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04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热管结构,其主要是于管体的内壁形成有多数沟槽,并于管体的整体内壁设有毛细组织,以利用沟槽与毛细组织使毛细作用大于地心引力,而可使用于任何倾斜角度,以配合各种不同形状的材料,并可增加热传效率及快速导热效益,达到增加最大热传量的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热管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同时具有沟槽与毛细 组织,使毛细作用大于地心引力,而可使用于任何倾斜角度,并增加最大 热传量的热管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3C产业的不断提升,使得电子元件走向轻薄短小的趋势,同时各 式电脑主机、电脑相关设备于使用时,为了能使内部芯片如中央处理器或 是绘图芯片以更高的工作时钟脉冲进行运作,往往必须增加芯片内的晶体 管数量,而随着晶体管数量的增加,也会让耗电量、功率增加,连带造成 芯片在使用时会产生较高的热量,此时如果芯片的散热效率不佳,将容易 导致芯片产生故障或是电脑死机的状况发生,也因此,芯片的散热效率是 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一般会于芯片上设有热管以降低温度,因为热管为中 空管内含毛细组织及工作液体的组合装置,当热量作用于热管上时,工作 液体蒸发为蒸气而流向另一端,当蒸气凝结、变回工作液体而将热量散出 之后,工作液体再由毛细组织回流。上述的热管具有一管体,管体的内周面上形成一层复合毛细组织,毛 细组织为具有毛细作用的编织网所构成,具有较佳的可挠性,以配合任意 弯曲的管体而改变形状。然而,上述的热管在使用上会有下列的缺失1.上述的热管必须在管体的内周面上另外形成一层复合毛细组织,才 能具有毛细作用而达到散热功能,导致于制造成本的上升。2.上迷的热管在将管体折弯的工艺过程中,编织网所构成的毛细组织 容易脱离管体的内周面,导致散热效率的降低。于是有业者创作出另一种型式的热管,该热管具有一管体,管体内具 复数沟槽,沟槽沿该管体轴向延伸以产生毛细作用。然而,上述的热管在冷凝端低于受热端的时候,毛细作用将小于重力 的作用,使得工作液体无法输送回流至受热端,导致于散热功能的失效。本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的热管如果使用编织网所构成的毛细组织,容易因 为毛细组织在折弯管体时脱离管体的内周面而降低散热效率,如果使用沟 槽则会在冷凝端低于受热端时失去散热功能,于是本着求进步的精神及理 念,并由多年所累积的专业知识、技术、经验的辅佐下,不断致力于改进 与开发,因而创作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结构,该结构同时具有沟槽与毛 细组织,使毛细作用大于地心引力,可使用于任何倾斜角度,并增加最大 热传量。本技术的热管结构,其具有一管体,管体的内壁沿着管体的轴向 延伸形成有多数沟槽,并于管体的整体内壁设有毛细组织,毛细组织是由 多数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状体。由上所述,本技术的热管结构,利用沟槽以及毛细组织使毛细作 用大于地心引力,而可使用于任何倾斜角度,以配合各种不同形状的材料, 并可增加热传效率及快速导热效益,达到增加最大热传量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3:本技术毛细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5:本技术其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6:本技术其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7:本技术其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号1管体 11沟槽2毛细组织 3管体4管体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照图1~图3所示,是本技术热管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 的示意图,其是由一管体1及一毛细组织2所组合而成,其中该管体l是用以盛装工作液体的铜管,以达到输送热量而散热的目的, 且管体1的内壁沿着管体1的轴向延伸形成有多个沟槽11;该毛细组织2是由多数金属丝所编织而成的网状体。于实施組装时,请参阅图4以及图5,其是将毛细组织2平贴于管体1 的整体内壁,利用沟槽ll的毛细作用,再配合毛细组织2的毛细作用大于 地心引力,使得管体1不一定要水平设置而可使用于任何倾斜角度,而使 用时工作液体由沟槽11与毛细组织2引导至受热端以吸收热量,使得管体 1受热端的工作液体蒸发为蒸气,蒸气通过管体1而流向管体1的另一端, 当蒸气凝结、变回工作液体而将热量散出之后,工作液体再由管体1内壁 的沟槽11与毛细组织2流回管体1的受热端,如此即完成一个热循环,并重复作用而带走大量热能并发散至空气中。请再参照图6以及图7所示,是本技术热管结构其二以及其三较 佳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该管体3、 4分别弯曲 成L形以及U形,并将毛细组织2平贴于管体3、 4的整体内壁,且管体3、 4也可弯曲成任何其它的形状,甚至可以压成平面状而与平面的材料有较佳 的结合,以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虽然本技术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 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 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由上述的元件组成与实施说明可知,本技术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 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 本技术具有沟槽的毛细作用及低成本优势,配合毛细组织的毛 细作用大于地心引力,而在非水平设置的场合,可于任何倾斜角度作动, 冷凝液由沟槽引导至毛细组织,将可提供工作液体迅速补给回受热端,增 加热传效率及快速导热效益,并可增加最大热传量,在同样管径尺寸可以 有更出色的表现。2. 本技术可弯曲成任何的形状,甚至可以压成平面状而与平面的 材料有较佳的结合,以配合各种不同形状的材料,例如电子产品(电脑、 PDA、 GPS)、家庭用品(烤板、油炸锅、浴缸、热水器、暖气炉)、热交 换器(控制盘、电气箱、锅炉的热交换器)、各类机械(半导体、电子回 路、音响功率晶体冷却器)以及各类机具(模具、铁材等连续体的加热滚 轴),更加增进其实用上的价值性。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热管结构具有一管体,管体的内壁形成有多数沟槽,并于管体的整体内壁设有毛细组织。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管体为铜管。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沟槽是沿着该管体 的轴向延伸形成于该管体的内壁。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毛细组织是由多数 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状体。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热管结构,其主要是于管体的内壁形成有多数沟槽,并于管体的整体内壁设有毛细组织,以利用沟槽与毛细组织使毛细作用大于地心引力,而可使用于任何倾斜角度,以配合各种不同形状的材料,并可增加热传效率及快速导热效益,达到增加最大热传量的效果。文档编号F28D15/04GK201016602SQ20072000458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7日专利技术者刘士志, 林英雅, 詹竣翔 申请人:钜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热管结构具有一管体,管体的内壁形成有多数沟槽,并于管体的整体内壁设有毛细组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英雅詹竣翔刘士志
申请(专利权)人:钜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