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马铃薯培养基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42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室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制备马铃薯培养基的设备及工作方法,设备包括底座(1)、第一锅体(2)、第二锅体(3)、第一电加热板(4)、第二电加热板(5),还包括过滤网篮(8),过滤网篮(8)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内,过滤网篮(8)的上端挂接在第一液体加热腔(6)的侧壁上;第二液体加热腔(7)的侧壁上端转动连接有用于盛装辅料的辅料盒(10),第二锅体(3)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辅料盒(10)转动的驱动单元;底座(1)上设有输送泵(11)。本申请的装置实现自动将煮过之后的马铃薯和液体过滤,并且可以自动加入葡萄糖和琼脂,实现了马铃薯培养基制备一体化,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马铃薯培养基的设备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器材
,具体讲的是一种制备马铃薯培养基的设备。
技术介绍
PDA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简称,通常其制备方法为:1、将马铃薯削皮后,按照培养基配方称量所需马铃薯,再将马铃薯切成小块放入一口具备蒸煮功能的煮锅内,加水煮沸20-30min。2、另取纱布和量杯,趁热利用纱布过滤,滤渣弃取,滤液留在量杯中。3、把滤液重新倒入锅内,称取葡萄糖和琼脂,小火加热至完全溶解得到培养基。4、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在试管或者三角瓶内,一般采用三角漏斗进行分装。上述方法采用的煮锅功能单一,马铃薯液体煮好后需要还需要另取纱布和量杯进行过滤去渣倒出,之后再将得到的过滤后的液体倒回锅里,再与葡萄糖和琼脂混合重新加热溶解,操作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至少提供一种方便制备马铃薯培养基的设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种制备马铃薯培养基的设备,包括底座、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给所述第一锅体加热的第一电加热板和用于给所述第二锅体加热的第二电加热板,所述第一锅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电加热板上,所述第二锅体固定在所述第二电加热板上;所述第一锅体具有第一液体加热腔,所述第二锅体具有第二液体加热腔;所述设备还包括过滤网篮,所述过滤网篮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内,所述过滤网篮的上端挂接在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液体加热腔的侧壁上端转动连接有用于盛装辅料的辅料盒,所述第二锅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辅料盒转动的驱动单元;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内的液体输送到所述第二液体加热腔内的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连通,所述输送泵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液体加热腔连通。采用上述方案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在制备马铃薯培养基时,首先将切好的马铃薯块放入过滤网篮内,往第一液体加热腔内加入适当的水,使马铃薯块浸在水中;其次将称量好的葡萄糖和琼脂放置在辅料盒内;启动第一电加热板,对第一锅体加热,将其煮沸一段时间例如30min,获得马铃薯液体;之后启动输送泵,输送泵将第一液体加热腔内获得马铃薯液体输送到第二液体加热腔内,在马铃薯液体被抽走时,马铃薯块被留在在过滤网篮内,相当于自动过滤了马铃薯块;之后驱动单元驱动辅料盒转动,辅料盒内的葡萄糖和琼脂倒入第二液体加热腔内,与马铃薯液体混合,启动第二电加热板,对第二锅体加热,一段时间后,例如15min中,即可制备成马铃薯培养基。由此可见,本申请的装置不需要在将煮沸后的马铃薯液体从锅体中倒出,之后再回锅,方便使用,本申请的装置还可以实现自动将煮过之后的马铃薯和液体过滤,并且可以自动加入葡萄糖和琼脂,实现了马铃薯培养基制备一体化,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种制备马铃薯培养基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种制备马铃薯培养基的设备隐藏第一锅盖和第二锅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其中:1、底座;2、第一锅体;3、第二锅体;4、第一电加热板;5、第二电加热板;6、第一液体加热腔;7、第二液体加热腔;8、过滤网篮;9、提手;10、辅料盒;11、输送泵;12、转动杆;13、电机;14、第一锅盖;15、第二锅盖;16、分装泵;17、搅拌器。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技术概念。然而,这些技术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更详尽和完整,并且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整传达其包括的范围。也应注意这些实施例不相互排斥。来自一个实施例的组件、步骤或元素可假设成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存在或使用。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备选和/或等同实现方式替代所示出和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旨在覆盖本文论述的实施例的任何修改或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可以仅使用所描述的方面中的一些方面来实践备选实施例。