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流器及无源RFID标签
本专利技术属于射频识别
,具体涉及一种整流器及无源RFID标签。
技术介绍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技术分为三大类:无源RFID、有源RFID、半有源RFID。其中,无源RFID产品发展最早,其依靠读卡器发送的电磁能量工作;无源电子标签没有内装电池,在阅读器的读出范围之外时,电子标签处于无源状态,在阅读器的读出范围之内时,电子标签从阅读器发出的射频能量中提取其工作所需的电源,其中,无源RFID标签的主要部件整流器用于将接受下来的射频信号转化成直流电源。无源电子标签由于它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因而其发展最成熟,市场应用最广。比如,公交卡、食堂餐卡、银行卡、宾馆门禁卡、二代身份证等,这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属于近距离接触式识别类。其产品的主要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433MHZ,超高频915MHZ。随着无源RFID标签技术的深入发展,无源RFID标签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实现高转换效率和低功耗,而作为无源RFID标签的主要部件整流器,如何提升整流器的工作性能是实现无源RFID标签低功耗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整流器及无源RFID标签。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管(SW)、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电阻(R1);/n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下极板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上极板形成使能差分整流单元的差分输入正端;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上极板相连,电容C2的下极板形成使能差分整流单元的差分输入负端;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和所述开关管(SW)的源极相连;所述开关管(SW)的漏极形成使能差分整流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开关管(SW)的栅极形成使能差分整流单元的使能端;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管(SW)、第一NMOS管(MN1)、第二NMOS管(MN2)、第一PMOS管(MP1)、第二PMOS管(MP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电阻(R1);
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栅极、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下极板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上极板形成使能差分整流单元的差分输入正端;所述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所述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管(MN1)的栅极、所述第一PMOS管(MP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上极板相连,电容C2的下极板形成使能差分整流单元的差分输入负端;所述第一NMOS管(M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祥,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