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98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所述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包括:防护框;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防护框的内壁底部的右侧,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轴心处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并且所述螺纹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架;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放置架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具有不影响道路或者其他场所人流及车辆的正常通行,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功能多、蓄电池取放操作方便、散热性能好、使用十分方便且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现有的在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多固定在地表,且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为了减少充电桩占用过多的停车区域,通常需要将充电桩设置在停车位交界处,这样不仅容易遭到人为的破坏,而且司机在停车的过程中,稍不注意会碰撞到充电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正常充电,并且电动汽车充电桩结构设计不合理,功能单一,蓄电池一般安装在充电桩内,由于充电桩内空间小,蓄电池散热性能差,容易发热,缩短使用寿命,且更换蓄电池操作麻烦,使用不方便,实用性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解决了现有的充电桩功能单一,使用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包括:防护框;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防护框的内壁底部的右侧,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轴心处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块的右侧与第一固定框的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并且所述螺纹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放置架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便于进行散热;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放置架的顶部;消音框,所述消音框的底部设置于所述防护框的内壁的底部,并且消音框的内壁顶部与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散热框,所述散热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消音框的顶部,并且所述散热框的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位于整个放置架的下方;并且所述旋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的表面与第一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消音框的内壁的底部,并且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杆延伸至散热框的内部,并且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底部设置于所述防护框的左侧,并且所述转动块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架,利用转动架带动连接架和光伏板进行收纳和角度的调节;并且所述转动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光伏板,利用光伏板进行太阳能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转化为电能。优选的,所述防护框的内壁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框,并且所述第二固定框的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优选的,所述防护框的顶部固定有顶框,并且所述顶框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架,并且所述移动架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顶盖。优选的,所述防护框的面设置有蓄电箱,并且所述蓄电箱的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蓄电池。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活动杆,并且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优选的,所述防护框的表面的顶部设置有百叶窗,并且所述防护框的表面的底部设置有维修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需要需要充电器本体进行汽车充电时,打开防护框顶部的顶盖,接着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就会带动活动杆和第二锥形齿轮进行转动,随着第二锥形齿轮的转动就会带动第一锥形齿轮和螺纹杆进行转动,接着当螺纹杆进行转动的时候就会带动表面的螺纹块和放置架进行高度的升降,利用放置架将充电器本体升降到整个防护框的外部,进行充电;当充电器本体在进行工作时,启动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动力就会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接着利用第二皮带轮表面的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和旋转杆进行转动,从而利用旋转杆带动顶端的散热风扇对工作时的充电器本体进行散热,提高使用寿命;整个充电桩当汽车需要充电时,启动升降机构,将充电桩从预埋筒升起,当无需充电时,通过螺纹块的动力将充电器本体进行升降,从而不影响道路或者其他场所人流及车辆的正常通行,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功能多、蓄电池取放操作方便、散热性能好、使用十分方便且实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防护框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防护框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防护框,2、第一固定框,3、螺纹杆,4、螺纹块,5、放置架,6、充电器本体,7、消音框,8、第一锥形齿轮,9、驱动电机,10、散热框,11、旋转杆,12、散热风扇,13、第一皮带轮,14、转动电机,15、第二皮带轮,16、转动块,17、转动架,18、连接架,19、光伏板,20、固定杆,21、滑动块,22、顶框,23、滑槽,24、移动架,25、顶盖,26、蓄电箱,27、蓄电池,28、活动杆,29、第二锥形齿轮,30、百叶窗,31、维修门,32、第二固定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防护框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防护框背面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包括:防护框1;第一固定框2,所述第一固定框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防护框1的内壁底部的右侧,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框2的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8;螺纹块4,所述螺纹块4的轴心处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3的表面,并且所述螺纹块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架5;充电器本体6,所述充电器本体6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放置架5的顶部;消音框7,所述消音框7的底部设置于所述防护框1的内壁的底部,并且消音框7的内壁顶部与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9;散热框10,所述散热框10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消音框7的顶部,并且所述散热框10的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杆11,所述旋转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12,并且所述旋转杆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3;转动电机14,所述转动电机14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消音框7的内壁的底部,并且所述转动电机1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5;转动块16,所述转动块16的底部设置于所述防护框1的左侧,并且所述转动块1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架17,并且所述转动架17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架18,所述连接架18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光伏板19。螺纹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n防护框;/n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防护框的内壁底部的右侧,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n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轴心处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并且所述螺纹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架;/n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放置架的顶部;/n消音框,所述消音框的底部设置于所述防护框的内壁的底部,并且消音框的内壁顶部与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n散热框,所述散热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消音框的顶部,并且所述散热框的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并且所述旋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n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消音框的内壁的底部,并且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n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底部设置于所述防护框的左侧,并且所述转动块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架,并且所述转动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光伏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楼宇之间的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框;
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防护框的内壁底部的右侧,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框的内壁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
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轴心处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并且所述螺纹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架;
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放置架的顶部;
消音框,所述消音框的底部设置于所述防护框的内壁的底部,并且消音框的内壁顶部与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
散热框,所述散热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消音框的顶部,并且所述散热框的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并且所述旋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
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消音框的内壁的底部,并且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
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底部设置于所述防护框的左侧,并且所述转动块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架,并且所述转动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光伏板。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盟阳史珊珊屈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