本文出于说明的目的,在实施例中描述了特定的数字、材料和配置,然而,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践备选的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可能省略或简化了众所周知的特征,以便不使说明性的实施例难于理解。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固定”可以是焊接或通过螺钉、螺栓固定连接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制备马铃薯培养基的设备,包括底座1、第一锅体2和第二锅体3;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给所述第一锅体2加热的第一电加热板4和用于给所述第二锅体3加热的第二电加热板5,所述第一锅体2固定在所述第一电加热板4上,所述第二锅体3固定在所述第二电加热板5上;所述第一锅体2具有第一液体加热腔6,所述第二锅体3具有第二液体加热腔7;所述设备还包括过滤网篮8,所述过滤网篮8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内,所述过滤网篮8的上端挂接在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的侧壁上;具体可以是第一液体加热腔6的侧壁上设有挂钩,过滤网篮8的四周设有挂绳,挂绳挂在所述挂钩上;所述第二液体加热腔7的侧壁上端转动连接有用于盛装辅料的辅料盒10,所述第二锅体3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辅料盒10转动的驱动单元;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内的液体输送到所述第二液体加热腔7内的输送泵11,所述输送泵11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连通,所述输送泵11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液体加热腔7连通,输送泵11的出液口位于第二液体加热腔7上端,高于第一液体加热腔6的液面,这样可以避免回流。所述第二锅体3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的一端与所述辅料盒1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2穿过所述第二锅体3的侧壁设置,所述转动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辅料盒10是具有开口的,可以将葡萄糖和琼脂从开口处放入,常态下,辅料盒10的开口是朝上的,驱动单元转动时,带动转动杆12转动,转动杆12带动辅料盒10旋转,具体是旋转180°,使辅料盒10的开口朝下,辅料盒10内的葡萄糖和琼脂从辅料盒10内倒出进入到第二锅体3的第二液体加热腔内与马铃薯液体混合,形成培养基。所述驱动单元为电机13。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一锅盖14和第二锅盖15,所述第一锅盖14盖合在所述第一锅体2上,所述第二锅盖15盖合在所述第二锅体3上。锅盖的设置可以防止灰尘等污染物进入到锅内。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用于将第二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马铃薯培养基的设备,包括底座(1)、第一锅体(2)和第二锅体(3);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给所述第一锅体(2)加热的第一电加热板(4)和用于给所述第二锅体(3)加热的第二电加热板(5),所述第一锅体(2)固定在所述第一电加热板(4)上,所述第二锅体(3)固定在所述第二电加热板(5)上;所述第一锅体(2)具有第一液体加热腔(6),所述第二锅体(3)具有第二液体加热腔(7);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过滤网篮(8),所述过滤网篮(8)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内,所述过滤网篮(8)的上端挂接在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液体加热腔(7)的侧壁上端转动连接有用于盛装辅料的辅料盒(10),所述第二锅体(3)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辅料盒(10)转动的驱动单元;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内的液体输送到所述第二液体加热腔(7)内的输送泵(11),所述输送泵(11)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连通,所述输送泵(11)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液体加热腔(7)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马铃薯培养基的设备,包括底座(1)、第一锅体(2)和第二锅体(3);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给所述第一锅体(2)加热的第一电加热板(4)和用于给所述第二锅体(3)加热的第二电加热板(5),所述第一锅体(2)固定在所述第一电加热板(4)上,所述第二锅体(3)固定在所述第二电加热板(5)上;所述第一锅体(2)具有第一液体加热腔(6),所述第二锅体(3)具有第二液体加热腔(7);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过滤网篮(8),所述过滤网篮(8)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内,所述过滤网篮(8)的上端挂接在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液体加热腔(7)的侧壁上端转动连接有用于盛装辅料的辅料盒(10),所述第二锅体(3)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辅料盒(10)转动的驱动单元;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内的液体输送到所述第二液体加热腔(7)内的输送泵(11),所述输送泵(11)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液体加热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艳花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