应坡体基础沉降和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种植格室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水沟;2、坡面;3、圆木排桩;4、种植格室;5、水平向木板;6、铁钉;7、纵向木板;8、填料层;9、种植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包括:坡面;坡面上沿竖直方向打入有排桩,坡面上通过木板构筑有种植格室,种植格室安装在排桩上;种植格室的底部填充有填料层,上部填充有种植土层,种植土层内种植有绿色植物。本技术通过构建排桩和木板种植格室,并填充填料层和种植土层形成具有侧向限制和刚度的结构,前期由排桩和木板种植格室发挥固坡护坡作用;植物丰茂后,通过根系把木板种植格室、上下层土壤螯合成一个整体的多层防护结构,这种结构能够适应坡体基础沉降和变形。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包括:排水沟1、坡面2、圆木排桩3、种植格室4、水平向木板5、铁钉6、纵向木板7、填料层8和种植土层9,其中:本技术的坡面2上沿竖直方向打入有圆木排桩3,圆木排桩3由多个按预设水平桩距和预设坡面行距排布的圆木桩构成,如图2所示;其中,预设水平桩距为1.5m,预设坡面行距为2m;圆木桩直径10~15cm,桩长1.75m,入土端呈尖头状,打入深度1.5m,地表以上保留长度0.25m。本技术在坡面2上通过木板构筑有种植格室4,种植格室4安装在圆木排桩3上;其中,种植格室4的水平向木板5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圆木排桩3的圆木桩上,种植格室4的纵向木板7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水平向木板上5。进一步,上述固定件可选择铁钉6。进一步,本技术的种植格室4内还可用水平向分隔木板和纵向分隔木板分成四个小格室,水平向分隔木板和纵向分隔木板与对应的水平向木板、纵向木板7通过铁钉6固定。本技术的种植格室4的底部填充有填料层8,填料层8为碎石层,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cm,碎石层厚度不大于5cm;上部填充有种植土层9,种植土层内种植有绿色植物。本技术在坡面2顶部设有排水沟1。本技术上述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为:S1、修整坡面首先对边坡进行清理、修整,剔除大的碎石、根系等,修整坡面时要由上而下,使之平整、圆顺,以使种植格室能够与坡面紧密贴合在一起。S2、打入排桩坡面修整好后,用水润湿坡面或在雨后进行布桩,按1.5m水平桩距和2m坡面行距的布桩密度竖直向下打入圆木排桩(圆木桩直径13cm左右,桩长1.75m,入土端削成尖头状,打入深度1.5m,地表以上保留长度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包括:坡面;其特征在于,/n所述坡面上沿竖直方向打入有排桩,所述坡面上通过木板构筑有种植格室,所述种植格室安装在所述排桩上,所述排桩由多个按预设水平桩距和预设坡面行距排布的圆木桩构成;/n所述种植格室的底部填充有填料层,上部填充有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内种植有绿色植物;/n所述种植格室的水平向木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排桩上,所述种植格室的纵向木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水平向木板上;种植格室内用水平向分隔木板和纵向分隔木板分成四个小格室,水平向分隔木板和纵向分隔木板与对应的水平向木板、纵向木板通过固定件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于生态敏感区的公路土质边坡绿色生态防护结构,包括:坡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坡面上沿竖直方向打入有排桩,所述坡面上通过木板构筑有种植格室,所述种植格室安装在所述排桩上,所述排桩由多个按预设水平桩距和预设坡面行距排布的圆木桩构成;
所述种植格室的底部填充有填料层,上部填充有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内种植有绿色植物;
所述种植格室的水平向木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排桩上,所述种植格室的纵向木板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水平向木板上;种植格室内用水平向分隔木板和纵向分隔木板分成四个小格室,水平向分隔木板和纵向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吉成李小刚梁武星李蓁张振波高超党彩霞王超马钰敏杨蒙超李少婷田雪莹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公路研究院陕西省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