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玉霞专利>正文

气液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9296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热能转换装置,即一种气液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也是由热管的加热段1和冷凝段9构成,加热段1的上端由送热管2与冷凝段9相通,加热段1的下端由回流管5与冷凝段9相通,构成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送热管2和回流管5都在受热段1的上方断开,在断开处接入气液分离器8。当介质受热蒸发上行时,先进入气液分离器8上部,在重力作用下,其中的液体下落从气液分离器8下端经回流管5流回加热段1,而气体则上行至冷凝段9放热后形成液体回流,从而避免了送热管内气液混合,吸热增阻,降低换热效率的现象。(*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热能转换装置,即一种气液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热管换热技术已有多年的历史,所说的热管是一密闭的细管,里面装有一定量的导热介质。在不受热的时候,介质呈液态集于热管下部,当热管下部受热时,管内的介质立即变相运行,而把热量带往上部,在上部散热后,又变为液体流回下部。如此反复进行,即可进行热量传导作业。习惯上,人们把热管的上部称为冷凝段,下部称为加热段。过去,热管的冷凝段和加热段往往距离很近,例如目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其热管直接插入水箱,加热和冷凝都在一根直管上。随着热管技术的发展,热管的冷凝段和加热段已经能够拉开距离,分置两处,之间由送热管和回流管相连,构成循环回路。如水箱在室内,而热管的在室外的太阳能热水器就属于这一种。显然,这种分离式的热管具有许多优点。可是,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热管的加热段受热后,内部介质的气化不可能完全按从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加之不同的工况条件下介质的最佳数量也不一样,工况在不断的变化,而介质数量已经确定,换热系统不可能总在最佳的状态下运行,因而必然会造成气液混流的现象,即在上行的气体中往往裹挟着一些液体。这些液体既要吸收一部分热量,又会堵塞管路,阻碍循环,降低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热管气化过程中的气液混流现象,流动通畅,换热效率高的气液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气液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也是由热管的加热段和冷凝段构成,加热段的上端由送热管与冷凝段相通,加热段的下端由回流管与冷凝段相通,构成回路。所不同的是所说的送热管和回流管都在受热段上方断开,在断开处接入气液分离器。当介质受热蒸发上行时,先进入气液分离器上部,在重力作用下,其中的液体下落从气液分离器下端经回流管流回加热段,而气体则上行至冷凝段放热后形成液体回流。所说的气液分离器是一个桶状容器,其上部与送气管的断开处相连接,其下部与回流管的断开处相连接。所说的送热管断开后,与加热段上端相接的下段断头在气液分离器上部侧壁上与气液分离器内部接通,其上段断头在气液分离器上端与气液分离器内部接通;所说的回流管断开后,与加热段末端相接的下段断头在气液分离器的下端部与气液分离器内部接通,其上段断头在气液分离器的下部或在下段回流管上与气液分离器内部接通。采用上述方案的气液分离式热管换热系统,通过气液分离器将介质的气体和液体分开,避免了气液混合,吸热增阻,降低换热效率的现象。附图介绍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其局部放大主视图,图3是其俯视图;图4是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主视图。图5是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第四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可见加热段1,送热管2,送热管下段断头3,送热管上段断头4,回流管5,回流管下段断头6,回流管上段断头7,气液分离器8,冷凝段9,储热器10,真空玻璃管11。实施方式这种气液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的与
技术介绍
的主要区别就是在加热段1到冷凝段9之间的回路上加设了气液分离器8,使受热蒸发的介质在气液分离器8里面进行气液分离,从而达到增加传热效率的目的。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2、3所示,这种换热系统也是由热管形成的回路,其下面是由热管往返盘绕构成的加热段1。对于以日光为热源的换热系统,为了增加吸热效率,可用玻璃等透光物把加热段1密闭起来,最好采用双层玻璃制成真空腔,并且在玻璃上涂镀黑色膜,从而使热量能够随光进入,但又不能散出,只能由热管送出。在加热段1的上方,构成回路的送热管2和回流管5分别断开,形成4个断头,在断头上接入一个桶状气液分离器8。具体接法是送热管2的下段断头3接在气液分离器8的上部,送热管2的上段断头4接在气液分离器8的上端,其接点位置要比下段断头3高一些。回流管下段断头6接在气液分离器8的下端,回流管5的上段断头7接在下段断头6上。第二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送热管下段断头3也是接在气液分离器8的上部,送热管上段断头4也是接在气液分离器8的上端。回流管下段断头6也是接在气液分离器8的下端,而回流管上段断头7却接在气液分离器的下部。因为气液分离器的下部是收集液体的空间,回流管5的上段断头7接在这里也可以工作。第三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加热段1采用双层真空玻璃管11套在热管外面,其吸收日光热量的能力更强。第四种实施例如图6所示,加热段1采用多支竖立的真空玻璃管11来收集太阳的热量,而冷凝段则是一种散热器,这种方式适合用做室内暖器。权利要求1.一种气液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也是由热管的加热段(1)和冷凝段(9)构成,加热段(1)的上端由送热管(2)与冷凝段(9)相通,加热段(1)的下端由回流管(5)与冷凝段(9)相通,构成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送热管(2)和回流管(5)都在受热段(1)的上方断开,在断开处接入气液分离器(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气液分离器(8)是一个桶状容器,其上部与送热管(2)的断开处相连接,其下部与回流管(5)的断开处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送热管(2)断开后,与加热段(1)上端相接的下段断头(3)在气液分离器(8)上部侧壁上与气液分离器内部接通,其上段断头(4)在气液分离器(8)上端与气液分离器内部接通;所说的回流管(5)断开后,与加热段末端相接的下段断头(6)在气液分离器(8)的下端与汽液分离器内部接通,其上段断头(7)在气液分离器(8)的下部或在回流管(5)下段与气液分离器内部接通。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热能转换装置,即一种气液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也是由热管的加热段1和冷凝段9构成,加热段1的上端由送热管2与冷凝段9相通,加热段1的下端由回流管5与冷凝段9相通,构成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送热管2和回流管5都在受热段1的上方断开,在断开处接入气液分离器8。当介质受热蒸发上行时,先进入气液分离器8上部,在重力作用下,其中的液体下落从气液分离器8下端经回流管5流回加热段1,而气体则上行至冷凝段9放热后形成液体回流,从而避免了送热管内气液混合,吸热增阻,降低换热效率的现象。文档编号F28D15/02GK2791578SQ20052009096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0日专利技术者李宏峰, 李玉霞 申请人:李玉霞, 李宏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也是由热管的加热段(1)和冷凝段(9)构成,加热段(1)的上端由送热管(2)与冷凝段(9)相通,加热段(1)的下端由回流管(5)与冷凝段(9)相通,构成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送热管(2)和回流管(5)都在受热段(1)的上方断开,在断开处接入气液分离器(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峰李玉霞
申请(专利权)人:李玉霞李宏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