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式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486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喷射式冷却塔主要包括塔体、扩散筒、配水管、喷嘴、分流片、收水器等。安装在塔体上半部的扩散筒是由两块弧形板和前后两块塔壁组成的喇叭状筒体,塔体下半部是敞开的窗口,收水器安装在塔体顶部横梁上,分流片固接在横梁下面。从喷嘴喷出的冷却循环水,经扩散筒喉部形成低压区,不断带动从窗口进入的空气自下而上流动,与雾状循环水进行热湿交换,达到降温冷却目的,该冷却塔无运动部件,噪声低,结构简单,塔体负重小,便于安装和维修。(*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制冷空调系统中的冷却塔,特别是一种采用将循环水从喷咀直接喷出带动塔外空气流入塔内进行热湿交换、无运动部件的冷却塔,属于环保
在已有技术中,制冷空调系统中的冷却塔,大多采用机力通风,该类塔在其顶部或底部或侧面装有风机,实现空气的强制流动,进行热湿交换,从而降低水温,但此类冷却塔存在噪声大的弊病,无法满足环保要求。本技术目的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既不需要电机驱动的风机,亦不需要用水力驱动旋转的风机,采用从喷咀直接喷出的循环水带动塔外空气流入塔内进行热湿交换,结构简单,噪声小的喷射式冷却塔。本技术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塔体、扩散筒、配水管、喷咀、分流片、收水器等。塔体采用方形结构,用四根立柱制成框架通过基座固定在地面上。塔体上半部分用四块玻璃钢板固定在框架上构成塔壁,塔体下半部分是敞开的窗口,在塔体窗口处框架上,前后各安装一根配水管横档,配水管穿过塔体固定在配水管横档上。在两根配水管横档两端分别固接有弧形板横档,弧形板横档固接在窗口处的框架上。扩散筒安装在上半部塔体内,扩散筒是由两块弧形板和前后两块塔壁组成的喇叭状的筒体。弧形板上端通过弧形板上连杆与塔侧面两块塔壁固接,弧形板底部呈L型,垂直面与塔壁固接,水平底部通过弧形板下连杆固接在弧形板横挡上,弧形板底部开有溢流孔。塔顶部热空气出口处安装一组横梁,收水器安装在横梁上。塔体下面是水池,水池内开有小孔。本技术采用低压高分散度喷咀,喷咀安装在配水管凸出部分内。扩散筒上方装有分流片,分流片是用两块玻璃钢平板制成V字形,固接在横梁下面。冷却循环水从喷咀喷出,在扩散筒喉部流过时形成低压区,不断带动从窗口处进入的空气自下而上流动,空气流入塔内后与微小粒径(雾化状)的循环水进行热湿交换,达到降温冷却的目的。由喷咀向上喷出的水一部分因自重而向下返回水池,另一部分水分别从两侧弧形板与塔壁之间的空间流出经溢流孔排入水池中,可循环使用。装在塔顶部空气出口处一组横梁上的收水器采用在弧面上再加凸条的弧形结构,一次注塑成形,其作用是严格控制水滴飘出塔体外,该冷却塔的飘散损失<0.005%,不同塔高采用不同间距的收水器,有利节省投资,分流片可使向上喷出的水滴在其两侧碰撞后可进一步细化,加大冷却效果。配水管用铝合金挤压成形,其断面形状为梨形或园形,采用梨形断面结构可使流阻减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喷射式冷却塔结构原理图;图2喷咀结构图;图3是配水管断面图;图4是喷咀与配水管安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塔体、扩散筒、配水管4、喷咀3、分流片5、收水器7等。塔体采用方形结构,用四根立柱制成框架通过基座15固定在地面上。塔体上半部分用四块玻璃钢板固定在框架上构成塔壁1,塔体下半部分是敞开的窗口16,在塔体窗口16处的框架上,前后各安装一根配水管横档12,配水管4穿过塔体固定在配水管横档12上。在两根配水管横档12两端分别固接有弧形板横档11,弧形板横档11固接在窗口16处的框架上。扩散筒安装在上半部塔体内,扩散筒是由两块弧形板2和前后两块塔壁1组成的喇叭状的筒体,扩散筒的断面尺寸比f/F=0.25~0.55,扩散角β′≤16°。弧形板2上端通过弧形板上连杆8与塔侧面两块塔壁1固接,弧形板2底部呈L型,垂直面与塔壁1固接,水平面底部通过弧形板下连杆10固接在弧形板横挡11上,弧形板底部开有溢流孔9。弧形板塔顶部热空气出口处安装一组横梁6,收水器7安装在横梁6上,塔体下面是水池13,水池内开有小孔14,本技术采用低压高分散度喷咀3,喷咀3安装在配水管4凸出部分内(见图4),喷咀3孔径Φ=4~10mm,出口角α=55~105°,导入角β=45~90°,(见图2)。喷射压力≤1.1kgf/cm2=0.11MPa。