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排气室及蒸汽涡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气室及蒸汽涡轮。本申请主张关于2017年12月28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253815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在涡轮、压缩机等旋转机械中,通常在最终段转动叶片的下游侧具备用于恢复工作流体的压力的扩压器。在这种扩压器中,例如由于布局的原因等,将沿着转子轴的轴线排放的工作流体形成为朝向以转子轴为中心的径向外侧变更方向。这种扩压器有时因变更排气的方向而排气损失增加。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技术,该技术中,为了减少从蒸汽涡轮的最终段转动叶片至冷凝器的排气损失,在外机室的排气侧和非排气侧不对称地形成扩压器的轴承内圈形状。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在外机室的排气侧和非排气侧不对称地形成扩压器的导流板的技术。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8380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5035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008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室,其具备:/n内侧壳体,从以转子轴的轴线为中心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且在与所述转子之间形成供流体沿所述轴线延伸的方向流动的第一空间;/n外侧壳体,包围所述转子及所述内侧壳体,并且在与所述内侧壳体之间形成排放流过所述第一空间的流体的第二空间,在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方向的第一侧具有出口;及/n扩压器,配置于所述内侧壳体的下游侧并形成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扩压器空间,随着朝向所述下游侧而朝向径向外侧,使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n所述扩压器具备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内圈呈以与形成所述第一空间的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连续的方式延伸至轴线方向的下游侧的筒状,且随着朝向所述轴线方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8 JP 2017-2538151.一种排气室,其具备:
内侧壳体,从以转子轴的轴线为中心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且在与所述转子之间形成供流体沿所述轴线延伸的方向流动的第一空间;
外侧壳体,包围所述转子及所述内侧壳体,并且在与所述内侧壳体之间形成排放流过所述第一空间的流体的第二空间,在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方向的第一侧具有出口;及
扩压器,配置于所述内侧壳体的下游侧并形成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扩压器空间,随着朝向所述下游侧而朝向径向外侧,使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所述扩压器具备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内圈呈以与形成所述第一空间的所述转子轴的外周面连续的方式延伸至轴线方向的下游侧的筒状,且随着朝向所述轴线方向的下游侧而逐渐扩径,
所述轴承内圈的所述下游侧的端缘呈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的第二内圈端部与所述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侧的第一内圈端部与所述轴线之间的距离的椭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室,其中,
所述扩压器具备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从所述内侧壳体的下游侧的端缘延伸至所述轴线方向的下游侧的筒状,且随着朝向所述轴线方向的下游侧而逐渐扩径,
所述导流板具备:第一导向部,形成于比所述轴线更靠第一侧处;及第二导向部,形成于比所述轴线更靠第二侧处,
在包含所述轴线的截面观察时,所述第二导向部的位于最靠第二侧处的第二侧导向端部与所述轴线的径向上的距离大于在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侧导向端部在同一位置上的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轴线的径向上的距离,
所述第二侧导向端部中的切线与所述轴线形成的角度大于在轴线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村祥弘,椙下秀昭,松本和幸,西川丰治,中西启,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