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真菌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768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M真菌过滤器,包括开口朝下的罐体,罐体的颈部上设有内螺纹,一顶部开口底部有第一滤网的玻璃珠收集筒上端设有与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玻璃珠收集筒下设有可封闭其下端的盖子,罐体顶部设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可伸入玻璃珠收集筒的搅拌轴,搅拌轴自由端设有叶片,罐体顶部还设有入料口,罐体上部侧壁上设有溢流管,溢流管自由端设有可封闭盖,溢流管下方的罐体外壁上垂直设有夹持臂,夹持臂夹持有一漏斗,漏斗内水平设有第二滤网,第二滤网的外周与漏斗内壁适配,在竖直方向上溢流管末端正对漏斗;该过滤器可将混合在一起的AM真菌和玻璃珠分开,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M真菌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植物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M真菌过滤器。
技术介绍
AM真菌是一类有益微生物,能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系,与烟苗共生后,可以提高烟苗素质,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和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等,能够在少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前提下,促进上部叶开张,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但土壤中AM真菌不足,需要培养,AM真菌培养后与玻璃珠混合在一起,需分离AM真菌与玻璃珠,然后将AM真菌混合在土壤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AM真菌过滤器,可将混合在一起的AM真菌和玻璃珠分开,操作简单。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AM真菌过滤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底面中部开口,开口周向竖直向下延伸形成颈部,所述颈部上设有内螺纹,一顶部开口底部有第一滤网的玻璃珠收集筒上端设有与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玻璃珠收集筒下设有可封闭其下端的盖子,所述罐体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可伸入玻璃珠收集筒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自由端设有叶片,所述罐体顶部还设有入料口,所述罐体上部侧壁上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自由端设有可封闭盖,所述溢流管下方的罐体外壁上垂直设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夹持有一漏斗,所述漏斗内水平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外周与漏斗内壁适配,在竖直方向上溢流管末端正对漏斗。进一步,所述夹持臂包括与罐体相连的连接杆和连接杆末端前后侧的两弧形卡爪,所述卡爪一端与连接杆末端相连。进一步,所述封闭盖通过螺纹与溢流管相连。<br>进一步,所述玻璃珠收集筒下端周向先向外延伸后向上翻折形成连接环,所述盖子四周铰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朝向玻璃珠收集筒侧设有可卡于连接环上的卡子,所述玻璃珠收集筒朝向盖子侧周向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周向上设有开口朝下的凹槽,所述盖子朝向玻璃珠收集筒侧周向上设有第二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可插入第一环形密封圈的凹槽内。更进一步,所述盖子通过螺纹与玻璃珠收集筒相连。再进一步,所述第二滤网为400目滤网,第一滤网的孔径为0.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AM真菌过滤器,先将混合在一起的玻璃珠和AM真菌从入料口放入罐体中,向罐体内加蔗糖水,加蔗糖水至罐体上部,此时封闭盖盖合在溢流管上,然后打开电机使搅拌轴带着叶片搅拌混合在一起的玻璃珠和AM真菌,AM真菌在蔗糖水浮力作用下上浮,之后打开封闭盖,AM真菌在蔗糖水的作用下进溢流管最后进入漏斗被第二滤网阻隔,蔗糖水流出,最后打开盖子使蔗糖水从玻璃珠收集筒下端流出,玻璃珠被阻隔在第一滤网上,再旋下玻璃珠收集筒即可,实现了玻璃珠和AM真菌的分离,操作方便。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夹持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AM真菌过滤器,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底面中部开口,开口周向竖直向下延伸形成颈部,所述颈部上设有内螺纹,一顶部开口底部有第一滤网2的玻璃珠收集筒3上端设有与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玻璃珠收集筒3通过螺纹与颈部相连,玻璃珠收集筒3下设有可封闭其下端的盖子4,罐体1顶部设有电机5,电机5输出端连接有可伸入玻璃珠收集筒3的搅拌轴6,搅拌轴6自由端设有叶片7,罐体1顶部还设有入料口8,罐体1上部侧壁上设有溢流管9,溢流管9自由端设有可封闭盖10,溢流管9下方的罐体1外壁上垂直设有夹持臂11,夹持臂11夹持有一漏斗12,漏斗12内水平设有第二滤网13,第二滤网13的外周与漏斗12内壁适配,在竖直方向上溢流管9末端正对漏斗12,罐体被固定在机架上。使用时,先将混合在一起的玻璃珠和AM真菌从入料口放入罐体1中,向罐体1内加蔗糖水,加蔗糖水至罐体1上部,此时封闭盖10盖合在溢流管9上,然后打开电机5使搅拌轴6带着叶片7搅拌混合在一起的玻璃珠和AM真菌,AM真菌在蔗糖水浮力作用下上浮,之后打开封闭盖10,AM真菌在蔗糖水的作用下进溢流管9最后进入漏斗12被第二滤网13网阻隔,蔗糖水流出,最后打开盖子4使蔗糖水从玻璃珠收集筒3下端流出,玻璃珠被阻隔在第一滤网2上,再旋下玻璃珠收集筒3即可,实现了玻璃珠和AM真菌的分离,操作方便。夹持臂11包括与罐体相连的连接杆14和连接杆14末端前后侧的两弧形卡爪15,卡爪15一端与连接杆14末端相连,漏斗12直接放置在两弧形卡爪15间。封闭盖10通过螺纹与溢流管9相连,封闭盖10开闭方便。玻璃珠收集筒3下端周向先向外延伸后向上翻折形成连接环,盖子4四周铰接有连接片16,连接片16朝向玻璃珠收集筒3侧设有可卡于连接环上的卡子,玻璃珠收集筒3朝向盖子4侧周向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一环形密封圈,第一环形密封圈周向上设有开口朝下的凹槽,盖子4朝向玻璃珠收集筒3侧周向上设有第二环形密封圈,第二环形密封圈可插入第一环形密封圈的凹槽内,这样的连接方式使盖子4打开更方便。当然盖子4也可以通过螺纹与玻璃珠收集筒3相连。优选的,第二滤网13为400目滤网,第一滤网2的孔径为0.5mm。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AM真菌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底面中部开口,开口周向竖直向下延伸形成颈部,所述颈部上设有内螺纹,一顶部开口底部有第一滤网的玻璃珠收集筒上端设有与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玻璃珠收集筒下设有可封闭其下端的盖子,所述罐体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可伸入玻璃珠收集筒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自由端设有叶片,所述罐体顶部还设有入料口,所述罐体上部侧壁上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自由端设有可封闭盖,所述溢流管下方的罐体外壁上垂直设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夹持有一漏斗,所述漏斗内水平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外周与漏斗内壁适配,在竖直方向上溢流管末端正对漏斗。/n

【技术特征摘要】
1.AM真菌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底面中部开口,开口周向竖直向下延伸形成颈部,所述颈部上设有内螺纹,一顶部开口底部有第一滤网的玻璃珠收集筒上端设有与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玻璃珠收集筒下设有可封闭其下端的盖子,所述罐体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可伸入玻璃珠收集筒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自由端设有叶片,所述罐体顶部还设有入料口,所述罐体上部侧壁上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自由端设有可封闭盖,所述溢流管下方的罐体外壁上垂直设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夹持有一漏斗,所述漏斗内水平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外周与漏斗内壁适配,在竖直方向上溢流管末端正对漏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M真菌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包括与罐体相连的连接杆和连接杆末端前后侧的两弧形卡爪,所述卡爪一端与连接杆末端相连。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骏马莹刘锦华陈维林罗杰李震高贵郭亚利左成凤田仁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烟草公司黔西南州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