在扩散筒上方装有分流片5,分流片5是用两块玻璃钢平板制成V字形,固接在横梁6下面。冷却循环水从喷咀3喷出,在扩散筒喉部流过时形成低压区,不断带动从窗口16处进入的空气自下而上流动,空气流入塔内后与微小粒径(雾化状)的循环水进行热湿交换,达到降温冷却的目的。由喷咀3向上喷出的水一部分因自重而向下返回水池13,另一部分水分别从两侧弧形板2与塔壁1之间的空间流出经溢流孔9排入水池13中,可循环使用。装在塔顶部空气出口处一组横梁6上的收水器7采用在弧面上再加凸条的弧形结构,一次注塑成形,其作用是严格控制水滴飘出塔体外,该冷却塔的飘散损失<0.005%,不同塔高采用不同间距的收水器,有利节省投资。分流片5可使向上喷出的水滴在其两侧碰撞后可进一步细化,加大冷却效果。配水管4用铝合金挤压成形,其断面形状为梨形或园形(见图3),采用梨形断面结构可使流阻减小。有益效果本技术冷却塔无运动部件,也不需要填料,噪声低,结构简单,塔体负重小,便于安装和维修,对特种场合用喷射式冷却塔可采用卧式布置,适用于高层建筑,可大幅度节省占地面积和安装高度,亦可安装在较低楼层中,可获得低噪声和隐蔽型的特点。权利要求1.一种喷射式冷却塔是由塔体、配水管(4)、喷咀(3)、收水器(7)、水池(1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筒、分流片(5),塔体采用方形结构,用四根立柱制成框架通过基座(15)固定在地面上,塔体上半部分用四块玻璃钢板固定在框架上构成塔壁(1),塔体下半部分是敞开的窗口(16),扩散筒安装在上半部塔体内,扩散筒是由两块弧形板(2)和前后两块塔壁(1)组成的喇叭状的筒体,塔顶部热空气出口处安装一组横梁(6),收水器(7)安装在横梁(6)上,塔体下面是水池(13),在塔体窗口(16)处的框架上,前后各安装一根配水管横档(12),配水管(4)穿过塔体固定在配水管横档(12)上,喷咀(3)安装在配水管(4)凸出部分内,在扩散简上方装有分流片(5)。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式冷却塔,其特征还在于在两根配水管横档(12)两端分别固接有弧形板横档(11),弧形板横档(11)固接在窗口(16)处的框架上。3.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式冷却塔,其特征还在于在弧形板(2)上端通过弧形板上连杆(8)与塔体侧面两块塔壁(1)固接,弧形板(2)底部呈L型,垂直面与塔壁(1)固接,水平面底部通过弧形板下连杆(10)固接在弧形板横档(11)上,在弧形板(2)底部开有溢流孔(9)。4.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式冷却塔,其特征还在于安装在横梁(6)上的收水器(7)采用在弧面上再加凸条的弧形结构,一次注塑成形,分流片(5)制成V字形,固接在横梁(6)下面。5.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式冷却塔,其特征还在于扩散筒的断面尺寸比f/F=0.25~0.55,扩散角β′≤16°,喷咀(3)孔径Φ=4′~1.0mm,出口角α=55~105°,导入角β=45~90°。专利摘要喷射式冷却塔主要包括塔体、扩散筒、配水管、喷嘴、分流片、收水器等。安装在塔体上半部的扩散筒是由两块弧形板和前后两块塔壁组成的喇叭状筒体,塔体下半部是敞开的窗口,收水器安装在塔体顶部横梁上,分流片固接在横梁下面。从喷嘴喷出的冷却循环水,经扩散筒喉部形成低压区,不断带动从窗口进入的空气自下而上流动,与雾状循环水进行热湿交换,达到降温冷却目的,该冷却塔无运动部件,噪声低,结构简单,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射式冷却塔是由塔体、配水管(4)、喷咀(3)、收水器(7)、水池(13)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筒、分流片(5),塔体采用方形结构,用四根立柱制成框架通过基座(15)固定在地面上,塔体上半部分用四块玻璃钢板固定在框架上构成塔壁(1),塔体下半部分是敞开的窗口(16),扩散筒安装在上半部塔体内,扩散筒是由两块弧形板(2)和前后两块塔壁(1)组成的喇叭状的筒体,塔顶部热空气出口处安装一组横梁(6),收水器(7)安装在横梁(6)上,塔体下面是水池(13),在塔体窗口(16)处的框架上,前后各安装一根配水管横档(12),配水管(4)穿过塔体固定在配水管横档(12)上,喷咀(3)安装在配水管(4)凸出部分内,在扩散筒上方装有分流片(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世瑶任勇方建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