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压螺旋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43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涉及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体,冷、热介质进、出口,中心板及一端与中心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呈螺旋方式排列的螺旋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螺旋板上设有若干个凹坑,凹坑的分布率为3~10%螺旋板;分布在相邻的螺旋板上凹坑,其坑心距大于或等于凹坑的坑径;由相邻螺旋板构成的螺旋通道,其间距等于凹坑的坑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说的换热器提高了螺旋板的强度和刚度,使得换热器可以承受高达几十个大气压的工作压力,两板间的凹坑改善了流体扰流状态,具有更高的传热效率,不需要焊接定距柱,因而可以采用更薄的板卷制换热器,大大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约了大量原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交换设备,其性能对产品质量、能源利用以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螺旋板式换热器由于其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制造简单和有效消除热应力等优点,受到石化、轻工、医药和食品等行业的重视。然而,现有螺旋板式换热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换热器的承压能力低。而目前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在螺旋板通道内以焊接方式设立定距柱,此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换热器的承压能力,但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定距柱的焊接质量难以保证。此外,定距柱的焊接质量要求限制了更薄螺旋板的应用(因薄板在施焊过程中易产生过烧现象),而削减螺旋板的厚度对增大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及减轻换热器的重量都是有益的。再者,在一些腐蚀介质环境下,由于定距柱周围常常因为焊接残余应力或焊接质量问题,导致螺旋板局部的腐蚀甚至穿孔泄漏,造成服役过程中的换热器过早泄漏失效。综上所述,现有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存在承压能力及热换效率不高,且应用面窄和使用周期短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压能力及热换效率高、且应用面宽和耐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体(1),冷、热介质进、出口,中心板(4)及一端与中心板(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呈螺旋方式排列的螺旋板(2),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螺旋板(2)上设有若干个凹坑(3),其分布率为3~10%/螺旋板;分布在相邻的螺旋板(2)上的凹坑(3),其坑心距h大于或等于凹坑的坑径Φ;由相邻螺旋板(2)构成的螺旋通道,其间距等于凹坑(3)的坑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轩福贞李培宁黄振海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