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四端口插入式的单相五电平整流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流-直流多电平变换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四端口插入式的单相五电平整流器。
技术介绍
在交流-直流变换
中,传统的整流器,如二极管不控整流和晶闸管相控整流,虽然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容易实现的优点,但会在网侧注入大量谐波,使得电网的谐波污染较为严重,难以将谐波含量控制在现有的谐波标准范围内,可靠性与安全性较低。因此已逐渐退出了工业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目前采用较多的方式为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即通过控制开关管等有源器件,让输入电流波形跟随输入电压波形。在传统三电平整流电路中,功率器件耐压值受到限制,为达到更好的滤波效果,需要采用体积较大的电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功率密度及效率降低,不适用于中高压大功率场合。因此,进一步研究电路拓扑结构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三电平整流器存在谐波含量高、功率器件耐压值受限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对传统三电平整流电路的结构做改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四端口插入式单相五电平整流器,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四端口插入式单相五电平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双耦合磁绕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四端口插入式单相五电平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耦合磁绕组N1、双耦合磁绕组N2、电容C1、电容C2、开关管Q1~Q3、二极管D1~D10;
交流电源ug的一端、二极管D1的阴极、绕组N1的一端连接,构成端点c;
交流电源ug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绕组N2的一端连接,构成端点d;
绕组N1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构成端点a;
绕组N2的另一端、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构成端点b;
二极管D4的阴极、二极管D5的阳极、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构成端点e;
二极管D3的阴极、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构成端点f;
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7的阳极、二极管D8的阴极、开关管Q3的集电极连接,构成端点g;
二极管D6的阳极、二极管D9的阳极、开关管Q3的发射极、开关管Q2的集电极连接,构成端点h;
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10的阴极、开关管Q1的发射极、开关管Q2的发射极连接,构成端点i;
电容C1的正极、负载R的一端连接,构成端点m,端点m连与端点f;
二极管D8的阳极、二极管D9的阴极、电容C1的负极、电容C2的正极连接,构成端点o;
二极管D10的阳极、电容C2的负极、负载R的另一端连接,构成端点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四端口插入式单相五电平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耦合磁绕组N1包括绕组N11、绕组N12,绕组N11、N21采用共芯同向绕制,为电感L1;
双耦合磁绕组N2包括绕组N21、绕组N22;绕组N12、N22采用共芯反向绕制,为电感L2;
以上两组绕组其匝数完全相同,磁芯完全匹配,电感值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四端口插入式单相五电平整流器,其特征在于:该整流器中的端点e、端点f、端点i、端点o,构成四端口插入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四端口插入式单相五电平整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D2为普通二极管;D3~D10为快恢复二极管,其中,二极管D4、D10用作电压钳位。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